一种双层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226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固定体、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和导电装置,所述输入装置设于绝缘固定体内部,所述输出装置和输出装置设于绝缘固定体内部,所述导电装置设于绝缘固定体中部,所述输入装置包括接线槽一、导电拨片一、控制槽一和紧锁装置一,所述接线槽一设于绝缘固定体内,所述接线槽一的开口端设有进线口一,所述导电拨片一的一端固接设于进线口一的底壁内侧,所述控制槽一设于接线槽一的下方,所述控制槽一的开口端设有起子进口一,所述紧锁装置一设于控制槽一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气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稳固耐用、省时高效、操作简单、有效保护外部接线接头的双层接线端子。接头的双层接线端子。接头的双层接线端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属于电气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电子电气连接领域对接线端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接线端子种类繁多,大部分由绝缘塑料、金属片以及相关的固定装置组成,有的接线端子也采用黄铜作为材料制作而成,现有技术的接线端子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接线端子在接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固定不牢而松动的情况,进而引发电子器件连接的安全故障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对于装配技术的要求也趋于快速高效化,目前的接线端子很多在操作过程中费时费力,接线的稳定度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接线端子,通过输入装置和输出装之将外部线接入,通过紧锁装置将接入的外部线加固,同时解决外部线长久接入后因松动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导电装置便于使用者快速通断电,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层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固定体、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和导电装置,所述输入装置设于绝缘固定体内部,输入装置便于外部线的接入,所述输出装置和输出装置设于绝缘固定体内部,输出装置便于接线端子向外输出,所述导电装置设于绝缘固定体中部,导电装置便于将外部线电性连接,所述输入装置包括接线槽一、导电拨片一、控制槽一和紧锁装置一,所述接线槽一设于绝缘固定体内,所述接线槽一呈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接线槽一的开口端设有进线口一,进线口一便于外部线的插入,所述导电拨片一的一端固接设于进线口一的底壁内侧,导电拨片一便于卡接外部线,所述控制槽一设于接线槽一的下方,所述控制槽一呈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控制槽一的开口端设有起子进口一,起子进口一便于起子的插入,所述紧锁装置一设于控制槽一中,所述紧锁装置一包括弹性下压板一、导电铝板一、导电柱一、翘板装置一和弹簧装置一,所述弹性下压板一倾斜设于控制槽一底壁上,弹性下压板一设于起子进口一处,所述导电铝板一设于弹性下压板一远离起子进口一的一端,所述导电柱一设于导电铝板一上端,所述导电柱一的顶端滑动贯穿接线槽一的底壁,导电柱一的顶端与导电拨片一的底壁连接,所述控制槽一远离起子进口一的一端底壁设有翘板槽一,所述翘板装置一设于翘板槽一底壁,所述翘板装置一包括铜制翘板一和固定架一,所述固定架一设于控制槽一底壁,所述铜制翘板一中部转动设于固定架一上,所述弹簧装置一设于控制槽一底壁和导电铜板一底壁之间,在弹簧装置一的弹力作用下,导电铜板一带动弹性下压板一变形上移从而带动导电柱一上移推动导电拨片一上移形变从而对插入导电拨片一和接线槽一上壁之间的电线进行固定,导电铜板一、导电柱一、翘板装置一和弹簧装置一便于控制外部线的接入和加固已接入的外部线,导电铜板一、导电柱一、翘板装置一和弹簧装置一避免了外部线长时
间接入后外部线与接线口的卡接松动导致接触不良,所述输出装置包括接线槽二、导电拨片二、控制槽二和紧锁装置二,所述接线槽二设于绝缘固定体内,所述接线槽二呈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接线槽二的开口端设有进线口二,进线口二便于外部线的插入,所述导电拨片二的一端固接设于进线口二的底壁内侧,导电拨片二便于卡接外部线,所述控制槽二设于接线槽二的下方,所述控制槽二呈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控制槽二的开口端设有起子进口二,起子进口二便于起子的插入,所述紧锁装置二设于控制槽二中,所述紧锁装置二包括弹性下压板二、导电铜板二、导电柱二、翘板装置二和弹簧装置二,所述弹性下压板二倾斜设于控制槽二底壁上,弹性下压板二设于起子进口二处,所述导电铜板二设于弹性下压板二远离起子进口二一端,所述导电柱二设于导电铜板二上端,所述导电柱二的顶端滑动贯穿接线槽二的底壁,导电柱二的顶端与导电拨片二的底壁连接,所述控制槽二远离起子进口二的一端底壁设有翘板槽二,所述翘板装置二设于翘板槽二底壁,所述翘板装置二包括铜制翘板二和固定架二,所述固定架二设于控制槽二底壁,所述铜制翘板二中部转动设于固定架二上,所述弹簧装置二设于控制槽二底壁和导电铜板二底壁之间,在弹簧装置二的的弹力作用下,导电铜板二带动弹性下压板二变形上移从而带动导电柱二上移推动导电拨片二上移形变从而对插入导电拨片二和接线槽二上壁之间的电线进行固定,导电铜板二、导电柱二、翘板装置二和弹簧装置二便于控制外部线的接入和加固已接入的外部线,导电铜板二、导电柱二、翘板装置二和弹簧装置二避免了外部线长时间接入后外部线与接线口的卡接松动导致接触不良,所述导电装置包括导电腔、绝缘柱、绝缘套筒和导电杆,所述导电腔贯穿绝缘固定体设于绝缘固定体的中部,所述导电腔呈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导电腔的内壁下端设有螺纹,所述绝缘柱下端设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导电腔内壁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绝缘柱螺纹连接设于导电腔中,所述绝缘套筒转动套接设于绝缘柱外侧,所述绝缘套筒的长度小于绝缘柱的长度,所述导电杆固接设于绝缘套筒的外侧壁,所述导电腔侧壁上端设有与控制槽一连通的滑动通孔一,所述导电腔侧壁下端设有与控制槽二连通的滑动通孔二,所述滑动通孔一和滑动通孔二分别设于导电腔的两侧,所述导电杆呈Z形设置,所述导电杆的上端贯穿滑动通孔一与铜制翘板一上壁触接,所述导电杆的下端贯穿滑动通孔二与铜制翘板二上壁触接,导电腔、绝缘柱、绝缘套筒、导电杆便于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电性连接,将绝缘柱转入导电腔,绝缘柱转动带动绝缘套筒下降,绝缘套筒无需转动,绝缘套筒带动导电杆下降,导电杆下压铜制翘板一和铜制翘板二靠近绝缘套筒的一端从而使得铜制翘板一远离绝缘套筒的一端和铜制翘板二远离绝缘套筒的一端上翘,铜制翘板一远离绝缘套筒的一端上翘带动导电柱一上升,导电柱一上升带动导电拨片一上升,导电拨片一上升将连接线缆端子牢牢固紧在导电拨片一和接线槽一上壁之间使得导电拨片一与外部输入接线固紧连通导电,铜制翘板二远离绝缘套筒的一端上翘带动导电柱二上升,导电柱二上升带动导电拨片二上升,导电拨片二上升将连接线缆端子牢牢固紧在导电拨片二和接线槽二上壁之间使得导电拨片二与外部输出接线固紧连通导电,从而外部输入接线和外部输出接线通过导电拨片一、导电柱一、导电铜板一、铜制翘板一、导电杆、铜制翘板二、导电铜板二、导电柱二、导电拨片二连通形成形成电性连接回路。
[0005]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装置一包括弹簧座一、弹簧一和顶针一,所述弹簧座一固接设于控制槽一底壁,所述弹簧一固接设于弹簧座一上,所述顶针一设于弹簧一上端和导电铜板一之间,弹簧装置一便于对导电柱进行支撑锁紧;所述弹簧装置二包括弹簧座二、弹簧二
和顶针二,所述弹簧座二固接设于控制槽二底壁,所述弹簧二固接设于弹簧座二上,所述顶针二设于弹簧二上端和导电铜板二之间,弹簧装置二便于对导电柱进行支撑锁紧。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绝缘保护套,所述绝缘柱贯穿绝缘保护套设于导电腔内,绝缘保护套避免了使用人员触电引发安全问题。
[0007]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柱的上端设有转环,转环为环氧树脂材料制成,转环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固定体、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和导电装置,所述输入装置设于绝缘固定体内部,所述输出装置和输出装置设于绝缘固定体内部,所述导电装置设于绝缘固定体中部,所述输入装置包括接线槽一、导电拨片一、控制槽一和紧锁装置一,所述接线槽一设于绝缘固定体内,所述接线槽一呈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接线槽一的开口端设有进线口一,所述导电拨片一的一端固接设于进线口一的底壁内侧,所述控制槽一设于接线槽一的下方,所述控制槽一呈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控制槽一的开口端设有起子进口一,所述紧锁装置一设于控制槽一中,所述紧锁装置一包括弹性下压板一、导电铝板一、导电柱一、翘板装置一和弹簧装置一,所述弹性下压板一倾斜设于控制槽一底壁上,弹性下压板一设于起子进口一处,所述导电铝板一设于弹性下压板一远离起子进口一的一端,所述导电柱一设于导电铝板一上端,所述导电柱一的顶端滑动贯穿接线槽一的底壁,导电柱一的顶端与导电拨片一的底壁连接,所述控制槽一远离起子进口一的一端底壁设有翘板槽一,所述翘板装置一设于翘板槽一底壁,所述翘板装置一包括铜制翘板一和固定架一,所述固定架一设于控制槽一底壁,所述铜制翘板一中部转动设于固定架一上,所述弹簧装置一设于控制槽一底壁和导电铜板一底壁之间,所述输出装置包括接线槽二、导电拨片二、控制槽二和紧锁装置二,所述接线槽二设于绝缘固定体内,所述接线槽二呈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接线槽二的开口端设有进线口二,所述导电拨片二的一端固接设于进线口二的底壁内侧,所述控制槽二设于接线槽二的下方,所述控制槽二呈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控制槽二的开口端设有起子进口二,所述紧锁装置二设于控制槽二中,所述紧锁装置二包括弹性下压板二、导电铜板二、导电柱二、翘板装置二和弹簧装置二,所述弹性下压板二倾斜设于控制槽二底壁上,弹性下压板二设于起子进口二处,所述导电铜板二设于弹性下压板二远离起子进口二一端,所述导电柱二设于导电铜板二上端,所述导电柱二的顶端滑动贯穿接线槽二的底壁,导电柱二的顶端与导电拨片二的底壁连接,所述控制槽二远离起子进口二的一端底壁设有翘板槽二,所述翘板装置二设于翘板槽二底壁,所述翘板装置二包括铜制翘板二和固定架二,所述固定架二设于控制槽二底壁,所述铜制翘板二中部转动设于固定架二上,所述弹簧装置二设于控制槽二底壁和导电铜板二底壁之间,所述导电装置包括导电腔、绝缘柱、绝缘套筒和导电杆,所述导电腔贯穿绝缘固定体设于绝缘固定体的中部,所述导电腔呈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导电腔的内壁下端设有螺纹,所述绝缘柱下端设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导电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三门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