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红日专利>正文

近株距农作物覆盖地膜生产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20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近株距农作物覆盖地膜生产技术属于农业生产及其特制生产工具技术领域,可以抗春旱低温,保春种,可以大面积推广,由保墒种植,-喷除草剂-覆膜-工具放苗-排除地膜-除草-追肥-耕地-后期管理,配合病虫害防治等步骤组成,放苗工具由划膜放苗滚刀由划膜刀、木磙,手柄,磙框组成,可以利用其大规模放苗解决人工放苗过慢难题、改变了传统近株距农作物生产种植方式,实现了高产高效,节肥、节约人工的一系列问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株距农作物覆盖地膜生产技术近株距农作物覆盖地膜生产技术属于农业生产,特别是豆类、高粱、谷糜等株距较密的农作物新的种植方法及覆盖地膜放苗所需的工具
目前,覆盖地膜生产农作物技术只适用于植株较稀,如玉米、烤烟、瓜类等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因为这些作物在苗期可以用人工将幼苗从地膜里放出来,所以这美株距较稀的农作物覆盖地膜可以大面积推广,覆盖地膜能起到以下作用:1、提高地温、日光透过地膜转化为热能,使土温升高,夜间地膜又有保温作用:2、保持土壤滴情,地膜能阻碍膜下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度:3、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养分转化,促进有机质分解,提高肥料利用率;4、减轻盐碱危害,5、防除杂草;6、减轻病虫害发生;7、改善地面小气候;3、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早熟增产;9、能使作物更合理的密植。而株距较密的作物,只因为不能用手工将幼苗放出地膜外,而不能大面积推广,所以近距农作物只能进行直播种植,受低温、多风、春旱的影响而种不好、出不齐、长不壮、肥料利用率不高,造成减产或产量不稳,迫不得已只能进行豆类稀植,高粱坐水或发芽种植,谷糜种植后严踩、严压,以维持这些作物的生产。近株距农作物覆盖地膜生产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变作物种植方式,使近株距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为适应覆盖地膜而作相应的变更,利用比较配套的生产技术和幼苗放苗技术代替原有技术,发挥地膜所能发挥的一切作用,以及防止农作物早衰。近株距农作物覆盖地膜生产技术步骤如下:一、整地、配合施用农家肥、深松后起垄、垄的大小因作物及其种植方式而异、豆类种双行,高粱双行拐子苗,谷糜等可起70cm宽标准垄,大豆种三行,高粱种双行并列苗起80cm垄,大豆种四行起90cm大垄二、选择用种,因为覆盖地膜作用,所以应选用比适合本地区生长条件品种生长期再延长7-10天或10天以上的高产较晚熟品种,种植前配合生长激素和农药浸种拌种。三、提前保墒播种,深施化肥,改变原来近株距农作物一次施肥方式,故种植时化肥量要相应减少,氮肥减少60%左右,农作物专用肥或磷钾肥减少40-50%,因为地膜作用,肥料利用率能大幅度增加,并不影响作物长势,相反不会造成肥害烧苗,播种时采取精量播种,豆类播种量可增加30-40%高粱80cm垄双行苗下种量可增加60-100%,谷糜播种量可增加20-30%,并且要提前5-7天播种。合理密植,播种时视土壤墒情而定是否灌水,密植程度与种子的品种相适应,豆类的密植与豆类稀植技术相比较,大豆株距缩短1/8,70cm垄双行株距在7cm左右,80cm垄-->3行株距在0厘米左右,90cm垄四行株距在10cm左右,其它豆类也应相应密植,高粱70cm垄双行拐子苗株距也相缩短,80cm垄株距为10cm左右,行距20cm左右,谷糜可相应密植,也可不变株距,播种后覆土在种子上,土不要过厚,一般覆湿土3cm,然后垅面整平。四、喷施相应的选择性除草剂或专用除草剂,双子叶作物喷施能杀死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大豆可喷大豆田除草剂,单子叶作物喷施能杀子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单位面积内除草剂剂量都减少到1/2至1/3,低浓度喷施于整平后的垄面上,这道工序是弥补操作工具放苗后地膜出缝这一缺点而必须应用的,能在第一个杂草高峰期防除杂草。五、覆盖地膜,垄两侧地膜压严土。六、放苗、种子发芽、扎根后,幼苗既将出土,在这一时期把握好因放苗时,豆类因幼苗嫩脆,易折,易受伤害,应在幼苗出土前二至三天将地膜划开,顺其自然,长出地膜外,高粱谷糜之类幼苗长至半寸至一寸时放苗,放苗的工具叫放苗划膜滚刀。七、放苗划膜滚刀是近株距农作物覆盖地膜放苗时最好的使用工具,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划膜刀、二木磙、三手柄。划膜刀由1mm厚、6cm宽、64cm长的铁板制成,如图(1)所示,沿图内实线轧开,将轧开的曲线与虚线部分铁板沿虚线折成90度,如比,就成了一个个无棱角的小刀片,整个铁板总计有小刀片40个,分为三排,位置相错,能在地膜上划出三排位置相错的开口,这样地膜从整体上来讲还是相连的,不失去地膜的原有作用。大磙,将质地较硬并且加工后能有光滑的表面的木材,如桦木之类的木材,制成直径20厘米,长度因作用不同分别为40cm与25cm不等两种,40cm用于30cm大豆三行,90cm大豆四行的划膜放苗使用25cm长适用于70cm垄豆类,谷糜,高粱的放苗与80cm垄双行高粱的放苗使用,再将此木磙两头的圆心各钻一个直径10mm深10cm的洞。手柄,手柄的前端为磙框部分,后端为手执部分,磙框由厚5mm,宽20mm的铁板,如图2所示,图中(5)为25cm长放苗划膜滚刀的磙框,横梁长375mm,磙框两测顺梁长195mm,在175mm处各焊接一个长100mm内径为12mm左右的铁管。40cm长木磙的横梁相应加长,其余不变。安装,将木磙两头的直径10mm,深10cm的洞对好手柄前端磙框上焊接的两个铁管,各用一根10mm粗20cm长铁棍固定好,再将划膜刀按作物在垄上的行距的距离安装包在木磙外。并将刀片磨锋利。操作时,选好时间,豆类在出土前,种子上的土出现一道道豆苗拱土印迹时,将划膜刀对准于苗上,推动放苗划膜滚刀,就可将地膜划出位置相错,又不会将地膜划坏,可保持它的完整性,幼苗即可在其所相应的开口中长出来。-->当苗长出地膜外时,生长加快,当长大豆开花、高粱、谷糜之类拔节生长时,排出地膜,此时已经进入第二个杂草高峰期,可以人工除草,也可以药剂除草,然后在垄两侧,距苗5-8cm处开沟施肥,趟地一次,进入后期正常管理。八、病虫害防治,苗初期易发生猝倒病与黄萎病,火龙秧子病,可在发病初期或未发病期喷施、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克松、百菌清之美杀菌剂2种兑氧化乐果,喷施一次至三次,当生长中期,各种作物,可能因雨水过足而徒长,可喷两次缩节安,为防止早衰,在作物的生长期内可喷施几次生长激素。近株距农作物覆盖地膜生产技术有以下优点:1、可促进作物早熟,提高肥料利用率2、加快放苗速度,适合大面积推广。3、改善作物品质。4、减少人工投入,高产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划膜刀的一部分,图2为放苗划膜滚刀,图中(1)为划膜刀片,(2)是划膜刀,(3)为木磙,(4)安装木磙用的铁管,(5)磙框,(6)手柄。如以上所述,此技术实现了提高地温,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初期土壤墒情,使作物产量增加,品质提高,如图中(1)、(2)、(3)所示划膜刀片可使放苗速度加快,适合大面积推广,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近株距农作物覆盖地膜生产技术,其特征是:保墒种植,少施底肥喷施相应的除草剂在第一个杂草高峰期防除杂草,覆盖地膜,工具放苗,除草追肥耕地,及后期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近株距农作物覆盖地膜生产技术,其特征是:保墒种植,少施底肥喷施相应的除草剂在第一个杂草高峰期防除杂草,覆盖地膜,工具放苗,除草追肥耕地,及后期管理。2、放苗划膜滚刀,由带刀片(1)的划膜刀(2)包在木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日
申请(专利权)人:赵红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