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思前专利>正文

一种可检测全部端子焊接状态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191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检测全部端子焊接状态的连接器,包括有金属外壳、胶芯和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固定在胶芯中并且一端伸出在胶芯外面,由金属外壳的一端形成插接部,插接部中形成插接口;伸出在胶芯外面一端的导电端子包括有正面端子排和侧面端子排,正面端子排沿胶芯正面末端边缘布置成单排,侧面端子排沿胶芯左侧边缘、右侧边缘的至少其中一侧布置成单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现有同类连接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转移到胶芯左右两侧使焊脚朝三个方向,没有焊脚会被遮挡,这样可以让SMT机器自动检测到全部焊脚的焊接上锡状态,杜绝出现虚焊现象。另外,金属外壳通过一体化的固定结构设计,产品结构稳定性更高、防水性能更好。防水性能更好。防水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检测全部端子焊接状态的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进行电气连接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许多电子设备都要通过带导电插脚的连接器与设备相互插设实现电性连接,以达到通电或信号传输的作用。由于在电子行业中,特别是较为精密的电子设备中,都要求连接器产品的体积更为小巧以节省装配空间。然而,尺寸过小的连接器在结构方面也通常会伴随一些缺陷,如导电端子不易合理布置、连接不够稳固、对于导电端子的固定不稳,等等,从而在使用后可以会造成产品易晃动、松脱、导电端子变形、防水性能不理想等问题。比如,有一种连接器,由于导电端子的数量较多,无法全部布置在同一排。现有的做法是分成前后两排布置,前排靠近胶芯的末端(即靠外),后排则靠近胶芯的中心(即靠内)。这种结构造成的缺陷是,在上锡焊接完成后的检测工序中,后排端子由于会被前排端子遮挡,导致SMT机器无法完全检测后排端子的焊接状态,造成后排端子可能存在虚焊现象,从而影响连接器的可靠性。因此,现今对于连接器的设计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改进和优化连接器的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连接结合更稳定、导电端子稳定性更高、可检测全部导电端子焊接状态的连接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检测全部端子焊接状态的连接器,包括有金属外壳、胶芯和导电端子,胶芯固定在金属外壳中,导电端子固定在胶芯中并且一端伸出在胶芯外面,由金属外壳的一端形成插接部,插接部中形成插接口,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伸入在插接口中,其特征在于:伸出在胶芯外面一端的导电端子包括有至少两排,即正面端子排和侧面端子排,其中正面端子排沿胶芯的正面末端边缘布置成单排,侧面端子排沿胶芯左侧边缘、右侧边缘的至少其中一侧布置成单排。
[0005]进一步地,在胶芯的末端对应导电端子伸出的一面沿胶芯末端边缘设置成垂直凸出的正面端子布置台,排成单排的正面端子排从正面端子布置台中伸出并朝胶芯的后方弯折伸出。
[0006]进一步地,侧面端子排包括布置在胶芯左边缘的左侧端子排和布置在胶芯右边缘的右侧端子排;在胶芯的末端两侧对应导电端子伸出的一面各沿胶芯末端侧边缘设置成垂直凸出的侧端子布置台,排成单排的左侧端子排从左边的侧端子布置台中伸出并朝胶芯的左侧弯折伸出,排成单排的右侧端子排从右边的侧端子布置台中伸出并朝胶芯的右侧弯折伸出。
[0007]进一步地,在正面端子布置台上设置有和正面端子排的每一导电端子一一对应的正面端子支撑块,每一正面端子支撑块分别顶在对应的导电端子的弯折部下方,以形成对
正面各导电端子的支撑结构,可以使正面各导电端子的稳定性更高,插接时不易变形;在侧端子布置台上设置有和侧面端子排的每一导电端子一一对应的侧端子支撑块,每一侧端子支撑块分别顶在对应的导电端子的弯折部下方,以形成对侧面各导电端子的支撑结构,可以使侧面各导电端子的稳定性更高,插接时不易变形。
[0008]进一步地,在金属外壳的两侧各设置有固定脚,固定脚与金属外壳为一体结构,采用一体压铸成型;在金属外壳的表面还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与金属外壳亦为一体结构,采用一体压铸成型。这种固定脚及固定柱与金属外壳一体化的结构,可以使产品稳固性更高,结构更稳定。
[0009]进一步地,在金属外壳上靠近插接部前端位置设有一圈凸出于金属外壳外表面的凸挡缘,插接部的外表面隔着凸挡缘与金属外壳主体部位的外表面齐平,通过凸挡缘与插接部形成槽状容置结构,在该槽状容置结构上套有密封圈,形成对连接器插接后的密封防水结构。传统一般是将插接部做小一些,以露出可以套接密封圈的位置,这样做的缺点是导致套接位置较小,无法容纳较大的密封圈,从而会对密封效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而本技术在容置空间允许的范围内设计一凸挡缘,以形成较大的容纳位置,这样就可以将密封圈做得较粗,从而获得较好的密封防水效果,配合金属外壳一体化设计,使得整个连接器可以达到IPX8的防水等级。
[0010]进一步地,在金属外壳的后端两侧各设有插接脚,两插接脚分别插入在胶芯两侧的侧端子布置台中,形成对胶芯露出于金属外壳部位的加强固定结构,使整个胶芯的尾部更为稳固。
[0011]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端子排及右侧端子排分别由一侧端子板朝左右两侧弯折成型,该侧端子板由胶芯包裹在内。
[0012]进一步地,在金属外壳内还成型有一胶体,由胶体将各伸入插接口的导电端子固定,当然,该结构直接利用了现有技术。
[0013]优选地,在胶芯的表面形成有一凹槽,该凹槽由正面端子布置台和侧端子布置台围隔而成,这种结构的优点主要是节省制作胶芯的材料,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减小连接器的重量。
[0014]本技术通过将现有同类连接位于后排的导电端子转移到胶芯的左右两侧(当然,如有导电端子数量较少也可以全部转移的其中一侧),导电端子焊脚朝三个方向焊接,没有焊脚会被遮挡,这样可以让SMT机器自动检测到全部焊脚的焊接上锡状态,杜绝出现虚焊现象,从而提高连接器的品质。另外,金属外壳通过一体化的固定结构设计,产品结构稳定性更高、防水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剖面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隐藏胶芯后的结构图。
[0019]图中,1为金属外壳,11为插接部,12为凸挡缘,13为固定脚,14为固定柱,15为插接脚,2为胶芯,21为正面端子布置台,22为正面端子支撑块,23为侧端子布置台,24为侧端子
支撑块,25为凹槽,3为侧端子板,31为左侧端子排,32为右侧端子排,4为正面端子排,5为胶体,6为插接口,7为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

图4,所述可检测全部端子焊接状态的连接器,包括有金属外壳1、胶芯2和导电端子,胶芯2固定在金属外壳1中,导电端子固定在胶芯2中并且一端伸出在胶芯2外面,由金属外壳1的一端形成插接部11,插接部11中形成插接口6,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伸入在插接口6中;伸出在胶芯2外面一端的导电端子包括有至少两排,即正面端子排4和侧面端子排,其中正面端子排4沿胶芯2的正面末端边缘布置成单排,侧面端子排沿胶芯2左侧边缘、右侧边缘的至少其中一侧布置成单排。
[0021]在胶芯2的末端对应导电端子伸出的一面沿胶芯2末端边缘设置成垂直凸出的正面端子布置台21,排成单排的正面端子排4从正面端子布置台21中伸出并朝胶芯2的后方弯折伸出。
[0022]侧面端子排包括布置在胶芯2左边缘的左侧端子排31和布置在胶芯2右边缘的右侧端子排32;在胶芯2的末端两侧对应导电端子伸出的一面各沿胶芯2末端侧边缘设置成垂直凸出的侧端子布置台23,排成单排的左侧端子排31从左边的侧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检测全部端子焊接状态的连接器,包括有金属外壳、胶芯和导电端子,胶芯固定在金属外壳中,导电端子固定在胶芯中并且一端伸出在胶芯外面,由金属外壳的一端形成插接部,插接部中形成插接口,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伸入在插接口中,其特征在于:伸出在胶芯外面一端的导电端子包括有至少两排,即正面端子排和侧面端子排,其中正面端子排沿胶芯的正面末端边缘布置成单排,侧面端子排沿胶芯左侧边缘、右侧边缘的至少其中一侧布置成单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检测全部端子焊接状态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胶芯的末端对应导电端子伸出的一面沿胶芯末端边缘设置成垂直凸出的正面端子布置台,排成单排的正面端子排从正面端子布置台中伸出并朝胶芯的后方弯折伸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检测全部端子焊接状态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侧面端子排包括布置在胶芯左边缘的左侧端子排和布置在胶芯右边缘的右侧端子排;在胶芯的末端两侧对应导电端子伸出的一面各沿胶芯末端侧边缘设置成垂直凸出的侧端子布置台,排成单排的左侧端子排从左边的侧端子布置台中伸出并朝胶芯的左侧弯折伸出,排成单排的右侧端子排从右边的侧端子布置台中伸出并朝胶芯的右侧弯折伸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检测全部端子焊接状态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正面端子布置台上设置有和正面端子排的每一导电端子一一对应的正面端子支撑块,每一正面端子支撑块分别顶在对应的导电端子的弯折部下方,以形成对正面各导电端子的支撑结构;在侧端子布置台上设置有和侧面端子排的每一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前
申请(专利权)人:杨思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