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电缆及其生产防火电缆用的原料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174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火电缆及其生产防火电缆用的原料搅拌装置,包括线芯、保护层和填充层;每个所述线芯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线芯由内向外依次为导体、耐火云母带层、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绕包层、内衬层、铠装层和外护套,一种防火电缆的原料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筒,还包括混料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混料机构设置于搅拌筒内部,所述混料机构包括承载筒、转筒和防护筒,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输出端朝下的左电机和右电机,所述左电机和右电机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的左转轴和右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防火电缆防火作用差和现有的原料搅拌装置搅拌效果差的问题。和现有的原料搅拌装置搅拌效果差的问题。和现有的原料搅拌装置搅拌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火电缆及其生产防火电缆用的原料搅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防火电缆及其生产防火电缆用的原料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线电缆是以长度为基本计量单位,所有电线电缆都是从导体加工开始,在导体的外围一层一层地加上绝缘、屏蔽、成缆、护层等而制成电线电缆产品,产品结构越复杂,叠加的层次就越多。
[0003]防火电缆是电缆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应用较广的防火线缆主要有UL系列阻燃电缆和阻燃低烟无卤电缆两大类,应用防火电缆在火灾产生时能够保持电缆的使用和发生火灾时产生较少的有毒气体。
[0004]目前所使用的防火电缆防火作用较差,不能够在发生火灾时电缆保持长时间使用,此外,电缆在生产时,电缆的外护套是经颗粒状原料经熔融搅拌后进入挤塑机挤包在电缆的铠装层外部,但是,现有的原料搅拌装置搅拌效果差,不能够将物料在短时间内搅拌均匀,进而影响原料的搅拌效率,影响生产。
[0005]公开号为CN108053950A的《一种电缆生产用橡胶熔融搅拌装置》,提到了一种能够将搅拌杆上的物料清除的装置,但是原料总是堆积在搅拌箱内,搅拌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防火电缆防火作用差和现有的原料搅拌装置搅拌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防火电缆及其生产防火电缆用的原料搅拌装置,能够提高防火电缆的防火效果,同时在生产电缆时能够保证原料的搅拌均匀。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火电缆,包括线芯、保护层和填充层;所述线芯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线芯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线芯由内向外依次为导体、耐火云母带层、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绝缘层为SiO2气凝胶材料制成的管状体,所述屏蔽层为绕包在绝缘层外部的半导体纸带构成的层状结构,所述耐火云母带层绕包在导体外壁上,多个所述线芯的外部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绕包层、内衬层、铠装层和外护套,所述绕包层绕包在多个线芯的外部,所述绕包层为聚四氟乙烯绕包带绕包而成的层状结构,多个所述线芯的外部和绕包层内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衬层挤包在绕包层的外部,所述铠装层为包覆在内衬层的外部的钢带制成的管状体,所述外护套挤包在铠装层的外部,所述内衬层和外护套均为硅烷交联聚乙烯制成的管状体;多个所述线芯的外部和绕包层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填充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为阻燃岩棉绳构成的柱状体。
[0008]一种用于生产上述防火电缆的原料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筒,所述搅拌筒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搅拌筒内壁上端设置有封闭搅拌筒上端开口的封板,封板顶面中心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左侧的封板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搅拌筒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端贯穿封板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搅拌轴周壁上自上至下设置有多排呈环形阵列状的搅拌杆,所述搅拌筒下端设置有下料斗,还包括混料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混料机构设置于搅拌筒内部,所述混料机构包括承载筒、转筒和防护筒,所述承载筒套设在搅拌轴外部,所述承载筒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内周壁沿竖向朝承载筒中轴线方向凸起呈圆弧形的圆筒体,所述承载筒外周壁中部同轴套设有承载环,所述承载环的外环和搅拌筒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承载筒内同轴设置有套设于搅拌轴外部的转筒,所述转筒为周壁沿竖向朝转筒的中轴线方向凸起呈圆弧形的圆筒体,所述转筒的上下两端均伸出承载筒的上下两端位于承载筒的外部,所述转筒上下两端伸出承载筒的长度相等,所述转筒的上下两端的直径相等且均大于承载筒的外径,所述承载筒上下两侧的转筒外壁上均套设有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相对的侧面分别和承载筒的上下两端滑动接触,所述承载筒的内壁和承载筒内的转筒的外壁滑动接触,所述转筒的外周壁上端竖直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的挡杆、下端套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环和搅拌筒内壁滑动接触,所述转筒的内壁上自上至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环,所述转筒的内壁上竖直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的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和转筒内壁连接一端为外端、另一端为内端,每个所述扰流板外端均穿过扰流环和转筒内壁连接,每个所述扰流板外端均为和转筒内壁相配应的弧形面、内端均为朝向转筒的中轴线的直面;所述防护筒为同轴套设在承载筒外部的、上下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防护筒的下端和承载环的顶面边缘连接、上端高于转筒上端,所述防护筒的外周壁和搅拌筒的内周壁滑动接触,所述防护筒的上端设置有水平的隔板,所述隔板为中部设置有和转筒内壁上端直径相等的圆形通孔的环形板体,所述隔板底面边缘和防护筒顶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水平设置于驱动电机上端,所述第一板体的顶面设置有输出端朝上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设置有水平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输出端朝下的左电机和右电机,所述左电机和右电机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的左转轴和右转轴,所述左转轴和右转轴的上端分别贯穿第二板体的左部和右部连接左电机和右电机,所述左转轴的下端穿过封板和隔板的左部位于防护筒内且活动连接承载环顶面左部,所述位于防护筒内的左转轴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的左驱动杆,多个左驱动杆中的任意一个左驱动杆和多个挡杆中位于转筒外周壁左端的其中一个挡杆相接触,所述右转轴的下端穿过封板和隔板的右部位于防护筒内且活动连接承载环顶面右部,所述位于防护筒内的右转轴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的右驱动杆,多个右驱动杆中的任意一个右驱动杆和多个挡杆中位于转筒外周壁右端的其中一个挡杆相接触。
[0009]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筒下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棒贯穿搅拌筒周壁伸进搅拌筒内部,所述加热棒上侧的搅拌筒内壁上设置有挡环,所述混料机构设置于挡环上方的搅拌筒内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环为圆环体,所述扰流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和转筒的上下两端平齐。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扰流板内端所在圆环直径大于搅拌轴上的搅拌杆端部所在圆环直径。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转筒下端设置有下引流筒,所述下引流筒为上端直径和转筒下端直径相等的、上下两端开口的、套设于搅拌轴外部的中空圆台体,所述下引流筒上端和转筒下端连接,下引流筒的外周壁下端和搅拌筒内壁滑动接触,所述隔板顶面设置有上引流筒,所述上引流筒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倒置的、套设于搅拌轴外部的中空圆台体,所述上引流筒的内壁下端直径和圆形通孔的直径相等,所述上引流筒的下端和隔板顶面连接,上引流筒外周壁上端和搅拌筒内壁滑动接触,所述上引流筒的左部和右部分别设置有和左转轴和右转轴相配应的贯穿孔,所述上引流筒上端到下引流筒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搅拌筒内部的高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左转轴和右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同且转速一致,所述转筒的转动方向和搅拌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转筒的上端直径小于左转轴和右转轴之间的距离。
[0015]进一步地,所述转筒顶端正上方的隔板底面上设置有和转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火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芯、保护层和填充层(4);所述线芯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线芯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线芯由内向外依次为导体(39)、耐火云母带层(5)、绝缘层(6)和屏蔽层(7),所述绝缘层(6)为SiO2气凝胶材料制成的管状体,所述屏蔽层(7)为绕包在绝缘层(6)外部的半导体纸带构成的层状结构,所述耐火云母带层(5)绕包在导体(39)外壁上,多个所述线芯的外部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绕包层、内衬层(3)、铠装层(2)和外护套(1),所述绕包层绕包在多个线芯的外部,所述绕包层为聚四氟乙烯绕包带绕包而成的层状结构,多个所述线芯的外部和绕包层内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衬层(3)挤包在绕包层的外部,所述铠装层(2)为包覆在内衬层(3)的外部的钢带制成的管状体,所述外护套(1)挤包在铠装层(2)的外部,所述内衬层(3)和外护套(1)均为硅烷交联聚乙烯制成的管状体;多个所述线芯的外部和绕包层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填充有填充层(4),所述填充层(4)为阻燃岩棉绳构成的柱状体。2.一种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防火电缆的原料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筒(10),所述搅拌筒(10)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搅拌筒(10)内壁上端设置有封闭搅拌筒(10)上端开口的封板(24),封板(24)顶面中心设置有驱动电机(23),所述驱动电机(23)左侧的封板(24)上设置有进料口(18),所述搅拌筒(10)内设置有搅拌轴(25),所述搅拌轴(25)上端贯穿封板(24)连接驱动电机(23)的输出端,所述搅拌轴(25)周壁上自上至下设置有多排呈环形阵列状的搅拌杆(26),所述搅拌筒(10)下端设置有下料斗(3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料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混料机构设置于搅拌筒(10)内部,所述混料机构包括承载筒(32)、转筒(12)和防护筒(15),所述承载筒(32)套设在搅拌轴(25)外部,所述承载筒(32)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内周壁沿竖向朝承载筒(32)中轴线方向凸起呈圆弧形的圆筒体,所述承载筒(32)外周壁中部同轴套设有承载环(13),所述承载环(13)的外环和搅拌筒(10)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承载筒(32)内同轴设置有套设于搅拌轴(25)外部的转筒(12),所述转筒(12)为周壁沿竖向朝转筒的中轴线方向凸起呈圆弧形的圆筒体,所述转筒(12)的上下两端均伸出承载筒(32)的上下两端位于承载筒(32)的外部,所述转筒(12)上下两端伸出承载筒(32)的长度相等,所述转筒(12)的上下两端的直径相等且均大于承载筒(32)的外径,所述承载筒(32)上下两侧的转筒(12)外壁上均套设有限位环(33),两个所述限位环(33)相对的侧面分别和承载筒(32)的上下两端滑动接触,所述承载筒(32)的内壁和承载筒(32)内的转筒(12)的外壁滑动接触,所述转筒(12)的外周壁上端竖直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的挡杆(30)、下端套设有密封环(34),所述密封环(34)的外环和搅拌筒(10)内壁滑动接触,所述转筒(12)的内壁上自上至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环(36),所述转筒(12)的内壁上竖直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的扰流板(35),所述扰流板(35)和转筒(12)内壁连接一端为外端、另一端为内端,每个所述扰流板(35)外端均穿过扰流环(36)和转筒(12)内壁连接,每个所述扰流板(35)外端均为和转筒(12)内壁相配应的弧形面、内端均为朝向转筒(12)的中轴线的直面;所述防护筒(15)为同轴套设在承载筒(32)外部的、上下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防护筒(15)的下端和承载环(13)的顶面边缘连接、上端高于转筒(12)上端,所述防护筒(15)的外周壁和搅拌筒(10)的内周壁滑动接触,所述防护筒(15)的上端设置有水平的隔板(16),所述隔板(16)为中部设置有和转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弘皎王超君王雪奎
申请(专利权)人:人民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