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162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元件、多个像素和多条扫描信号线,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节点电压调节模块。通过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节点电压调节模块,在第四晶体管将初始化电压传输给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对其进行电位初始化后,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传输节点调节信号,以调节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电压,使得在第一晶体管将数据信号传输至像素电路进行数据写入和阈值补偿的过程中,可以在较短的充电时间内,像素电路的数据写入和阈值补偿更充分,避免高刷新频率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充电时间不足,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是当今平板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相比,OLED显示器具有低能耗、生产成本低、自发光、宽视角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其中,用于控制发光器件发光的像素电路是OLED显示器的核心
技术实现思路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为了实现高频驱动提高用户体验,在一帧显示画面时间中,每行像素电路的充电时间会被大幅压缩,导致初始化之后的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初始化电压过低,导致像素电路的数据写入和阈值补偿不够充分,从而导致显示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改善高频驱动时,驱动晶体管阈值补偿不充分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像素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其中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开关晶体管耦接于数据线,用于响应第二扫描线信号而向所述像素电路传输数据电压信号;
[0005]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耦接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用于响应发光控制信号线信号而向所述像素电路传输第一电源电压信号;
[0006]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于所述开关晶体管的一端;
[0007]第三晶体管,所述补偿晶体管耦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之间;所述补偿晶体管用于检测和自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偏差;
[0008]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耦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初始化电压端之间,用于响应第一扫描线信号而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传输初始化电压;
[0009]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耦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初始化电压端之间,用于响应其控制端信号而向所述像素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传输初始化电压;
[0010]节点电压调节模块,所述节点电压调节模块的一端耦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节点电压调节模块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在所述初始化电压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后,且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像素电路之前,将节点调节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以抬高驱动晶体管栅极的电压。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节点电压调节模块,在第四晶体管将初始化电压传输给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对其进行电位初始化后,向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传输节点调节信号,以调节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节点电压,以使得在第一晶体管将数据信号传输至像素电路进行数据写入和阈值补偿的过程中,可以使在较短的
充电时间内,像素电路的数据写入和阈值补偿更充分,避免高刷新频率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充电时间不足而造成驱动晶体管阈值补偿不充分,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显示面板中一种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001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001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0019]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6中的一种像素电路结构俯视图;
[0020]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时序图;
[0021]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在部分节点的时序信号波形仿真示意图;
[0022]图10是本专利技术图7中一种沿A

A1的截面剖视图;
[0023]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0024]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
[002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8]请参考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100的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001、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条数据线DATA、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连接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多条扫描线SCAN、多条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和多个像素P,其中,像素P包括像素电路D和发光元件OLED,像素电路D用于驱动发光元件OLED进行发光显示。发光元件OLED通常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分别为阳极和阴极,或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分别为阴极和阳极,以下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为阴极为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9]图2是图1中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像素电路D包括:第一晶体管M1,耦接于数据线DATA,第一晶体管M1响应于第二扫描线SCAN2的信号S2而导通或者截止,在其导通阶段向像素电路传输数据线DATA提供的数据电压信号data;第二晶体管M2,耦接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第二晶体管M2响应于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线信号Emit而导通或者截止,在其导通阶段向像素电路传输第一电源电压信号PVDD;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耦接于第一晶体管M1的一端,根据第一晶体管M1的开关操作接收数据电压信号data,以将
驱动电流Id提供给发光元件OLED;第三晶体管M3,耦接于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N2和驱动晶体管DT的第二极之间,可以理解的,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分别耦接于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为驱动晶体管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第三晶体管M3根据其控制端的信号被导通,而将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N2耦合至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而以二极管的方式耦合驱动晶体管DT,从而实现检测和自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偏差;第四晶体管M4,耦接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N2和初始化电压端VREF之间,响应于第一扫描线SCAN1的信号S1而导通或者截止,以将初始化电压端的初始化电压Vref传输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N2,对其进行栅极节点电压初始化操作;第五晶体管M5,耦接于发光元件OLED的与阳极和初始化电压端VREF之间,第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耦接于数据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用于响应第二扫描线信号而向所述像素电路传输数据电压信号;第二晶体管,耦接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用于响应发光控制信号线信号而向所述像素电路传输第一电源电压信号;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一端;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耦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之间;所述第三晶体管用于检测和自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偏差;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耦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初始化电压端之间,用于响应第一扫描线信号而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传输初始化电压;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M5耦接于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初始化电压端之间,用于响应其控制端信号而向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传输初始化电压;节点电压调节模块,所述节点电压调节模块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节点电压调节模块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在所述初始化电压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后,且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像素电路之前,将节点调节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以抬高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电压调节模块包括调节晶体管,所述调节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调节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调节晶体管用于响应其控制端信号而将所述节点调节电压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其中,所述节点调节电压值大于所述初始化电压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电压调节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极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于所述第一扫描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赛张欢喜洪森全敦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