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制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146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制氧装置,包括设备机箱,过滤腔设置在入气腔的入气端,过滤腔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气流衔接腔,过滤腔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内置的气流转换腔与气流衔接腔相连接,空气压缩机的输气端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的底部设置有离心釜,离心釜的底部设置有气流导入管,低温分离腔设置在过滤腔的底部,低温分离腔顶部设置有分流栏,分流栏的入气端与气流导入管相衔接,低温分离腔内置有若干道分离支腔,分离支腔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冷凝管路,分离支腔的出气端再设置有增压泵,增压泵外接输气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冷凝点不同的原理,从而精密提取设备的中的氧气,从而达到制氧的技术效果。从而达到制氧的技术效果。从而达到制氧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制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氧
,具体的说是高效制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充足的氧气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氧也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元素,人类对于氧气的需求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因此,对于氧气的制备以及储存方法便成为人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常用的制氧方法有深冷法、变压吸附法、膜分离法和化学制氧法等,目前通常是采用单一的方法制备氧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7002253U)公布了一种高效制氧装置,括空气压缩机、过滤器、除油器、干燥机、分子筛吸附塔、膜分离器和氧气储罐,通过多重作业方式进行制氧处理,但是该专利整体的作业方法过于繁琐,只适合在工业生产作业,不适合短期或者临时性的,紧急备用式的高效制氧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制氧装置,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冷凝点不同的原理,从而精密提取设备的中的氧气,从而达到制氧的技术效果。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制氧装置,包括设备机箱,所述设备机箱上分别设置有入气腔、过滤腔和低温分离腔,所述过滤腔设置在入气腔的入气端,所述过滤腔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气流衔接腔,所述过滤腔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内置的气流转换腔与气流衔接腔相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输气端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底部设置有离心釜,所述过滤层设置在离心釜的进气端,所述离心釜的底部设置有气流导入管,所述低温分离腔设置在过滤腔的底部,所述低温分离腔顶部设置有分流栏,所述分流栏的入气端与气流导入管相衔接,所述低温分离腔内置有若干道分离支腔,所述分离支腔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冷凝管路,所述分离支腔的出气端再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外接输气管道。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气管道的末端再设置有衔接接口,所述衔接接口的处设置有流量阀。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流导入管导入至离心釜的氧气离心层面。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气腔的顶部设置有空气过滤筒,所述空气过滤筒的顶部设置有入气口,所述入气口处设置引流衔接口,所述入气口的内侧设置有入气管道,所述入气管道内腔还设置有竖向支撑杆,所述竖向支撑杆上缠绕有电热丝。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气管道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气流孔,所述空气过滤筒的内侧设置有干燥层。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衔接口外接气流斗。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低温分离腔底部与地面接触的区域设置有阻隔层,所述阻隔层为内中空结构并且设置有温控衔接口。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将空气以高密度压缩再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冷凝点的不同使之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气液分离,再进一步精馏而精化气流,气流输入至过滤层过滤液体水汽,再经过离心釜进行高速离心处理,利用气体密度的不同进行分层处理,输入至低温分离腔中,此时输入至低温分离腔内气流中,氧气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再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冷凝点不同的原理,从而精密提取设备的中的氧气,从而达到制氧的技术效果。
[0013]二、鉴于常温下,空气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水汽,本申请在入气腔的顶部设置有空气过滤筒,在入流的通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对空气中的水汽进行汽化处理,再通过干燥层吸收水汽,从而减少空气中的液态杂质对后续氧气制备的影响,减少作业压力。
[0014]三、低温分离腔底部与地面接触的区域设置有阻隔层,为了保证避免制氧机底部过度接触地面,避免地面温度传导,并且在阻隔层内设置有温控衔接口,必要时于底面再进行补充温度。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入气腔和离心釜示意图。
[0017]图3为空气过滤筒示意图。
[0018]图4为低温分离腔底部增设阻隔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结合附图,具体说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方法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同种要素。
[0020]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效制氧装置,包括设备机箱1,所述设备机箱1上分别设置有入气腔2、过滤腔3和低温分离腔4,所述过滤腔3设置在入气腔2的入气端,所述过滤腔3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气流衔接腔36,所述过滤腔3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31,所述空气压缩机31内置的气流转换腔32与气流衔接腔36相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31的输气端设置有过滤层33,所述过滤层33的底部设置有离心釜34,所述过滤层33设置在离心釜34的进气端,所述离心釜34的底部设置有气流导入管35,所述气流导入管35导入至离心釜34的氧气离心层面;所述低温分离腔4设置在过滤腔3的底部,所述低温分离腔4顶部设置有分流栏41,所述分流栏41的入气端与气流导入管35相衔接,所述低温分离腔4内置有若干道分离支腔42,所述分离支腔42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冷凝管路43,所述分离支腔42的出气端再设置有增压泵45,所述增压泵45外接输气管道44,所述输气管道44的末端再设置有衔接接口47,所述衔接接口47的处设置有流量阀46。
[0022]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申请将气流引入至入气腔2中,输入至空气压缩机31,将
空气以高密度压缩再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冷凝点的不同使之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气液分离,再进一步精馏而精化气流,气流输入至过滤层33过滤液体水汽,再经过离心釜34进行高速离心处理,利用气体密度的不同进行分层处理,输入至低温分离腔4中,此时输入至低温分离腔4内气流中,氧气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再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冷凝点不同的原理,从而精密提取设备的中的氧气,从而达到制氧的技术效果。
[0023]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进一步的优化,在其基础上,所述入气腔2的顶部设置有空气过滤筒21,所述空气过滤筒21的顶部设置有入气口22,所述入气口22处设置引流衔接口23,所述引流衔接口23外接气流斗,所述入气口22的内侧设置有入气管道26,所述入气管道26内腔还设置有竖向支撑杆24,所述竖向支撑杆24上缠绕有电热丝25,所述入气管道26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气流孔,所述空气过滤筒21的内侧设置有干燥层27。
[0024]在常温下,空气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水汽,本申请在入气腔2的顶部设置有空气过滤筒21,在入流的通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对空气中的水汽进行汽化处理,再通过干燥层27吸收水汽,从而减少空气中的液态杂质对后续氧气制备的影响,减少作业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制氧装置,包括设备机箱(1),所述设备机箱(1)上分别设置有入气腔(2)、过滤腔(3)和低温分离腔(4),所述过滤腔(3)设置在入气腔(2)的入气端,所述过滤腔(3)的内腔顶部设置有气流衔接腔(36),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3)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31),所述空气压缩机(31)内置的气流转换腔(32)与气流衔接腔(36)相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31)的输气端设置有过滤层(33),所述过滤层(33)的底部设置有离心釜(34),所述过滤层(33)设置在离心釜(34)的进气端,所述离心釜(34)的底部设置有气流导入管(35),所述低温分离腔(4)设置在过滤腔(3)的底部,所述低温分离腔(4)顶部设置有分流栏(41),所述分流栏(41)的入气端与气流导入管(35)相衔接,所述低温分离腔(4)内置有若干道分离支腔(42),所述分离支腔(42)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冷凝管路(43),所述分离支腔(42)的出气端设有增压泵(45),所述增压泵(45)外接输气管道(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庆国马向斌郝永峰陈炯明卫堋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