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145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该空调机组包括气流换热模块和压缩主机模块。其中,气流换热模块包括换热壳体、换热器和风机部件,换热壳体上开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设置在换热壳体内,风机部件设置在换热壳体内。压缩主机模块包括主机壳体和压缩机,主机壳体上设置有室内冷媒接口和室外冷媒接口,压缩机设置在主机壳体内,分别与室内冷媒接口和室外冷媒接口相连通。一个压缩主机模块至少与两个气流换热模块相匹配,一个气流换热模块安装在室内,另一个气流换热模块安装在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一个空调机组划分为了三个部分,使得各个部分的体积可以相对减小,进而容易实现空调机组的便携安装和隐藏安装。机组的便携安装和隐藏安装。机组的便携安装和隐藏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多联机以节能、智能化调节和精确的温度控制著称,自动化程度高,使用灵活,管理方便,主要集中在大中小型办公类建筑中有较大应用。
[0003]但对于具有历史背景或者具有商业旅游价值的古风建筑,无论是否使用家用空调,还是商用多联机,都会从古风建筑上凸出一块现代工业产品的空调,容易影响古建筑的历史风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机组存在的难以隐藏安装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气流换热模块,气流换热模块包括:换热壳体,换热壳体上开设有回风口和出风口,并且设置有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换热器,设置在换热壳体内,换热器分别与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相连通;风机部件,设置在换热壳体内;压缩主机模块,压缩主机模块包括:主机壳体,主机壳体上设置有室内冷媒接口和室外冷媒接口;压缩机,设置在主机壳体内,分别与室内冷媒接口和室外冷媒接口相连通;一个压缩主机模块至少与两个气流换热模块相匹配,一个气流换热模块安装在室内,另一个气流换热模块安装在室外,压缩主机模块的室内冷媒接口与位于室内的气流换热模块的第一冷媒接口相连,压缩主机模块的室外冷媒接口与位于室外的气流换热模块的第一冷媒接口相连,位于室内的气流换热模块的第二冷媒接口与位于室外的气流换热模块的第二冷媒接口相连并在其中设置有节流部件。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气流换热模块包括节流部件,节流部件设置在换热器和第二冷媒接口之间。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节流部件为电子膨胀阀。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主机模块还包括气分,气分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口处。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主机模块还包括油分,油分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处。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主机模块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室内冷媒接口相连,四通阀的第三接口与室外冷媒接口相连,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四通阀为两个,室内冷媒接口和室外冷媒接口均为两个,两个四通阀的第一接口均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两个四通阀的第二接口分别与两个室内冷媒接口相连,两个四通阀的第三接口分别与两个室外冷媒接口相连,两个四通阀的第四接口均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主机模块还包括电器盒,电器盒设置在主机壳体内。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主机模块还包括冷媒散热器,冷媒散热器安装在电器盒上,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之前的冷媒管路流经冷媒散热器。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风机部件设置在出风口上。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气流换热模块还包括过滤网,过滤网设置在回风口上。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
[0017]在上述实施例中,相较于传统的新风机组和传统的室内机、室外机配合使用的机组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一个空调机组划分为了三个部分,使得各个部分的体积可以相对减小,进而容易实现空调机组的便携安装和隐藏安装。同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仅用制造两个功能模块,气流换热模块既可以放在室外当室外机使用,又可以放在室内当室内机,一个压缩主机模块与两个气流换热模块相匹配,就可以实现空调机组组装。当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所选择不同功率的空调机组时,只需要调整气流换热模块和压缩主机模块的个数,以满足制冷或者制热需求即可。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的实施例的气流换热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其左视图和右视图;
[0020]图2是图1的气流换热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的实施例的压缩主机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其后视图;
[0022]图4是图3的压缩主机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4]图1和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的实施方式,该空调机组包括气流换热模块10和压缩主机模块20。其中,气流换热模块10包括换热壳体11、换热器12和风机部件13,换热壳体11上开设有回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并且设置有第一冷媒接口113和第二冷媒接口114,换热器12设置在换热壳体11内,换热器12分别与第一冷媒接口113和第二冷媒接口114相连通,风机部件13设置在换热壳体11内。压缩主机模块20包括主机壳体21和压缩机22,主机壳体21上设置有室内冷媒接口211和室外冷媒接口212,压缩机22设置在主机壳体21内,分别与室内冷媒接口211和室外冷媒接口212相连通。一个压缩主机模块20至少与两个气流换热模块10相匹配,一个气流换热模块10安装在室内,另一个气流换热模块10安装在室外,压缩主机模块20的室内冷媒接口211与位于室内的气流换热模块10的第一冷媒接口113相连,压缩主机模块20的室外冷媒接口212与位于室外的气流换热模块10的第一冷媒接口113相连,位于室内的气流换热模块10的第二冷媒接口114与位于室外的气流换热模块10的第二冷媒接口114相连并在其中设置有节流部件14。
[002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同于以往的空调机组的结构,相较于传统的新风机组和传统的室内机、室外机配合使用的机组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一个空调机组划分为了三个部分,使得各个部分的体积可以相对减小,进而容易实现空调机组的便携安装和隐藏安装。同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仅用制造两个功能模块,气流换热模块10既可以放在室外当室外机使用,又可以放在室内当室内机,一个压缩主机模块20与两个气流换热模块10相匹配,就可以实现空调机组组装。当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所选择不同功率的空调机组时,只需要调整气流换热模块10和压缩主机模块20的个数,以满足制冷或者制热需求即可。
[0026]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气流换热模块10包括节流部件14,节流部件14设置在换热器12和第二冷媒接口114之间。这样就可以将节流部件14设置在两个气流换热模块10之间,实现对冷媒的节流。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节流部件14为电子膨胀阀,这样便于空调机组实现对于冷媒的节流控制。
[0027]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压缩主机模块20还包括气分23,气分23设置在压缩机22的吸气口处。通过气分23可以实现冷媒到达压缩机22的吸气口的气液分离,避免压缩机22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流换热模块(10),所述气流换热模块(10)包括:换热壳体(11),所述换热壳体(11)上开设有回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并且设置有第一冷媒接口(113)和第二冷媒接口(114);换热器(12),设置在所述换热壳体(11)内,所述换热器(12)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媒接口(113)和所述第二冷媒接口(114)相连通;风机部件(13),设置在所述换热壳体(11)内;压缩主机模块(20),所述压缩主机模块(20)包括:主机壳体(21),所述主机壳体(21)上设置有室内冷媒接口(211)和室外冷媒接口(212);压缩机(22),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21)内,分别与所述室内冷媒接口(211)和所述室外冷媒接口(212)相连通;一个所述压缩主机模块(20)至少与两个所述气流换热模块(10)相匹配,一个所述气流换热模块(10)安装在室内,另一个所述气流换热模块(10)安装在室外,所述压缩主机模块(20)的室内冷媒接口(211)与位于室内的所述气流换热模块(10)的第一冷媒接口(113)相连,所述压缩主机模块(20)的室外冷媒接口(212)与位于室外的所述气流换热模块(10)的第一冷媒接口(113)相连,位于室内的所述气流换热模块(10)的第二冷媒接口(114)与位于室外的所述气流换热模块(10)的第二冷媒接口(114)相连并在其中设置有节流部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换热模块(10)包括所述节流部件(14),所述节流部件(14)设置在所述换热器(12)和所述第二冷媒接口(11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件(14)为电子膨胀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主机模块(20)还包括气分(23),所述气分(23)设置在所述压缩机(22)的吸气口处。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武连发焦华超黄业祥徐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