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上的锁扣弹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131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是断路器内部的锁扣弹簧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上的锁扣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在断路器壳体中且位于锁扣的一侧,支架内设置有长槽,推杆置于长槽内,弹簧一端抵触在长槽内壁上,另一端抵触在推杆的第一端上,推杆的第二端从长槽上透出与锁扣的侧壁对应设置,在断路器分闸时推杆端部抵触在锁扣的侧壁上,在断路器合闸过程中,推杆对锁扣的推力逐渐变小或消失。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锁扣弹簧在断路器断开到闭合过程中弹力逐渐变小或者弹力为零的新型的断路器上的锁扣弹簧装置。力为零的新型的断路器上的锁扣弹簧装置。力为零的新型的断路器上的锁扣弹簧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上的锁扣弹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是断路器内部的锁扣弹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锁扣弹簧设置在锁扣上,锁扣弹簧受力为一定值这种力一般在0.1到0.5N左右,但这种力对产品脱扣存在一定影响,因为双金发热弯曲推动锁扣解锁0.1到0.5N的力增加对双金属片的弯曲等性能有较好的要求,并且可能使双金温度升高,提高产品的功耗,因此需要产品断开时和闭合过程中锁扣弹簧对锁扣的力逐渐减少,最后锁扣弹簧与锁扣分离,锁扣受锁扣弹簧的力为零或变小的值,当产品闭合后,锁扣在过载或短路解锁时,锁扣不受力或受变小的力,当锁扣解锁回位后,锁扣重新受力以保证产品可以可靠闭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锁扣弹簧在断路器断开到闭合过程中弹力逐渐变小或者弹力为零的新型的断路器上的锁扣弹簧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上的锁扣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动触头机构、锁扣、手柄、连接杆、脱扣机构、支架、推杆和弹簧,所述动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安装座和动触头,手柄安装在断路器的壳体上,锁扣转动设置在动触头安装座上,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在手柄上,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在动触头安装座和锁扣的配合部,所述支架固定在断路器壳体中且位于锁扣的一侧,支架内设置有长槽,推杆置于长槽内,弹簧一端抵触在长槽内壁上,另一端抵触在推杆的第一端上,推杆的第二端从长槽上透出与锁扣的侧壁对应设置,在断路器分闸时推杆端部抵触在锁扣的侧壁上,在断路器合闸过程中,推杆对锁扣的推力逐渐变小或消失。
[000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弹簧在断路器断开时候对推杆有弹力,此时推杆的第二端作用在锁扣侧壁上,这样就可以操作断路器,使断路器合闸,合闸后,弹簧的弹力逐渐变小,推杆对锁扣侧面的推力变小或没有,这样断路器在动作时更加灵敏和快速,且推动锁扣的力也相对变小。
[000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动触头安装座上端设置有滑槽,滑槽包括有弯曲部和直部,所述锁扣上端设置有叉口,断路器断开后推杆对锁扣抵触叉口与滑槽的弯曲部配合可对连接杆的第二端进行锁定,此时可推动手柄合闸断路器;断路器合闸后脱机机构对锁扣动作使锁扣转动则叉口失去对连接杆第二端的锁定,此时连接杆第二端滑入滑槽的直部断路器断开。
[000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连接杆第二端与滑槽和叉口的配合更加科学合理,另外这种结构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弹簧、推杆对锁扣的作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推杆的第二端处设置有限位面,该限位面与长槽一端的壁面可构成抵触配合限制第二端活动距离,所述第二端的抵触面为弧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其中限位面与长槽一端的壁面可构成抵触配合,这样在断路
器合闸后,推杆就不会对锁扣侧面产生推力,可以很好的保证断路器在合闸后双金属拉杆推动锁扣的力为最小,即断路器在热过载时的脱扣力最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断路器在合闸时,推杆的第二端在什么位置可以不对锁扣进行抵触,通常是锁扣叉口内壁对连接杆的第二端产生的力不至于使连接杆第二端滑移到滑槽的直部时即可,这样操作手柄断路器可继续合闸。推杆第二端的抵触面为弧形,这样使锁扣受力方向基本相同。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支架上的长槽开设有供推杆置入的开口,所述推杆的第一端上设置有供弹簧套设的圆柱,推杆第一端下方设置有限位边,所述推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台阶,所述长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该台阶配合限制推杆运动行程凸台;所述脱扣器的磁轭位于长槽开口处设置,磁轭对开口进行遮挡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推杆放置稳固,安装方便。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断开位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闭合时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闭合位置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锁扣接触时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推杆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支架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反映支架与推杆配合的爆炸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反映支架与推杆配合的结构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锁扣的立体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动触头安装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

图10所示,一种断路器上的锁扣弹簧装置,包括有动触头机构1、锁扣2、手柄3、连接杆4、脱扣机构5、支架6、推杆7和弹簧8,所述动触头机构1包括动触头安装座11和动触头12,这个技术特征在现有技术中也是常见,所以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手柄3安装在断路器的壳体上,锁扣2转动设置在动触头安装座11上,连接杆4的第一端连接在手柄3上,连接杆4的第二端连接在动触头安装座11和锁扣2的配合部,所述支架6固定在断路器壳体中且位于锁扣2的一侧,支架6内设置有长槽61,推杆7置于长槽61内,弹簧8一端抵触在长槽61内壁上,另一端抵触在推杆7的第一端71上,推杆7的第二端72从长槽61上透出与锁扣2的侧壁对应设置,在断路器分闸时推杆7端部抵触在锁扣2的侧壁21上,在断路器合闸过程中,推杆7对锁扣2的推力逐渐变小或消失。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弹簧8在断路器断开时候对推杆7有弹力,此时推杆7的第二端72作用在锁扣2侧壁21上,这样就可以操作断路器,使断路器合闸,合闸后,弹簧8的弹力逐渐变小,推杆7对锁扣2侧面21的推力变小或没有,这样断路器在动作时更加灵敏和快速,且推动锁扣2的力也相对变小。
[001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安装座11上端设置有滑槽111,滑槽111包括有弯曲部1111和直部1112,所述锁扣2上端设置有叉口22,断路器断开后推杆7对锁扣2抵触叉口
22与滑槽111的弯曲部1111配合可对连接杆4的第二端进行锁定,此时可推动手柄3合闸断路器;断路器合闸后脱机机构5对锁扣2动作使锁扣2转动则叉口22失去对连接杆4第二端的锁定,此时连接杆4第二端滑入滑槽1111的直部11112断路器断开。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连接杆4第二端与滑槽111和叉口22的配合更加科学合理,另外这种结构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弹簧8、推杆7对锁扣2的作用。
[001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个,所述推杆7的第二端72处设置有限位面721,该限位面721与长槽61一端的壁面可构成抵触配合限制第二端72活动距离,所述第二端72的抵触面为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其中限位面721与长槽61一端的壁面可构成抵触配合,这样在断路器合闸后,推杆7就不会对锁扣2侧面21产生推力,可以很好的保证断路器在合闸后双金属拉杆推动锁扣2的力为最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断路器在合闸时,推杆7的第二端72在什么位置可以不对锁扣2进行抵触,通常是锁扣2叉口22内壁对连接杆4的第二端产生的力不至于使连接杆4第二端滑移到滑槽111的直部1112时即可,这样操作手柄3断路器可继续合闸。推杆7第二端72的抵触面为弧形,这样是锁扣2受力方向基本相同。
[001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个,所述支架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上的锁扣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动触头机构、锁扣、手柄、连接杆、脱扣机构、支架、推杆和弹簧,所述动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安装座和动触头,手柄安装在断路器的壳体上,锁扣转动设置在动触头安装座上,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在手柄上,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在动触头安装座和锁扣的配合部,所述支架固定在断路器壳体中且位于锁扣的一侧,支架内设置有长槽,推杆置于长槽内,弹簧一端抵触在长槽内壁上,另一端抵触在推杆的第一端上,推杆的第二端从长槽上透出与锁扣的侧壁对应设置,在断路器分闸时推杆端部抵触在锁扣的侧壁上,在断路器合闸过程中,推杆对锁扣的推力逐渐变小或消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上的锁扣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安装座上端设置有滑槽,滑槽包括有弯曲部和直部,所述锁扣上端设置有叉口,断路器断开后推杆对锁扣抵触叉口与滑槽的弯曲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峰林凯胡广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