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芯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124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芯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本体和制造本体的生产设备,所述本体包括依次叠加的上层吸收芯体、中层吸收芯体和下层吸收芯体,所述上层吸收芯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导流槽,所述中层吸收芯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上的第二导流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通过三层复合结构,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设置,有利于液体朝本体各个方向导流,有利于本体各部位对液体的充分吸收,同时防止大量液体集中与芯体中部,增强本体的导流和吸收能力,解决了吸收芯体导流效果差,吸收速度慢,吸收效果差,吸收芯体内部难以形成导流槽的技术问题。难以形成导流槽的技术问题。难以形成导流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芯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芯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一次性卫生用品使用时,液体进入一次性卫生用品时,液体集中在吸收芯体中部,再向四周扩散,吸收芯体对液体进行吸收,有些吸收芯体外表面设置导流槽,导流槽通常沿长度方向上设置,吸收芯体内部为密布排列的高分子材料,若大量液体同一时间进入吸收芯体内,由于吸收芯体吸收速度有限,液体通常集中在吸收芯体中部,往往吸收芯体中部很快就饱和,通常中部吸收芯体吸收饱和后,液体才向四周扩散,液体位于吸收芯内部扩散较慢,难以对中部积聚的大量液体进行吸收,有可能导致部分液体通过导流槽越过吸收芯体,有可能导致部分液体漏出,且吸收芯体各部位吸收不均匀,周侧吸收液体量相对较小,因此,吸收芯体内部导流效果差,吸收速度慢,吸收效果差。吸收芯体制造时,难以在吸收芯体内部形成导流槽以增强吸收芯体的吸收能力。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21838053.0,公开了一种导流槽式吸收芯体,包括吸收体和包覆所述吸收体的包片,在其幅面中部、长轴两侧对称地设置两道导流槽,所述包片通过粘接的方式在抵近所述吸收体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端设有若干第一粘结部;所述导流槽的两个端点和至少一个中点的上、下两面的所述包片相互粘结而形成第二粘接部。该吸收芯体外表面设有导流槽为直线型,而吸收芯体的里面未设有导流槽,当大量液体流入时,吸收芯体难以短时间吸收大量的液体,有可能导致部分液体漏出,吸收芯体内部导流效果差,吸收速度慢,吸收效果差,有可能导致部分液体漏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复合芯体的制备方法。其解决了吸收芯体导流效果差,吸收速度慢,吸收效果差,吸收芯体内部难以形成导流槽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复合芯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本体和制造本体的生产设备,所述本体包括依次叠加的上层吸收芯体、中层吸收芯体和下层吸收芯体,所述上层吸收芯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导流槽,所述中层吸收芯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上的第二导流槽,包括以下步骤:
[0007]a1、制造上层吸收芯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8]储料装置上的高分子材料从第一下料口落到第一下料辊机构,高分子材料均匀落下,高分子材料经过第一挡板后落到第一高分子载体材料上,第一挡板遮挡的部分在上层吸收芯体上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沿本体长度方向上设置;
[0009]所述生产设备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储料装置,所述储料装置上设有第一下料口,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一下料口下方设有第一下料辊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一下料辊机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挡板机构,所述第一挡板机构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挡板,所述机
架上位于第一挡板机构下方设有第一高分子载体材料;
[0010]a2、制造中层吸收芯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1]储料装置上的高分子材料从第二下料口落到第二下料辊机构,高分子材料均匀落下,输送带带动第二挡板移动,高分子材料经过第二挡板后落到第二高分子载体材料上,第二挡板遮挡的部分在中层吸收芯体上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导流槽,第二导流槽沿本体宽度方向上设置,第二挡板与形成的中层吸收芯体同速运动;
[0012]所述储料装置上设有第二下料口,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二下料口下方设有第二下料辊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二下料辊机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板机构,所述第二挡板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主动辊、从动辊、包覆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输送带、驱动传动主动辊转动的驱动电机、至少一个设于输送带上的第二挡板,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二挡板机构下方设有第二高分子载体材料,与第二导流槽对应的第二挡板的下端接近或插入第二导流槽内;
[0013]a3、制造下层吸收芯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储料装置上的高分子材料从第三下料口落到第三下料辊机构,高分子材料均匀落下,高分子材料落到第三高分子载体材料上,形成下层吸收芯体,形成的下层吸收芯体的宽度大于上层吸收芯体和中层吸收芯体;
[0015]所述储料装置上设有第三下料口,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三下料口下方设有第三下料辊机构,第三下料辊机构的下料宽度大于第一下料辊机构和第二下料辊机构;
[0016]b、将成型后的上层吸收芯体、中层吸收芯体、下层吸收芯体通过输送机构叠加输送,通过翻折机构将下层吸收芯体两侧翻折,下层吸收芯体两侧向上翻折覆盖在上层吸收芯体顶面形成挡边,将上层吸收芯体、中层吸收芯体、下层吸收芯体通过复合机构复合,再通过压辊机构进行压平;
[0017]所述机架上沿生产线方向设有翻折机构、复合机构、压辊机构、输送机构,翻折机构用于将下层吸收芯体两侧进行翻折,复合机构用于将上层吸收芯体、中层吸收芯体、下层吸收芯体的复合。
[0018]c、通过切刀辊机构进行切割,形成片状的本体。
[0019]进一步的:
[0020]第二挡板机构上的第二挡板的厚度不同,使得位于中层吸收芯体中部的第二导流槽厚度的尺寸最小,中层吸收芯体朝前后两端方向上的第二导流槽厚度的尺寸逐渐变大。
[0021]所述第二挡板机构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挡板的横截面为波浪形,该波浪形的第二挡板成型的第二导流槽为波浪形。
[0022]所述第一挡板下端设有复数个第一转动辊,a1步骤中,第一转动辊位于对应的第一导流槽内。
[0023]所述第二挡板下端设有复数个第二转动辊,a2步骤中,第二转动辊位于对应的第二导流槽内。
[0024]复合机构为喷胶机构,将胶水喷设于上层吸收芯体顶面,下层吸收芯体翻折后通过胶水粘附于上层吸收芯体。
[0025]上层吸收芯体宽度和中层吸收芯体宽度相同,下层吸收芯体的宽度大于上层吸收芯体宽度1厘米至3厘米。
[0026]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带机构和第二输送带机构,本体夹持于第一输送带机
构和第二输送带机构输送。
[0027]所述切刀辊机构包括上切刀辊、下切刀辊、驱动传动上切刀辊和下切刀辊转动的驱动机构。
[0028]还包括一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包括两个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上的固定辊、可升降地设于机架上的升降辊、设于机架上的位移传感器,所述升降辊位于固定辊之间,所述升降辊与两个所述固定辊形成三角形;复合后的三个吸收芯体运输过程中,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升降辊的位移,检测出吸收芯体的张紧力,若张紧力过大或过小时,可通过输送机构控制吸收芯体输送速度,从而控制吸收芯体的张紧力。
[0029]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本专利技术本体包括依次叠加的上层吸收芯体、中层吸收芯体和下层吸收芯体,上层吸收芯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导流槽,所述中层吸收芯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上的第二导流槽,当大量液体进入本体时,部分液体位于上层吸收芯体,该部分液体主要沿着第一导流槽沿长度方向上导流,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导流槽导流的长度较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芯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本体和制造本体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依次叠加的上层吸收芯体、中层吸收芯体和下层吸收芯体,所述上层吸收芯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导流槽,所述中层吸收芯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上的第二导流槽,包括以下步骤:a1、制造上层吸收芯体包括以下步骤:储料装置上的高分子材料从第一下料口落到第一下料辊机构,高分子材料均匀落下,高分子材料经过第一挡板后落到第一高分子载体材料上,第一挡板遮挡的部分在上层吸收芯体上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沿本体长度方向上设置;所述生产设备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储料装置,所述储料装置上设有第一下料口,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一下料口下方设有第一下料辊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一下料辊机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挡板机构,所述第一挡板机构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挡板,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一挡板机构下方设有第一高分子载体材料;a2、制造中层吸收芯体包括以下步骤:储料装置上的高分子材料从第二下料口落到第二下料辊机构,高分子材料均匀落下,输送带带动第二挡板移动,高分子材料经过第二挡板后落到第二高分子载体材料上,第二挡板遮挡的部分在中层吸收芯体上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导流槽,第二导流槽沿本体宽度方向上设置,第二挡板与形成的中层吸收芯体同速运动;所述储料装置上设有第二下料口,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二下料口下方设有第二下料辊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二下料辊机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板机构,所述第二挡板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主动辊、从动辊、包覆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输送带、驱动传动主动辊转动的驱动电机、至少一个设于输送带上的第二挡板,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二挡板机构下方设有第二高分子载体材料,与第二导流槽对应的第二挡板的下端接近或插入第二导流槽内;a3、制造下层吸收芯体包括以下步骤:储料装置上的高分子材料从第三下料口落到第三下料辊机构,高分子材料均匀落下,高分子材料落到第三高分子载体材料上,形成下层吸收芯体,形成的下层吸收芯体的宽度大于上层吸收芯体和中层吸收芯体;所述储料装置上设有第三下料口,所述机架上位于第三下料口下方设有第三下料辊机构,第三下料辊机构的下料宽度大于第一下料辊机构和第二下料辊机构;b、将成型后的上层吸收芯体、中层吸收芯体、下层吸收芯体通过输送机构叠加输送,通过翻折机构将下层吸收芯体两侧翻折,下层吸收芯体两侧向上翻折覆盖在上层吸收芯体顶面形成挡边,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倩儿王添辉陈宗哲谢锡佳利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茵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