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1149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新风系统,涉及空气调节领域,针对现有的建筑新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内部安装有换热器,且所述机箱的两侧内壁与换热器的两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换热器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互平行的一侧铰接有挡板,所述机箱内部通过挡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换热器分隔呈送风腔、新风腔以及出风腔,且所述第一隔板位于出风腔与送风腔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且该新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同时能够根据需求调整挡板放置位置,当室内外温差较小时,无需启动换热器,一定长度上降低了能耗损失,适宜推广。宜推广。宜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新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
[0003]建筑新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增添换热装置,而换热装置与新风系统同步使用,所以在建筑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时,同步开启换热装置就易造成能耗较高,导致资源浪费,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新风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新风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新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新风系统,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内部安装有换热器,且所述机箱的两侧内壁与换热器的两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换热器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互平行的一侧铰接有挡板,所述机箱内部通过挡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换热器分隔呈送风腔、新风腔以及出风腔,且所述第一隔板位于出风腔与送风腔之间,第二隔板位于出风腔与新风腔之间,挡板位于送风腔和新风腔之间,所述机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送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送风口与新风腔连通,出风口与出风腔连通,所述机箱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进风管和出风管,且所述进风管与送风腔连通,出风管与出风腔连通,且所述进风管与出风管内部均安装有风机。
[0007]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位于新风腔内部的拐角两侧与机箱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固定板,且两组相互对应的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且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分别与第二隔板相互垂直和相互平行。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同组的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条滑动安装在限位槽内部,且所述限位槽和限位条的截面均呈圆形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条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状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送风口与出风口均安装有百叶。
[0011]优选的,所述进风管与出风管处均安装有导管,且所述导管的端部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卡块,所述进风管和出风管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进风管和出风管的圆周内壁靠近其端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挡块,且所述卡
块位于挡块和固定环之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通过将机箱内部通过隔板以及挡板的设置,使得机箱内部分隔成为送风腔、新风腔以及出风腔,从而能够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进行调节,并且通过在机箱内部设置换热器,使得建筑物内部空气温度得到调节,通过挡板的转动设置,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差值控制挡板放置位置,从而能够避免产生多余的能耗损失。
[0014]2、通过在新风腔内部设置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使得进入到新风腔内部的外界空气能够得到有效的净化处理,并且滤板与固定板的配合能够方便其进行拆卸,从而方便对滤板进行清洁。
[0015]3、通过转动导管,使其带动卡块转动,并且与挡块产生错位,从而使得导管方便从进风管以及出风管上进行拆除更换。
[0016]综上所述,该新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同时能够根据需求调整挡板放置位置,当室内外温差较小时,无需启动换热器,一定长度上降低了能耗损失,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限位条与固定板连接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进风管与导管连接的截面图。
[0021]图中标号:1、机箱;2、换热器;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送风腔;6、新风腔;7、出风腔;8、送风口;9、出风口;10、挡板;11、第一滤板;12、导管;13、进风管;14、风机;15、卡块;16、固定环;17、挡块;18、第二滤板;19、固定板;20、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4,一种建筑新风系统,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的内部安装有换热器2,且所述机箱1的两侧内壁与换热器2的两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所述换热器2与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相互平行的一侧铰接有挡板10,所述机箱1内部通过挡板10、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以及换热器2分隔呈送风腔5、新风腔6以及出风腔7,且所述第一隔板3位于出风腔7与送风腔5之间,第二隔板4位于出风腔7与新风腔6之间,挡板10位于送风腔5和新风腔6之间,所述机箱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送风口8和出风口9,且所述送风口8与新风腔6连通,出风口9与出风腔7连通,所述机箱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进风管13和出风管,且所述进风管13与送风腔5连通,出风管与出风腔7连通,且所述进风管13与出风管内部均安装有风机14,所述换热器2位于新风腔6内部的拐角两侧与机箱1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固定板19,且两组相互对应的两个所述固定板19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一滤板11和第二滤板18,且第一滤板11与第二滤板18分别与第二隔板4相互垂直和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滤
板11和第二滤板1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20,同组的两个所述固定板1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条20滑动安装在限位槽内部,且所述限位槽和限位条20的截面均呈圆形设置,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条20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状设置,所述送风口8与出风口9均安装有百叶,所述进风管13与出风管处均安装有导管12,且所述导管12的端部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卡块15,所述进风管13和出风管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6,所述进风管13和出风管的圆周内壁靠近其端口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挡块17,且所述卡块15位于挡块17和固定环16之间。
[0024]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先根据建筑物室内外温差调整挡板10的放置位置,若室内外温差较大,则将挡板10转动至垂直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的位置,此时进风管13内的风机14启动,将外部空气引入到送风腔5内部,再由送风腔5进入到换热器2中进行换热处理,降温后的空气再进入到新风腔6内部,并且经过第二滤板18过滤后,由送风口8进入到室内,同时出风管处的风机14启动,将室内的热空气引入到出风腔7内部,再由出风口9排出,由此实现房屋内部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新风系统,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内部安装有换热器(2),且所述机箱(1)的两侧内壁与换热器(2)的两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所述换热器(2)与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相互平行的一侧铰接有挡板(10),所述机箱(1)内部通过挡板(10)、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以及换热器(2)分隔呈送风腔(5)、新风腔(6)以及出风腔(7),且所述第一隔板(3)位于出风腔(7)与送风腔(5)之间,第二隔板(4)位于出风腔(7)与新风腔(6)之间,挡板(10)位于送风腔(5)和新风腔(6)之间,所述机箱(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送风口(8)和出风口(9),且所述送风口(8)与新风腔(6)连通,出风口(9)与出风腔(7)连通,所述机箱(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进风管(13)和出风管,且所述进风管(13)与送风腔(5)连通,出风管与出风腔(7)连通,且所述进风管(13)与出风管内部均安装有风机(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位于新风腔(6)内部的拐角两侧与机箱(1)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固定板(19),且两组相互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
申请(专利权)人:科思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