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巴沙鱼池塘养殖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088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巴沙鱼池塘养殖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巴沙鱼养殖废水排入废水沉淀池;2)将废固体物转制成肥料,用于作物种植;3)在集水池沉淀后的废水进入排污渠内,通过排污渠内的水泵打入水生生物综合塘,在塘内种养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以及自然培养微藻类;4)经水生生物综合塘利用后的废水流入鱼类混养塘,在塘中养殖鲢鱼、鲫鱼、鳙鱼和罗非鱼;5)经鱼类混合塘利用后的废水流入水生蔬菜种植塘,在塘中种植莲藕和莼菜;经水生蔬菜种植塘利用后的废水经检验检测符合《海南省水产养殖废水排放标准》,该方法合理的将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业紧密结合,使得巴沙鱼养殖废水得到资源化的综合利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巴沙鱼池塘养殖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淡水养殖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巴沙鱼池塘养殖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巴沙鱼(Pangasius bocourti Sauvage),英文名Basa,分类上隶属鲶形目,鱼芒鲶科。巴沙鱼是越南湄公河流域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是越南水产品中出口量最大的品种。巴沙鱼具有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刺等优点,同时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耐低氧、易饲养等特点。近年来,巴沙鱼市场需求不断增高,巴沙鱼人工养殖逐步兴起。但随着巴沙鱼养殖规模的增大,巴沙鱼养殖废水污染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一种适用于巴沙鱼养殖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巴沙鱼池塘养殖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巴沙鱼池塘养殖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将巴沙鱼池塘养殖的废水排入废水沉淀池,在沉淀池内的停留时间为7~8小时,通过避光厌氧发酵,使得废固体物和废水分离,进行厌氧发酵的时间为7天;废固体物位于下层,废水位于上层;
[0006]S2、将所述的废固体物制作成肥料,用于植物种植,所述植物为椰子树、槟榔树,将所述的分离出的废水进入集水池沉淀;
[0007]S3、经集水池沉淀后的废水进入排污渠内,通过排污渠内的水泵打入水生生物综合塘;水生生物综合塘划分为4个平行区域,在水生生物综合塘内种养殖水生动植物,水生植物包括大型水生植物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包括克氏原螯虾苗和泥鳅幼体以及培育部分微藻类;
[0008]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水葫芦、水花生)的覆盖面积为水生生物塘面积的45%,所述水生动物克氏原螯虾苗养殖密度为35

45只/m2、泥鳅幼体养殖密度为45

55只/m2,微藻类以小球藻、栅藻、螺旋藻为优势种群,培育密度30%,该步骤中水生植物吸收生物塘内废水的氮磷营养盐,水生动物克氏原螯虾和泥鳅用于摄食废水中的颗粒有机物和或部分藻类,以净化水体、降低营养盐;
[0009]S4、经水生生物塘利用后的废水进入鱼类混养塘,在鱼类混养塘中,养殖鲢鱼、鲫鱼、鳙鱼和罗非鱼等4种鱼类;所述鲢鱼、鲫鱼、鳙鱼和罗非鱼的养殖密度分别为:鲢鱼200~250尾/亩,鲫鱼100~120尾/亩,鳙鱼80~100尾/亩,罗非鱼100~150尾/亩;
[0010]S5、经鱼类混养塘利用后的废水流入水生蔬菜种植塘;在水生蔬菜种植塘中种植莼菜、莲藕;水生蔬菜种植塘中,莲藕的种植密度为行间距2.5米、株间距50cm;水生蔬菜种
植塘中,莼菜的种植密度为行间距60cm、株间距50cm;该步骤中所述菜、莲藕通过吸收代谢废水的营养成分用以自身的生长,并能降低水体中营养盐,净化水体;经水生蔬菜种植塘利用后的水体,通过排放渠

排放,在废水排放前都进行水质检测,符合《海南省水产养殖废水排放标准》。
[0011]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内设有3块相互平行的隔板,从而将沉淀池的内腔分割成4个相互并列且容积相同的沉淀区;
[0012]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的沉淀区的底部相互隔离,所述相邻的沉淀区的顶部相连通在沉淀池的顶部设有盖板;
[0013]进一步的,第一个沉淀区设有进废水管养殖废水通过进废水管进入第一个沉淀区内,最后一个(第四个)沉淀区设有出废水管,最后一个(第四个)沉淀区内的废水通过出废水管进入集水池内;
[0014]进一步的,在水生生物综合塘和鱼类混养塘之间设置只能单向流出的排水堰;使得经过水生生物综合塘利用后的废水只能流向鱼类混养塘;
[0015]同样,在上述方法中,鱼类混养塘和水生蔬菜种植塘之间也设置只能单向流出的排水堰,使得经过鱼类混养塘利用的废水只能流向水生蔬菜种植塘;
[0016]同样,在上述方法中,在水生蔬菜种植塘和尾水排放渠之间也设置只能单向流出的排水堰;
[0017]进一步的,水生生物综合塘由4个相互串联的分塘组成,分塘之间设置只能单向流动的排水渠,废水通过污水提水泵进入第一个水生生物分塘,经最后一个水生生物分塘处理后的废水流入鱼类混养塘;
[0018]进一步的,所述每个水生生物分塘种植水生植物并养殖水生动物,所述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为45%,微藻类(小球藻、栅藻、螺旋藻)的覆盖面积为30%,所述水生动物为克氏原螯虾和泥鳅,克氏原螯虾苗养殖密度为35~45只/m2、泥鳅幼体养殖密度为45~55只/m2,水生生物物塘内的水生植物为水葫芦或水花生,鱼类混合塘中少量部分水生植物同样为水葫芦或水花生;
[0019]进一步的,经鱼类混养塘利用的废水流入水生蔬菜种植塘,所述鱼类养殖塘养殖、鲢鱼、鲫鱼、鳙鱼和罗非鱼,所述鲢鱼养殖密度200~250尾/亩、鲫鱼养殖密度100~120尾/亩、鳙鱼养殖密度80~100尾/亩,罗非鱼养殖密度100~150尾/亩;所述水生蔬菜种植塘,塘中种植莲藕和莼菜,莲藕的种植密度为行间距1~3米、株间距0.5~1.6m,莼菜的种植密度为行间距50~70cm、株间距40~60cm;
[0020]进一步的,所述养殖废水在沉淀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7~8小时,进行厌氧发酵的时间为7天;废水在水生生物综合塘的停留时间为7~10天,废水在鱼类混养塘的停留时间为1周,废水在水生蔬菜种植塘内的停留时间为7~8天,最终排放的废水在排放前都进行水质检测。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巴沙鱼养殖废水在沉淀池沉淀后,依次在集水池、水生生物塘、鱼类混养塘、水生蔬菜种植塘、尾水排放渠最后排放,在彼此之前依次之只能单向流动。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巴沙鱼养殖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能科学合理地将巴沙鱼养殖产业、水生生物种植业结合起来,形成可将水体营养成分充分利用的良性循环
模式,不仅减少了巴沙鱼养殖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排放,同时集约化生产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保障巴沙鱼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0024](1)本专利技术操作管理简单,非常适合我国热带农村地区巴沙鱼养殖污水处理,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适合面向农民渔民开展培训;
[0025](2)本专利技术运营成本较低、投资少、能耗低,符合当前国家对养殖环境管理的要求,易于推广和复制;
[0026](3)本专利技术的巴沙鱼养殖废水经过处理后总磷含量可降低80%、总氮含量可降低85%、COD浓度降低93%,既能使巴沙鱼养殖排放的废水符合《海南省水产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又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巴沙鱼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8]图2为本图中所用装置的示意图(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巴沙鱼池塘养殖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巴沙鱼池塘养殖的废水排入废水沉淀池,在沉淀池通过厌氧发酵,使废固体物和废水分离,废固体物位于下层,废水位于上层;S2、将所述分离出的废固体物制成肥料,用于植物种植,将所述的分离出的废水进入集水池沉淀;S3、经集水池沉淀后的废水进入排污渠内,通过排污渠内的水泵打入水生生物综合塘,在水生生物综合塘内种殖水生植物并投放养殖水生动物以及培养微藻类;S4、经水生生物综合塘利用后的废水流入鱼类混养塘,鱼类混合塘中鲢鱼、鲫鱼、鳙鱼和罗非鱼;S5、经鱼类混养塘利用的废水流入水生蔬菜种植塘,塘中种植莲藕和莼菜,经水生蔬菜种植塘的废水流入排放渠,排放标准依据《海南省水产养殖废水排放标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巴沙鱼池塘养殖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设有3块相互平行的隔板,从而将沉淀池的内腔分割成4个相互并列且容积相同的沉淀区;所述相邻的沉淀区的底部相互隔离,所述相邻的沉淀区的顶部相连通在沉淀池的顶部设有盖板;第一个沉淀区设有进废水管,养殖废水通过进废水管进入第一个沉淀区内,第四个沉淀区设有出废水管,第四个沉淀区内的废水通过出废水管进入集水池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巴沙鱼池塘养殖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生生物综合塘和鱼类混养塘之间设置单向流出的排水堰,在鱼类混养塘和水生蔬菜种植塘之间设置单向流出的排水堰,在水生蔬菜种植塘和尾水排放渠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周国栋陈恺周国桓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天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