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养科营养液调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063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营养科营养液调配装置,涉及营养科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且箱体的顶端安装有一号进料口,且箱体顶端位于一号进料口的一侧安装有二号进料口,且箱体的一侧连接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二号搅拌杆,在使用该装置时,将原料从一号进料口与二号进料口进入箱体内壁,控制伺服电机进行转动,伺服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一号搅拌杆与三号搅拌杆对原料进行均匀搅拌,同时转动轴通过一号齿轮带动二号齿轮进行转动,二号齿轮通过转动杆带动二号搅拌杆进行转动,对沉积在底部的原料进行搅拌,便于对原料进行均匀的调配,保证营养液各个成分的均衡,提高营养液的品质。提高营养液的品质。提高营养液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营养科营养液调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营养科领域,具体为一种营养科营养液调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营养科用营养液的能源物质最早是以葡萄糖溶液为主,之后是麦芽糖、果糖、糖醇等,乳化脂肪的研究与应用为静脉营养提供了高能源物质,乳化脂肪由植物油、乳化剂、水及张力剂组成,常用的植物油为棉子油、大豆油或红花油,乳化脂肪体积小,供给热能多,同时供给必须脂肪酸,并以等渗形式出现,可从周围静脉输注,营养液内含有多种不同物质,需要进行混合调制,此时就需要调配装置进行混合。
[0003]目前市场上的营养科营养液调配装置,在调配时,不能够对装置底部沉积物进行有效的混合调配,影响营养液的质量,另外在调配完后,一般都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清洗,费时费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的营养科营养液调配装置,在调配时,不能够对装置底部沉积物进行有效的混合调配,影响营养液的质量,另外在调配完后,一般都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清洗,费时费力,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营养科营养液调配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营养科营养液调配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且箱体的顶端安装有一号进料口,且箱体顶端位于一号进料口的一侧安装有二号进料口,且箱体的一侧连接有出料口,且箱体顶端位于二号进料口的一侧连接有盖板,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连接有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的两侧均连接有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的顶端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连接有二号搅拌杆,所述转动轴外壁两侧位于一号齿轮的顶端连接有一号搅拌杆,所述转动轴外壁两侧位于一号搅拌杆的顶端连接有三号搅拌杆,所述三号搅拌杆的一端设置有一号卡槽,所述三号搅拌杆的内壁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连接有清洁刷,所述一号搅拌杆的一侧连接有二号卡槽。
[0006]优选地,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的底端,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转轴与转动轴转动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一号齿轮焊接在转动轴的外壁,所述一号搅拌杆焊接在转动轴的外壁。
[0008]优选地,所述箱体在与一号进料口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与一号进料口相匹配的通槽,所述盖板通过转轴与箱体箱体转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一号卡槽的内壁与固定块的外壁相契合,所述三号搅拌杆焊接在转动轴的外壁。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块的底端与二号卡槽内壁相契合,所述箱体在与出料口相接触
的位置设置与出料口相匹配的凹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二号搅拌杆,在使用该装置时,将原料从一号进料口与二号进料口进入箱体内壁,控制伺服电机进行转动,伺服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一号搅拌杆与三号搅拌杆对原料进行均匀搅拌,同时转动轴通过一号齿轮带动二号齿轮进行转动,二号齿轮通过转动杆带动二号搅拌杆进行转动,对沉积在底部的原料进行搅拌,便于对原料进行均匀的调配,保证营养液各个成分的均衡,提高营养液的品质,通过设置清洁刷,在搅拌完成后,工作人员将盖板打开,将固定块插入一号卡槽,插至二号卡槽内壁,此时清洁刷与箱体内壁紧密贴合,通过控制伺服电机带动清洁刷进行转动对箱体内壁进行快速的清洁,便于对箱体内壁进行高效地清洁,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三号搅拌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清洁刷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图。
[0017]图中:1、箱体;2、一号搅拌杆;3、二号搅拌杆;4、转动杆;5、伺服电机;6、一号齿轮;7、一号进料口;8、二号进料口;9、转动轴;10、出料口;11、盖板;12、二号齿轮;13、固定块;14、清洁刷;15、二号卡槽;16、一号卡槽;17、三号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中提到的伺服电机(型号为:SMH 40)均可在市场或者私人订购所得。
[0020]请参阅图1-5,一种营养科营养液调配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壁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5,且箱体1的顶端安装有一号进料口7,且箱体1顶端位于一号进料口7的一侧安装有二号进料口8,且箱体1的一侧连接有出料口10,且箱体1顶端位于二号进料口8的一侧连接有盖板11,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9,转动轴9的外壁连接有一号齿轮6,一号齿轮6的两侧均连接有二号齿轮12,二号齿轮12的顶端连接有转动杆4,转动杆4的顶端连接有二号搅拌杆3,转动轴9外壁两侧位于一号齿轮6的顶端连接有一号搅拌杆2,转动轴9外壁两侧位于一号搅拌杆2的顶端连接有三号搅拌杆17,三号搅拌杆17的一端设置有一号卡槽16,三号搅拌杆17的内壁连接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的一侧连接有清洁刷14,一号搅拌杆2的一侧连接有二号卡槽15。
[0021]请着重参阅图1,伺服电机5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1的底端,便于伺服电机5的安装,伺服电机5通过转轴与转动轴9转动连接,便于伺服电机5对转动轴9的动力传输。
[0022]请着重参阅图1,一号齿轮6焊接在转动轴9的外壁,便于增强一号齿轮6与转动轴9
之间的稳固性,一号搅拌杆2焊接在转动轴9的外壁,便于增强一号搅拌杆2与转动轴9之间的稳固性。
[0023]请着重参阅图2,箱体1在与一号进料口7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与一号进料口7相匹配的通槽,便于一号进料口7位置的固定与安装,盖板11通过转轴与箱体1转动连接,便于盖板11相对于箱体1的转动。
[0024]请着重参阅图2,一号卡槽16的内壁与固定块13的外壁相契合,便于固定块13在一号卡槽16内壁位置的固定,三号搅拌杆17焊接在转动轴9的外壁,便于增强三号搅拌杆17与转动轴9之间的稳固性。
[0025]请着重参阅图5,固定块13的底端与二号卡槽15内壁相契合,便于固定块13在二号卡槽15内壁的固定,箱体1在与出料口10相接触的位置设置与出料口10相匹配的凹槽,便于出料口10位置的固定与安装。
[002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时,将原料从一号进料口7与二号进料口8进入箱体1内壁,控制伺服电机5进行转动,伺服电机5通过转动轴9带动一号搅拌杆2与三号搅拌杆17对原料进行均匀搅拌,同时转动轴9通过一号齿轮6带动二号齿轮12进行转动,二号齿轮12通过转动杆4带动二号搅拌杆3进行转动,对沉积在底部的原料进行搅拌,便于对原料进行均匀的调配,保证营养液各个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养科营养液调配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壁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5),且箱体(1)的顶端安装有一号进料口(7),且箱体(1)顶端位于一号进料口(7)的一侧安装有二号进料口(8),且箱体(1)的一侧连接有出料口(10),且箱体(1)顶端位于二号进料口(8)的一侧连接有盖板(11),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9),所述转动轴(9)的外壁连接有一号齿轮(6),所述一号齿轮(6)的两侧均连接有二号齿轮(12),所述二号齿轮(12)的顶端连接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的顶端连接有二号搅拌杆(3),所述转动轴(9)外壁两侧位于一号齿轮(6)的顶端连接有一号搅拌杆(2),所述转动轴(9)外壁两侧位于一号搅拌杆(2)的顶端连接有三号搅拌杆(17),所述三号搅拌杆(17)的一端设置有一号卡槽(16),所述三号搅拌杆(17)的内壁连接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的一侧连接有清洁刷(14),所述一号搅拌杆(2)的一侧连接有二号卡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泽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嫩蓬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