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细胞外泌体补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045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细胞外泌体补片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干细胞外泌体补片包括补片基材,所述补片基材的上部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上部设有干细胞的外泌体,所述干细胞的外泌体为干细胞分泌的分子直径为30-100nm的亚细胞双层囊膜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补片基材的上部设置隔离层,并且采用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聚氨酯和有机溶剂制取的电纺液,通过液体纺丝的方式制取补片基材,补片基材用多种方式使得补片基材被灭菌,防止了补片基材与人体生物不相容,防止了排异和并发症,相较于外泌体悬液的直接注射,补片作为良好载体将外泌体固定在一定部位,保障外泌体植入后的定点定向作用,大大降低外泌体流失的可能性。大降低外泌体流失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细胞外泌体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细胞外泌体补片
,具体为干细胞外泌体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较于传统的直接注射细胞悬液的干细胞疗法,干细胞片移植的优势在于:

干细胞经过体外构建形成二维或三维的组织结构,在细胞片移植体内后仍能保持细胞与细胞间及细胞与胞质间的连接,有利于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维持;

能使干细胞定向植入目的区域,不易流失,且在构建过程中人为控制细胞来源、种植密度、构建方法,大大促进细胞治疗的进程;

细胞片移植治疗可明显促进周围组织、细胞新生,对组织器官的损伤修复作用更为明显。
[0003]生物型补片是新世纪人类的再生系统,它能促使人体修复功能完成新组织的再生,生物补片植入人体后,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填补受缺损部位的缺失组织,并在该材料的诱导下,人体自身修复功能能够在原来的位置逐渐生长出新的组织,替换生物材料,完成器官组织再生的过程。
[0004]在现阶段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补片,然而这些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细胞外泌体补片,包括补片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片基材的上部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上部设有干细胞的外泌体,所述干细胞的外泌体为干细胞分泌的分子直径为30-100nm的亚细胞双层囊膜泡。2.一种干细胞外泌体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电纺液:将聚(左旋乳酸-己内酯)和聚氨酯加入有机溶剂中,其中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聚氨酯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6:2:92,搅拌溶解1-3天,烧杯口用保鲜膜封闭,放置于恒温多磁头搅拌器搅拌溶解,搅拌速度200-2000rpm,搅拌1-3天后得到电纺液;S2:液体纺丝:将步骤S1制取的电纺液在高压静电动态纺纱装置中进行静电纺丝,所述高压静电动态纺纱装置包括:溶液储存装置、喷射装置、水浴装置和接收卷轴,静电纺丝的温度37-42℃,静电纺丝电压1-3kv,喷射装置输送溶液速度0.5-3ml/h,喷射装置中所需针头型号为8号,针头与水浴装置的距离为10-20cm,水浴装置中水的深度为5-40cm,水浴装置底部孔径为0.1-1.5cm,水浴装置与接收卷轴之间的距离5-20cm,即得到补片基材;S3:喷涂隔离层:将步骤S3中制取的补片基材从接收卷轴上取下,在补片基材上侧和下侧喷涂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和乙烯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即得到喷涂隔离层后的补片基材;S4:补片基材后处理:将步骤S3中取得的补片基材,放置于-80℃冰箱2-12小时,取出后放入冷冻干燥机约24-48小时,温度为-(20-80)℃,压力为0.6-1.0MPa,冷冻干燥后的补片裁剪成长10cm、宽10cm;S5:制取过滤外泌体:无菌条件下收集纯化的干细胞的培养上清液10mL,在4℃下以300r/min离心10分钟后,吸取上清液至另一干净无菌的15mL离心管中,在4℃下以2000r/min离心20分钟,吸取上清液至另一干净无菌的15mL离心管中,在超净工作台中,将收集得到的液体用0.22μm滤膜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彩生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