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037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包括左侧和右侧燃料承载部件,支撑弹簧,连接件,主密封部件,左侧副密封部件,右侧副密封部件以及底座;左侧燃料承载部件与右侧燃料承载部件分别相对等高设置,并通过连接件与底座相连接;支撑弹簧设置在左右侧燃料承载部件之间,支撑弹簧的一端与底座相连接,在支撑弹簧另一端上设置主密封部件;左侧副密封部件和右侧副密封部件分别相对设置在主密封部件的相邻两侧面,并同时分别与左侧燃料承载部件和右侧燃料承载部件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生物质层燃锅炉燃料承载部件间的密封问题,使得燃料不会从燃料承载部件上漏下,节约了燃料,提高了经济效益。效益。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燃料承载部件是生物质层燃锅炉最重要的运动部件,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燃料承载部件承载着生物质燃料,在炉膛内一次风、二次风的助燃下充分燃烧。并且燃料随着燃料承载部件的运动向炉后翻滚,使得原来没有与助燃风接触的燃料暴露在助燃风中,从而实现各区域燃料的充分燃烧,将热量充分释放出来。
[0003]生物质层燃锅炉一般会设置四块燃料承载部件。燃料承载部件的运动包括振动和相对运动,而且不同厂家四块燃料承载部件的运动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哪种运动方式,都会面临这一问题:在燃料承载部件运动时,不同燃料承载部件间会产生间隙,燃料会从间隙处漏下,造成燃料浪费、导致锅炉效率低下,严重时还会因燃料在燃料承载部件下方风室内燃烧而造成安全事故。
[0004]在现有的密封结构,虽形式有所差别,但其共同特点为都是“线接触”式密封结构,密封效果不能满足要求。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面接触式的密封装置,能有效避免燃料承载部件运动时燃料从间隙处漏下,保障了燃料承载部件的长期稳定运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左侧燃料承载部件, 右侧燃料承载部件, 支撑弹簧, 连接件, 主密封部件, 左侧副密封部件, 右侧副密封部件以及底座;其中,所述左侧燃料承载部件与所述右侧燃料承载部件分别相对等高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支撑弹簧设置在所述左侧燃料承载部件与所述右侧燃料承载部件之间,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在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上设置所述主密封部件;所述左侧副密封部件和所述右侧副密封部件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主密封部件的相邻两侧面,并同时分别与所述左侧燃料承载部件和所述右侧燃料承载部件相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左侧副密封部件焊接在所述左侧燃料承载部件边沿侧面。
[0008]优选地,所述右侧副密封部件焊接在所述右侧燃料承载部件边沿侧面。
[0009]优选地,所述主密封部件设置为与水平面成四十五度夹角。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件通过固定螺栓紧固到所述底座上。
[0011]优选地,所述主密封部件,所述左侧副密封部件和右侧副密封部件均采用方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下生物质层燃锅炉燃料承载部件间的密封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燃料泄漏问题。
[001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解决了由于燃料泄漏造成的生物质燃料浪费,生物质层燃锅炉效率低下问题。
[0014]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解决了由于燃料泄漏造成的燃料在风室内燃烧的安全事故问题。
[0015]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的左视图之一。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的左视图之二。
[0019]1-左侧燃料承载部件, 2-右侧燃料承载部件, 3-支撑弹簧, 4-连接件, 5-主密封部件, 6-左侧副密封部件, 7-右侧副密封部件,8-底座以及9-固定螺栓。
[0020]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左侧燃料承载部件1, 右侧燃料承载部件2, 支撑弹簧3, 连接件4, 主密封部件5, 左侧副密封部件6, 右侧副密封部件7以及底座8;其中,所述左侧燃料承载部件1与所述右侧燃料承载部件2分别相对等高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底座8相连接;所述支撑弹簧3设置在左侧燃料承载部件1与右侧燃料承载部件2之间,支撑弹簧3的一端与底座8相连接,在支撑弹簧3的另一端上设置主密封部件5;左侧副密封部件6和右侧副密封部件7分别相对设置在主密封部件5的相邻两侧面,并同时分别与左侧燃料承载部件1和右侧燃料承载部件2相连接。优选地,所述主密封部件5,所述左侧副密封部件6和右侧副密封部件7均采用方钢。
[0023]如图2所示,两侧燃料承载部件均静止时的状态。可以看到主密封部件5, 左侧副密封部件6, 右侧副密封部件7与左侧燃料承载部件1, 右侧燃料承载部件2之间形成良好的“面接触”式密封面,相互之间严丝合缝,燃料无法从左侧燃料承载部件1, 右侧燃料承载部件2之间的间隙漏下。
[0024]图3所示,当左侧燃料承载部件1发生向下移动、右侧燃料承载部件2保持静止时,左侧燃料承载部件1发生了一定角度(例如图3上为4
°
)的旋转,同时支撑弹簧3受到挤压发生轻微变形,但是可以从图3上看到,主密封部件5和左侧副密封部件6, 右侧副密封部件7
之间依然贴合得非常紧密,使得密封部件之间的间隙小于燃料的尺寸,燃料依然无法从左侧燃料承载部件1, 右侧燃料承载部件2之间的间隙漏下。当右侧燃料承载部件2运动而左侧燃料承载部件1保持静止时,情形也是如此。
[0025]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使主、副密封部件的结合处形成大面积的“面接触”,比现有的“线接触”式密封结构的严密性大大加强,可以使两侧的燃料承载部件无论在相对静止时还是发生相对运动时,都可以保证其上方的燃料不会从间隙漏下。此外,主密封部件5下方连接支撑弹簧3,可以良好地适应任何一侧燃料承载部件的运动,使得主密封部件5可以随着燃料承载部件的运动而相应运动。最后,支撑弹簧3,连接件4以及固定螺栓9通过底座8连接在一起,这样各部件间的相对运动得到了协调。
[0026]优选地,所述左侧副密封部件6焊接在所述左侧燃料承载部件1边沿侧面。
[0027]优选地,所述右侧副密封部件7焊接在所述右侧燃料承载部件2边沿侧面。
[0028]优选地,所述主密封部件5设置为与水平面成四十五度夹角。
[0029]优选地,所述连接件4通过固定螺栓9紧固到所述底座8上。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下生物质层燃锅炉燃料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式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左侧燃料承载部件, 右侧燃料承载部件, 支撑弹簧, 连接件, 主密封部件, 左侧副密封部件, 右侧副密封部件以及底座;其中,所述左侧燃料承载部件与所述右侧燃料承载部件分别相对等高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支撑弹簧设置在所述左侧燃料承载部件与所述右侧燃料承载部件之间,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在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上设置所述主密封部件;所述左侧副密封部件和所述右侧副密封部件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主密封部件的相邻两侧面,并同时分别与所述左侧燃料承载部件和所述右侧燃料承载部件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高温超高压无再热系统的生物质层燃锅炉的面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动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