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负向缓释露骨料装饰立面支撑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369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09:06
现浇混凝土负向缓释露骨料装饰立面支撑模架,立模(4)内侧有负向缓凝剂层(6),立模(4)外侧面纵横交错安装横向支撑(1)和竖向支撑(3),而且,横向支撑(1)和竖向支撑(3)外向斜下方连接安装斜向支撑(2),再以螺杆紧固件(5)水平方向从外向内穿接横向支撑(1)和竖向支撑(3)以及立模(4)。方便精确控制缓凝冲洗表面,模板安装拆除方便简明安全,支撑牢固安全,劳动强度低,经济环保,生产效率高,对混凝土结构其他部位没有任何伤害,装饰效果丰富耐久防滑,在实现露骨料表面装饰效果的同时满足其他多样化装饰需求。多样化装饰需求。多样化装饰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浇混凝土负向缓释露骨料装饰立面支撑模架


[0001]本技术建筑物装修表面覆盖或衬里混凝土表面同时实现露骨料装饰效果的技术,尤其是现浇混凝土负向缓释露骨料装饰立面支撑模架。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表面装饰领域,露骨料仿石材效果正在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0003]目前,现浇混凝土外立面实现露骨料装饰效果的传统方法主要通过水刷石的做法来实现。即制作过程是用水泥﹑石屑、小石子或颜料等加水拌和,抹在建筑物的表面,半凝固后,用硬毛刷蘸水刷去表面的水泥浆而使石屑或小石子半露。主要工艺流程是:基层处理—找规矩—抹底层及垫层砂浆—贴分格条—抹罩面石子浆层—抹平、压实、修整—喷刷—起分格条。该工艺工序复杂,操作工序质量难以控制,对操作人员经验手法要求较高,成品质量也难以控制,费工费力,难以规范化、标准化大规模应用。且对骨料粒径有一定要求,露骨料装饰效果单一。
[0004]传统的喷涂、雕琢、打磨或腐蚀等人造石材处理方法,存在饰面效果单一、生产效率低、污染严重、人工等综合成本高、饰面效果难以稳定控制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现浇混凝土负向缓释露骨料装饰立面支撑模架,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横向支撑、竖向支撑、立模、螺杆紧固件和负向缓凝剂层;立模内侧有负向缓凝剂层,立模外侧面纵横交错安装横向支撑和竖向支撑,而且,横向支撑和竖向支撑外向斜下方连接安装斜向支撑,再以螺杆紧固件水平方向从外向内穿接横向支撑和竖向支撑以及立模。
[0007]尤其是,螺杆紧固件的上、下侧分别有一根横向支撑。
[0008]尤其是,斜向支撑上端连接在竖向支撑中上部。
[0009]尤其是,紧固件为用于植筋的Q345级材质全螺纹螺杆,采用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在已有建筑结构中进行锚固。
[0010]尤其是,负向型缓凝剂层缓凝深度规格为0.1mm~7.0mm。
[0011]尤其是,横向支撑、竖向支撑、斜向支撑通过绑扎方式形成支撑系统。
[0012]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方便精确控制缓凝冲洗表面,模板安装拆除方便简明安全,支撑牢固安全,劳动强度低,经济环保,生产效率高,对混凝土结构其他部位没有任何伤害,装饰效果丰富耐久防滑,在实现露骨料表面装饰效果的同时满足其他多样化装饰需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包括:
[0015]1-横向支撑、2-斜向支撑、3-竖向支撑、4-立模、5-螺杆紧固件、6-负向缓凝剂层、7-现浇混凝土、8-建筑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技术原理在于,立模4模板内侧表面涂敷负向缓凝剂层6,以螺杆紧固件5将立模4以及支撑系统固定在建筑墙体8上,在现浇混凝土成型后对表面进行冲洗实现露骨料装饰效果。
[0017]本技术包括:横向支撑1、竖向支撑3、立模4、螺杆紧固件5和负向缓凝剂层6。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另一侧已有建筑结构的施工条件下。如附图1所示,立模4内侧有负向缓凝剂层6,立模4外侧面纵横交错安装横向支撑1和竖向支撑3,而且,横向支撑1和竖向支撑3外向斜下方连接安装斜向支撑2,再以螺杆紧固件5水平方向从外向内穿接横向支撑1和竖向支撑3以及立模4。
[0020]前述中,螺杆紧固件5的上、下侧分别有一根横向支撑1。
[0021]前述中,斜向支撑2上端连接在竖向支撑3中上部。
[0022]前述中,紧固件5为用于植筋的Q345级材质全螺纹螺杆,采用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在已有建筑结构8中进行锚固。
[0023]前述中,负向型缓凝剂层6所用缓凝剂可为溶剂型或者水基负向缓凝剂,缓凝深度规格为0.1mm~7.0mm,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0024]前述中,立模4模板可同时带有造型肌理等其他装饰效果。后续现浇混凝土在结合面上凹凸,在实现露骨料装饰效果的同时实现装饰造型效果。
[0025]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横向支撑1、竖向支撑3、斜向支撑2通过绑扎方式形成支撑系统,螺杆紧固件5将支撑系统进行连接,另一端深入现有的建筑墙体8内部,对立模4进行支撑,保持模板系统整体稳定性。
[0026]本技术实施例中,负向缓凝剂层6附着在立模4内表面,浇筑的混凝土7与负向缓凝剂层6在接触面上发生反应。待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拆除立模4后,通过高压水枪冲洗接触反应面,实现表皮现浇墙体外立面露骨料装饰效果。
[0027]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槽钢、钢管等作为横向支撑1、竖向支撑3、斜向支撑2的材质。
[0028]本技术实施例中,立模4可为钢模、木模或带有背模的胶膜、塑料模板等。
[0029]本技术实施例中,应用施工步骤包括:首先,已有建筑墙体8上要提前做凿毛处理或涂刷增加界面粘接强度的界面剂,并清理干净。之后,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立模4。立模4使用前需清理干净,清除浮灰、油渍等污染物,并晾干。然后将选定的负向缓凝剂用喷枪均匀喷涂到与后续现浇混凝土7接触的立模4一侧上,待负向缓凝剂完全自然干燥后备用。模板周围做好密封工作。在此期间要注意已干燥的缓凝剂层6的保护。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浇筑以非快干型通用硅酸盐水泥或白色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的已搅拌好的混凝土,并完成振捣、抹平、收光等工序。此处要求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且符合规范要求,即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50时,坍落度应小于180毫米,强度等级大于C50时,坍落度应大于180毫米。
待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后,拆除模板,即露出混凝土7与负向缓凝剂层6在接触面,用70-150bar扁平喷嘴高压水枪对该接触面进行冲洗,即可在表皮现浇墙体外立面实现露骨料装饰效果。注意,冲洗时需由远及近,调整好冲洗时枪口距离接触面的距离,防止因距离太近且混凝土强度不足而导致的接触面破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现浇混凝土负向缓释露骨料装饰立面支撑模架,包括横向支撑(1)、竖向支撑(3)、立模(4)、螺杆紧固件(5)和负向缓凝剂层(6);其特征在于,立模(4)内侧有负向缓凝剂层(6),立模(4)外侧面纵横交错安装横向支撑(1)和竖向支撑(3),而且,横向支撑(1)和竖向支撑(3)外向斜下方连接安装斜向支撑(2),再以螺杆紧固件(5)水平方向从外向内穿接横向支撑(1)和竖向支撑(3)以及立模(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负向缓释露骨料装饰立面支撑模架,其特征在于,螺杆紧固件(5)的上、下侧分别有一根横向支撑(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负向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矫民杜保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鼎中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