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5G基站与宽带融合承载的新型PON网络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27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解决5G基站与宽带融合承载的新型PON网络架构,5GDU/CU设备通过FlexE CRRI接口与FlexE交换背板连接,FlexE交换背板通过WDM的PON接口与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连接;汇聚交换机通过以太网链路与以太网交换背板连接,以太网交换背板通过TDM的PON接口与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连接;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通过光纤链路与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与无色ONU连接,无色ONU与5GAAU连接;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通过分光器与传统ONU连接,传统ONU与家庭网关连接,可以更好的解决5G基站与宽带业务的接入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5G基站与宽带融合承载的新型PON网络架构
本技术属于5G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解决5G基站与宽带融合承载的新型PON网络架构。
技术介绍
随着全国5G网络的加速部署,5G承载网部署成为现阶段的难点问题。相比4G,5G对承载网络在带宽、时延、同步、可靠性、灵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大规模的CRAN方式部署5G,前传网络成为承载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大量的光纤需求,成为网络建设的瓶颈。为获取更大的带宽资源,5G网络采用了高频组网,导致需新增大量的5G基站,尤其业务密集的小区、商务楼宇等,光纤再次建设的难度极大,因此就要解决5G前传与小区或楼宇的宽带接入,共享现有的光纤分配网来解决,大大降低建设难度及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更好的解决5G基站与宽带业务的接入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WDM技术及PON技术的网络架构,包括5GDU/CU设备、汇聚交换机、FlexECRRI接口、以太网链路、以太网交换背板、FlexE交换背板、WDM的PON接口、TDM的PON接口、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光纤链路、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分光器、无色ONU、传统ONU、5GAAU、家庭网关,所述5GDU/CU设备通过FlexECRRI接口与FlexE交换背板连接,所述FlexE交换背板通过WDM的PON接口与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连接;所述汇聚交换机通过以太网链路与以太网交换背板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背板通过TDM的PON接口与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连接;所述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通过光纤链路与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所述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与无色ONU连接,所述无色ONU与5GAAU连接;所述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还与分光器连接,所述分光器与传统ONU连接,所述传统ONU与家庭网关连接。进一步的,所述5GDU/CU设备、汇聚交换机、FlexECRRI接口、以太网链路、以太网交换背板、FlexE交换背板、WDM的PON接口、TDM的PON接口、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均设置于5GDU/CU池及数据网POP节点机房内。进一步的,所述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无色ONU、5GAAU设置于5G基站。进一步的,所述分光器、传统ONU、家庭网关设置于宽带用户处。进一步的,所述FlexECRRI接口为100GFlexECRRI接口。进一步的,所述以太网链路为10GE以太网链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基于WDM技术及PON技术的网络架构,与传统的5G前传及FTTH接入技术相比,该技术提出了同时解决两种需求的融合式承载技术,相比传统技术,有如下优点:(1)部署快捷:FTTHODN网络可灵活面对未来5G基站网格式建设方式,通过配纤光缆调配,快速提供前传链路;可通过SFPONU,提供免上电快捷部署于AAU设备的能力;(2)建设成本低:大量运营商的固网FTTHODN已经建设完成并应用,利旧已有的FTTHODN资源,实现5G前传和FTTH光纤、管道等资源共享,可大幅度节省主干光纤,降低光缆规划部署难度以及综合造价,具备较高的经济性;(3)运维简单:局端设备集中部署在接入机房可实现集中维护,提高运维效率。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5G网络架构图。图2为解决FTTH的传统PON系统技术架构示意图。图3为解决5G前传的WDM-PON系统技术架构示意图。图4为同时解决5G前传及FTTH的PON系统新技术架构示意图。图中:1、5GDU/CU池及数据网POP节点机房;2、5GDU/CU设备;3、数据网汇聚交换机设备;4、5GDU/CU下联的100GFlexECRRI接口;5、解决宽带接入OLT设备上联的10GE以太网链路;6、以太网交换背板;7、基于FlexE的以太网交换背板;8、基于WDM的PON接口;9、基于TDM的PON接口;10、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1、局端至远端的光纤链路;12、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3、基于PLC技术的分光器;14、接受波长可自动调节的无色ONU设备;15、传统ONU设备;16、5GAAU设备;17、家宽用户智能网关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对齐”、“重叠”、“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实施例1图1所示为现有的5G网络基本架构所示,5G的前传需求及图2中基于PON技术的宽带接入需求,为节省光纤资源,实现统一接入,统一承载、降低实施难度的目标,满足室分场景的5G及宽带接入需求,并结合两种业务的需求特点,需要对现有PON技术架构进行改造。现阶段基于PON的5G前传可采用基于如图3的WDM-PON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与WDM-PON的改造,并与传统PON技术进行结合,针对5G与家宽对时延要求不同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交换背板,引入FlexE交换技术,可同时满足5G及家宽业务两种需求的室内分布场景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图4所示的基于WDM技术及PON技术的网络架构,包括5GDU/CU设备2、汇聚交换机3、FlexECRRI接口4、以太网链路5、以太网交换背板6、FlexE交换背板7、WDM的PON接口8、TDM的PON接口9、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0、光纤链路11、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2、分光器13、无色ONU14、传统ONU15、5GAAU16、家庭网关17,所述5GDU/CU设备2通过FlexECRRI接口4与FlexE交换背板7连接,所述FlexE交换背板7通过WDM的PON接口8与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0连接;所述汇聚交换机3通过以太网链路5与以太网交换背板6连接,所述以太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5G基站与宽带融合承载的新型PON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5GDU/CU设备(2)、汇聚交换机(3)、FlexE CRRI接口(4)、以太网链路(5)、以太网交换背板(6)、FlexE交换背板(7)、WDM的PON接口(8)、TDM的PON接口(9)、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0)、光纤链路(11)、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2)、分光器(13)、无色ONU(14)、传统ONU(15)、5GAAU(16)、家庭网关(17),所述5GDU/CU设备(2)通过FlexECRRI接口(4)与FlexE交换背板(7)连接,所述FlexE交换背板(7)通过WDM的PON接口(8)与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0)连接;所述汇聚交换机(3)通过以太网链路(5)与以太网交换背板(6)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背板(6)通过TDM的PON接口(9)与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0)连接;所述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0)通过光纤链路(11)与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2),所述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2)与无色ONU(14)连接,所述无色ONU(14)与5GAAU(16)连接;所述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2)还与分光器(13)连接,所述分光器(13)与传统ONU(15)连接,所述传统ONU(15)与家庭网关(1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5G基站与宽带融合承载的新型PON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5GDU/CU设备(2)、汇聚交换机(3)、FlexECRRI接口(4)、以太网链路(5)、以太网交换背板(6)、FlexE交换背板(7)、WDM的PON接口(8)、TDM的PON接口(9)、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0)、光纤链路(11)、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2)、分光器(13)、无色ONU(14)、传统ONU(15)、5GAAU(16)、家庭网关(17),所述5GDU/CU设备(2)通过FlexECRRI接口(4)与FlexE交换背板(7)连接,所述FlexE交换背板(7)通过WDM的PON接口(8)与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0)连接;所述汇聚交换机(3)通过以太网链路(5)与以太网交换背板(6)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背板(6)通过TDM的PON接口(9)与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0)连接;所述局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0)通过光纤链路(11)与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2),所述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2)与无色ONU(14)连接,所述无色ONU(14)与5GAAU(16)连接;所述远端基于WDM的AWG光器件(12)还与分光器(13)连接,所述分光器(13)与传统ONU(15)连接,所述传统ON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挺李文涛李树磊王新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元瑞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