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新疆大学专利>正文

水下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0248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下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水面锚点器、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第二层水下锚点器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所述水面锚点器漂浮在海平面上,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第二层水下锚点器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均设于海水中,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第二层水下锚点器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由上到下依次分布,且垂直间距相同;通过水面锚点器、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第二层水下锚点器及第三层水下锚点器构成梯度分布网,通过彼此之间的信号传输,使得有效的连接关系,同时通过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第二层水下锚点器及第三层水下锚点器的自身结构特性,使得装置悬浮在预定的深度海域内,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及数据交互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无线通信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讯系统
,具体领域为水下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地域辽阔,海洋及湖泊资源丰富,近年来,对水下的探索逐渐增多,这就促进了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用,都离不开水下目标跟踪技术的应用,而水下目标跟踪的前提是水下无线传感器节点定位技术,因此水下无线传感器节点定位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目前水下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光通信和声通信,光通信具有高速率、高带宽等优点,而水声通信虽然是主流技术,但存在很大的缺陷,水下作为一个特殊的环境,对电磁波的衰减极其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水的导电性增加了电磁波的衰减,这使得射频通信在水下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水声通信由于有限的带宽限制了水下通信的速率。无线光通信技术在水下具有高带宽、高稳定性的特点,能很好地适应水下的环境,实现良好的水下通信效果。由于传统的无线光通信链路要求收、发端高度对准,所以通信的条件会比较严格,系统发端需要一个光源(激光或LED),一个准直望远镜,收端需要一个独立的接收望远镜。但是从长远来看,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一定会越来越成熟,所以本专利技术选择采用水下无线光通信。此外,对于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说,拓扑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适合的拓扑结构可以使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信息传递效率更高,能耗就更小,网络节点的工作时间也就更长,这对于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水下无线通信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下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水面锚点器、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第二层水下锚点器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所述水面锚点器漂浮在海平面上,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第二层水下锚点器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均设于海水中,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第二层水下锚点器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由上到下依次分布,且垂直间距相同,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与水面锚点器的垂直间距等于第一层水下锚点器与第二层水下锚点器的垂直间距。优选的,所述水面锚点器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外壳的锥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始发射器与终接收器,所述始发射器与终接收器相间分布,所述第一处理器电信号连接始发射器与终接收器。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嵌装有均匀分布的油囊,所述第二外壳内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板,上方所述的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第二处理器,上方所述的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下方所述的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第三处理器,下方所述的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储油活塞缸,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储油活塞缸的活塞上,所述第二外壳的上端锥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上接收器与上发射器,所述上接收器与上发射器相间排布,所述第二处理器电信号连接上发射器与上接收器,所述第二外壳的下锥面固定安装有若干的下接收器与下发射器,所述下接收器与下发射器相间排布,所述第三处理器电信号连接下发射器与下接收器,所述储油活塞缸管路连接油囊,所述第二外壳的上端与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水位仪,所述水位仪与伺服电机均电连接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电信号连接第三处理器。优选的,所述水面锚点器呈菱形排布,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呈菱形排布,所述第二层水下锚点器的排布方式与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的排布方式相同,所述第三层水下锚点器与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的排布方式相同。优选的,所述水面锚点器、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第二层水下锚点器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进行错位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三层水下锚点器位于海床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水面锚点器、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第二层水下锚点器及第三层水下锚点器构成梯度分布网,通过彼此之间的信号传输,使得有效的连接关系,同时通过第一层水下锚点器、第二层水下锚点器及第三层水下锚点器的自身结构特性,使得装置悬浮在预定的深度海域内,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及数据交互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水面锚点器的平面布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水下锚点器的平面布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水面锚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水下锚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海水,2、水面锚点器,21、第一外壳,22、第一处理器,23、始发射器,24、终接收器,3、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01、第二外壳,302、第二处理器,303、第三处理器,304、油囊,305、伺服电机,306、储油活塞缸,307、上接收器,308、上发射器,309、下接收器,310、下发射器,311、水位仪,312、安装板,4、第二层水下锚点器,5、第三层水下锚点器,6、海床,7、海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水下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水面锚点器2、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5,上述器具为本技术的主要组成结构,所述水面锚点器2漂浮在海平面7上,通过自身内部对外部进行接收及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5均设于海水1中,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5由上到下依次分布,根据需求设定在海水1中悬浮下潜的深度,且垂直间距相同,通过间距的限制,实现数据传输及交互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与水面锚点器2的垂直间距等于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与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的垂直间距。通过水面锚点器2、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5构成完整的海平面7至水下若干深度的有效分布,而后通过相互的数据连通构成完整的监测系统,继而对整体的布局海域内的水下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具体而言,所述水面锚点器2包括第一外壳21,所述第一外壳21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处理器22,所述第一外壳21的锥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始发射器23与终接收器24,所述始发射器与终接收器24相间分布,所述第一处理器22电信号连接始发射器23与终接收器24。通过第一外壳21对内部机构进行保护,同时产生浮力,使得整个水面锚点器2能够稳定漂浮在海平面7上,而始发射器23为光源信号发射器,向水下发生光信号,而终接收器24为光信号接收器,对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反馈的光信号进行接收,通过第一处理器22进行处理后,反馈至定位系统及信息处理系统中。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包括第二外壳301,所述第二外壳301的侧壁嵌装有均匀分布的油囊304,所述第二外壳301内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板312,上方所述的安装板312的上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下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水面锚点器(2)、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锚点器(2)漂浮在海平面(7)上,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5)均设于海水(1)中,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5)由上到下依次分布,且垂直间距相同,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与水面锚点器(2)的垂直间距等于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与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的垂直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水面锚点器(2)、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锚点器(2)漂浮在海平面(7)上,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5)均设于海水(1)中,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与第三层水下锚点器(5)由上到下依次分布,且垂直间距相同,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与水面锚点器(2)的垂直间距等于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与第二层水下锚点器(4)的垂直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锚点器(2)包括第一外壳(21),所述第一外壳(21)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处理器(22),所述第一外壳(21)的锥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始发射器(23)与终接收器(24),所述始发射器(23)与终接收器(24)相间分布,所述第一处理器(22)电信号连接始发射器(23)与终接收器(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水下锚点器(3)包括第二外壳(301),所述第二外壳(301)的侧壁嵌装有均匀分布的油囊(304),所述第二外壳(301)内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板(312),上方所述的安装板(31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第二处理器(302),上方所述的安装板(31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305),下方所述的安装板(31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第三处理器(303),下方所述的安装板(31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储油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张保衡张弛禹宝山杨光于迎霞汪烈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