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14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电箱体结构。其包括前端开口的外壳和门体,所述箱体的后端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有横向设置的横向固定块,横向固定块的左侧连接有用于固定铜排的铜排固定组件,所述铜排固定组件设有4个用于卡接铜排的固定孔,上下两个对应的固定孔之间设有铜排,上下两个横向固定块的中部之间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连接有多个呈竖直分布的且用于固定开关元件的开关固定组件,开关固定组件连接有侧向设置的开关元器件;上下两个横向固定块的右端之间连接有用于固定线缆的竖直固定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铜排竖直设置,开关元器件侧向设置,使得箱体在横向长度限定的前提下可以容纳更多的开关元器件,同时有利于简化内部结构,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箱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箱体结构。
技术介绍
配电箱主要由箱体外壳和开关元器件组成,目前的配电箱在行业内并没有通用标准和规范,大多数是根据需求产家自主设计尺寸;目前配电箱外壳内的开关元器件一般呈上下分布或左右分布,当开关元器件的额定电流大于80安培时,开关元器件的电气连接主要通过电缆来连接,由于电流较大,因此电缆的直径也较大,而在布线过程中难免需要对电缆进行弯折,在狭小的箱体外壳内难以将大直径的电缆弯折,因此在业界更多的时候采用铜排进行连接,现有铜排在设置时,基本成横向设置,开关元器件正向成排的设置在铜排的前侧;当开关元器件较多时,由于受到横向距离的限制,一般会设置多排开关元器件以及多排铜排,这样势必会增加配电箱体积以及增加接线复杂度,导致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配电箱体结构,该配电箱体结构合理,有效降低成本。一种配电箱体结构,其包括前端开口的外壳和与外壳连接的门体,所述箱体的后端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有横向设置的横向固定块,横向固定块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箱体结构,其包括前端开口的外壳和与外壳连接的门体,所述箱体的后端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有横向设置的横向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横向固定块的左侧连接有用于固定铜排的铜排固定组件,所述铜排固定组件设有4个用于卡接铜排的固定孔,上下两个对应的固定孔之间设有铜排,上下两个横向固定块的中部之间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连接有多个呈竖直分布的且用于固定开关元件的开关固定组件,开关固定组件连接有侧向设置的开关元器件;上下两个横向固定块的右端之间连接有用于固定线缆的竖直固定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箱体结构,其包括前端开口的外壳和与外壳连接的门体,所述箱体的后端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有横向设置的横向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横向固定块的左侧连接有用于固定铜排的铜排固定组件,所述铜排固定组件设有4个用于卡接铜排的固定孔,上下两个对应的固定孔之间设有铜排,上下两个横向固定块的中部之间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连接有多个呈竖直分布的且用于固定开关元件的开关固定组件,开关固定组件连接有侧向设置的开关元器件;上下两个横向固定块的右端之间连接有用于固定线缆的竖直固定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固定块呈U形,横向固定块的开口端固定于外壳的后侧板,横向固定块的中部设有多个呈横向设置的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固定组件包括:左固定件和右固定件,所述左固定件包括左水平连接片,所述左水平连接片的后端连接有抵接片;抵接片与横向固定块的竖直片连接,右固定件包括右水平连接片,所述右水平连接片的后端也设有抵接片并与横向固定块的竖直片连接,所述左固定件的右侧连接有左连接块,右固定件的左侧连接有右连接块,所述左连接块的右侧设有左卡槽,所述右连接块的左侧设有与左卡槽对应的右卡槽,所述铜排的两侧分别插接于左卡槽和右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电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块、右连接块分布设有对应的连接孔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正威李运安谢燕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力远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