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007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子锁和母锁,子锁包括焊接板,焊接板的顶部垂直设置有锁止柱,子锁通过焊接板与相对应方形电池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相焊接在一起形成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母锁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截面呈多边形的棱柱,棱柱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子锁的锁止柱相配套套合锁止在一起;当棱柱为一个时,在棱柱的外侧面靠近顶部位置上垂直连接有引出片;当棱柱为两个以上时,在相邻两个棱柱的外侧面靠近顶部位置之间垂直连接有连接片且连接片呈直线排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点对点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方形电池组连接方法有电阻焊、锡焊、激光焊,新型的焊接方法有铝丝焊。这些技术手段都是通过焊接的方法来实现电池与电池之间的连接,除了激光焊、铝丝焊可实现自动焊接外,电阻焊和锡焊基本是人工作业。当下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太阳能照明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及应用。而利用太阳能就需要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予以存储,方形锂电池因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已在太阳能储能方面应用。而目前太阳能储能电池还是以传统的电阻焊、锡焊等方法进行连接,焊接一致性不高,焊接后维护困难且带有严重的破坏性,如:一块电池异常,往往需要将成组电池拆解才能实现维护。另外因焊点的存在往往在钳去连接片的时候容易将焊接点位置破坏且不易被发现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点对点维护的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子锁和母锁,所述子锁包括焊接板,所述焊接板的顶部垂直设置有锁止柱,所述子锁通过焊接板与相对应方形电池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相焊接在一起形成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所述母锁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截面呈多边形的棱柱,所述棱柱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子锁的锁止柱相配套套合锁止在一起;当棱柱为一个时,在棱柱的外侧面靠近顶部位置上垂直连接有引出片,棱柱为一个的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用于实现方形电池的极端引出;当棱柱为两个以上时,在相邻两个棱柱的外侧面靠近顶部位置之间垂直连接有连接片且连接片呈直线排布,棱柱为两个以上的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用于实现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一般情况下,棱柱为两个的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用于实现方形电池之间的并联或串联,棱柱为三个以上的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用于实现方形电池之间的并联;在方形电池之间为串联时,方形电池组的总正极端、总负极端使用棱柱为一个的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形成极端引出。进一步地,所述子锁的锁止柱的上端外侧面周边设置有若干个上端开口的安装槽,所述子锁的锁止柱的上端外侧面位于安装槽的下方设置有连成一圈的连接导槽,所述连接导槽与若干个安装槽的下端相连通;所述母锁的通孔内壁周边设置有若干个凸棱,所述母锁的通孔内壁位于凸棱的下方设置有一圈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具有一定柔软度及弹性,所述凸棱与子锁的安装槽一一对应配套嵌合在一起且凸棱下端部分旋转卡在子锁的连接导槽内,所述凸起部分与子锁的连接导槽对应配套嵌合在一起。进一步地,棱柱为两个以上的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用于实现方形电池之间的并联时,母锁的位于最外边的任意一个棱柱的外侧面靠近顶部位置上垂直设置有引出片。引出片作为相并联的方形电池组的总正极端引出端、总负极端引出端。进一步地,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后,平行于子锁锁止柱方向的承受拉力为3Kg以上。也就是说,在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后,需要3kg以上的拉力才能沿着平行于子锁锁止柱方向将母锁从子锁上取出。本技术的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直接将子锁作为方形电池的正、负极端,只需要将母锁与子锁配套套合锁止在一起即可实现并联或串联,完全不需要使用方形电池焊接设备,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没有任何的焊接痕迹,外观较为美观,而且母锁与子锁锁止在一起后完全可以满足连接拉力的需求,连接方式简捷,在需要维护时,只需要将母锁朝上拉使得母锁与子锁相分离即可进行维护,可以实现方形电池的点对点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子锁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实施例1中母锁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实施例1中母锁的单个棱柱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不作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性说明。实施例1一种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子锁1和母锁2,如图2所示,子锁1包括焊接板11,焊接板11的顶部垂直设置有锁止柱12,锁止柱12的上端外侧面周边设置有若干个上端开口的安装槽13,锁止柱12的上端外侧面位于安装槽13的下方设置有连成一圈的连接导槽14,连接导槽14与若干个安装槽13的下端相连通,子锁1通过焊接板11与相对应方形电池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相焊接在一起形成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如图3(a)(此图中未示意出凸棱和凸起部分)、图3(b)所示,母锁2包括两个截面呈多边形的棱柱21,棱柱21上开设有通孔22,通孔22内壁周边设置有若干个凸棱23,通孔22内壁位于凸棱23的下方设置有一圈凸起部分24,凸起部分24具有一定柔软度及弹性,凸棱23与子锁1的安装槽13一一对应配套嵌合在一起且凸棱23下端部分旋转卡在子锁1的连接导槽14内,凸起部分24与子锁1的连接导槽14对应配套嵌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通孔22与子锁1的锁止柱12相配套套合锁止在一起,在两个棱柱21的外侧面靠近顶部位置之间垂直连接有连接片25,母锁2的位于最外边的任意一个棱柱21的外侧面靠近顶部位置上垂直设置有引出片26,母锁2与子锁1相套合锁止用于实现方形电池之间的并联;母锁2与子锁1相套合锁止后,平行于子锁锁止柱方向的承受拉力为3Kg以上。使用时,子锁通过焊接板与相对应方形电池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相焊接在一起形成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将一个母锁的一个棱柱的凸棱沿着一个方形电池的作为正极极柱的子锁的安装槽朝下移动,直至母锁的凸棱下端部分置于子锁的连接导槽内且母锁的凸起部分配套嵌合在子锁的连接导槽内,小角度旋转母锁使得母锁的凸棱下端部分卡在子锁的连接导槽内,完成该母锁的一个棱柱与该方形电池的作为正极极柱的子锁的套合锁止,按同样的方法完成该母锁另一个棱柱与另一个方形电池的作为正极极柱的子锁的套合锁止,即完成了该母锁的两个棱柱与两个方形电池的作为正极极柱的子锁一一对应配套套合锁止在一起的动作;之后按前述相同方法完成另一个母锁的两个棱柱与两个方形电池的作为负极极柱的子锁一一对应配套套合锁止在一起的动作,如此即完成了两个方形电池的并联。实施例2一种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结构与实施例1的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相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母锁有两种结构,其中一种母锁包括一个棱柱,该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用于实现方形电池的极端引出;另一种母锁包括两个棱柱,该母锁的位于最外边的两个棱柱的外侧面靠近顶部位置上均未设置有引出片,该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用于实现方形电池之间的串联。使用时,其使用方式与实施例1中的使用方式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将一个棱柱为两个的母锁的两个棱柱与一个方形电池的作为正极极柱的子锁、另一个方形电池的作为负极极柱的子锁一一对应配套套合锁止在一起,从而实现了相邻两个电池的作为正、负极柱的子锁的连接,按相同方法依次通过棱柱为两个的母锁将其余相邻两个方形电池的作为正、负极柱的子锁的连接,再通过两个棱柱为一个的母锁分别与多个相串联的方形电池的剩余的作为正极极柱的子锁(即总正极端)、作为负极极柱的子锁(即总负极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子锁和母锁,所述子锁包括焊接板,所述焊接板的顶部垂直设置有锁止柱,所述子锁通过焊接板与相对应方形电池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相焊接在一起形成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所述母锁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截面呈多边形的棱柱,所述棱柱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子锁的锁止柱相配套套合锁止在一起;当棱柱为一个时,在棱柱的外侧面靠近顶部位置上垂直连接有引出片,棱柱为一个的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用于实现方形电池的极端引出;当棱柱为两个以上时,在相邻两个棱柱的外侧面靠近顶部位置之间垂直连接有连接片且连接片呈直线排布,棱柱为两个以上的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用于实现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子锁和母锁,所述子锁包括焊接板,所述焊接板的顶部垂直设置有锁止柱,所述子锁通过焊接板与相对应方形电池的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相焊接在一起形成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所述母锁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截面呈多边形的棱柱,所述棱柱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子锁的锁止柱相配套套合锁止在一起;当棱柱为一个时,在棱柱的外侧面靠近顶部位置上垂直连接有引出片,棱柱为一个的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用于实现方形电池的极端引出;当棱柱为两个以上时,在相邻两个棱柱的外侧面靠近顶部位置之间垂直连接有连接片且连接片呈直线排布,棱柱为两个以上的母锁与子锁相套合锁止用于实现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电池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锁的锁止柱的上端外侧面周边设置有若干个上端开口的安装槽,所述子锁的锁止柱的上端外侧面位于安装槽的下方设置有连成一圈的连接导槽,所述连接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得强张龙王成均朱再立马旭利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金川科力远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