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98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线缆,其包括:一线芯部,其包括:两根信号线;五根电源线,与两个所述信号线绞合,所述电源线包括:第一导体,由41根直径为0.08±0.003mm镀锡铜线绞合形成;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上,其外径为0.79±0.02mm,其由铁氟龙材料制成;双层屏蔽层,设置于所述线芯部上,双层所述屏蔽层与两根所述电源线并联,双层所述屏蔽层的包覆方向相反,所述屏蔽层由直径为0.05±0.002mm镀锡铜线缠绕形成,缠绕节距18.4±3mm;一护套层,设置于所述屏蔽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电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线缆
本技术涉及线缆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线缆。
技术介绍
手机充电线也叫手机数据线,是用来连接手机到电脑的线缆。普遍现象是一条数据线可以通用多种手机型号,有些型号的数据线比较夸张,一条线可以用30-40种不同类型的手机。目前,目前手机行业的快速充电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高压低电流快充方案,充电效率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方面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充电线缆,满足高压大电流充电,提高充电效率。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充电线缆,其包括:一线芯部,其包括:两根信号线;五根电源线,与两个所述信号线绞合,所述电源线包括:第一导体,由41根直径为0.08±0.003mm镀锡铜线绞合形成;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上,其外径为0.79±0.02mm,其由铁氟龙材料制成;双层屏蔽层,设置于所述线芯部上,双层所述屏蔽层与两根所述电源线并联,双层所述屏蔽层的包覆方向相反,所述屏蔽层由直径为0.05±0.002mm镀锡铜线缠绕形成,缠绕节距18.4±3mm;一护套层,设置于所述屏蔽层上。优选地,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二导体,由19根直径为0.06±0.003mm镀锡铜线和1支100D的聚酯纤维丝绞合形成;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体上,其外径为0.76±0.02mm,其由铁氟龙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线芯部还包括6支250D的第一增强纤维线,6支所述第一增强纤维线与五根电源线、两个所述信号线绞合,缠绕节距25±2mm;6支所述第一增强纤维线分别位于所述电源线、所述信号线与所述屏蔽层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线芯部上还设置有铝箔层,该铝箔层的厚度为0.025±0.001mm,宽度为12±1mm,该铝箔层位于所述屏蔽层的内侧。优选地,所述屏蔽层上缠绕有250D的第二增强纤维线。优选地,所述护套层由TPE材料制成,其外径为3.6±0.08mm。本技术公开的一个方面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线缆为1M时,整个回路的阻值约70mΩ,而现有技术中为120-130mΩ。本技术有效的降低线缆的阻值,在电压一定时,可以让大电流通过,功率高,充电速度快。且,由于电阻值较低,线缆发热小,能量消耗少,避免过快升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充电线缆,其包括:一线芯部,其包括:两根信号线;五根电源线,与两个所述信号线绞合;两根信号线与五根电源线形成的七根线束在绞合时形成真圆,柔软性好。所述电源线包括:第一导体,由41根直径为0.08±0.003mm镀锡铜线绞合形成;需要满足阻值的要求。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上,其外径为0.79±0.02mm,其由铁氟龙材料制成;第一绝缘层的厚度约0.1mm。选择铁氟龙材料,避免击穿。第一绝缘层的厚度较大话,增加硬度。较小的话,容易短路,容易破皮。双层屏蔽层,设置于所述线芯部上,双层所述屏蔽层与两根所述电源线并联,双层所述屏蔽层的包覆方向相反,在包覆时,越包越紧;所述屏蔽层由直径为0.05±0.002mm镀锡铜线缠绕形成,缠绕节距18.4±3mm;作为屏蔽层的镀锡铜线直径较小,让整个线缆更加柔软。如果直径更小,没办法达到电阻值的要求,过大的话,造成浪费。缠绕节距如果过大,不能满足屏蔽要求,过小的话,会造成重叠;一护套层,设置于所述屏蔽层上。其中3根电源线作为正极,2根电源线及双层屏蔽层作为负极。屏蔽层既起到屏蔽的作用,也与2根电源线配合满足整个回路的阻值的要求。本实施例线缆为1M时,整个回路的阻值约70mΩ,而现有技术中为120-130mΩ。本实施例有效的降低线缆的阻值,在电压一定时,可以让大电流通过,功率高,充电速度快。且,由于电阻值较低,线缆发热小,能量消耗少,避免过快升温。在电压11V、电流6.5A、温度85℃,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测试168小时,线缆任意点温升不超过30度,线材充电功能正常。本实施例实现高压大电流充电,使充电功率达到了71.5W,对于4500mAh的大容量电池充电至85%仅需23分钟。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二导体,由19根直径为0.06±0.003mm镀锡铜线和1支100D的聚酯纤维丝绞合形成;可以让内部1个镀锡铜线,中间6根,最外侧12根,形成真圆,提高柔软性。增加聚酯纤维丝提高抗拉强度。此处的镀锡铜线的的直径较大的话,没有必要,造成浪费。较小的话,不能满足高频特性要求。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体上,其外径为0.76±0.02mm,其由铁氟龙材料制成。如果第二绝缘层的直径较大的话,让整个线缆变硬。同时,由于整个线缆的直径控制在3.6±0.08mm左右,这就会让护套层变薄,导致不安全。如果直径较小的话,不能满足高频特性的要求。进一步的,所述线芯部还包括6支250D的第一增强纤维线,6支所述第一增强纤维线与五根电源线、两个所述信号线绞合,缠绕节距25±2mm;6支所述第一增强纤维线分别位于所述电源线、所述信号线与所述屏蔽层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增加6支250D的第一增强纤维线增加内部填充,更加圆整、柔软。同时,增加抗拉强度。进一步的,所述线芯部上还设置有铝箔层,该铝箔层的厚度为0.025±0.001mm,宽度为12±1mm,该铝箔层位于所述屏蔽层的内侧。提高屏蔽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层上缠绕有250D的第二增强纤维线。增大抗拉、抗扭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护套层由TPE材料制成,其外径为3.6±0.08mm。尺寸较小,使用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一线芯部,其包括:/n两根信号线;/n五根电源线,与两个所述信号线绞合,所述电源线包括:/n第一导体,由41根直径为0.08±0.003mm镀锡铜线绞合形成;/n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上,其外径为0.79±0.02mm,其由铁氟龙材料制成;/n双层屏蔽层,设置于所述线芯部上,双层所述屏蔽层与两根所述电源线并联,双层所述屏蔽层的包覆方向相反,所述屏蔽层由直径为0.05±0.002mm镀锡铜线缠绕形成,缠绕节距18.4±3mm;/n一护套层,设置于所述屏蔽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线芯部,其包括:
两根信号线;
五根电源线,与两个所述信号线绞合,所述电源线包括:
第一导体,由41根直径为0.08±0.003mm镀锡铜线绞合形成;
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体上,其外径为0.79±0.02mm,其由铁氟龙材料制成;
双层屏蔽层,设置于所述线芯部上,双层所述屏蔽层与两根所述电源线并联,双层所述屏蔽层的包覆方向相反,所述屏蔽层由直径为0.05±0.002mm镀锡铜线缠绕形成,缠绕节距18.4±3mm;
一护套层,设置于所述屏蔽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包括:
第二导体,由19根直径为0.06±0.003mm镀锡铜线和1支100D的聚酯纤维丝绞合形成;
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强黄伟彭中朝李端生王庆丁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博硕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