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点火光纤插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843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点火光纤插针,包括:出光端头、传输光纤及入光端头;所述入光端头通过所述传输光纤与所述出光端头连接;所述出光端头设置为圆柱形状,所述出光端头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点火器端口内缘设置的环形凸起紧密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结构简单,采用光纤插针与火药起爆器直接接触,且光纤插针与火药起爆器通过凹槽及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紧密连接,使光纤能量瞬间释放,达到点火的作用,耦合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点火光纤插针
本技术涉及光纤
,特别涉及一种激光点火光纤插针。
技术介绍
激光点火技术逐渐被用到了发动机和弹药引爆中,在激光点火技术中的光纤连接器以ST或FC光纤连接器为主,其工作原理简述为:将火药盒以及光纤连接器分别置于发动机的点火位置处,点火激光束从光连接器光插针前面射出并打到火药盒中的起爆火药上,起爆火药在激光束的作用下爆炸点火。采取低成本小功率激光器输出的能量直接引爆的方式往往难以确保可靠地引爆导爆管。提供一种激光点火功率密度增强装置,增强小功率激光引爆导爆管的可靠性。现有技术中,有采用透镜汇聚激光能量、插针配合金属尾套端套等结构设计。例如,专利CN201421295Y中公开了一种激光点火功率密度增强装置,激光与导爆管之间采用空间透镜耦合的方式,振动稳定性较差,激光损失较大。结构上采用了透镜耦合的方式,通过透镜来集聚能量,但透镜的效率无法保障,而且光纤在传能时,光纤和透镜都会振动,使稳定性变差。光纤在传能时,光纤端面与透镜结合处,空气中会夹带一定的粉层,使光纤端面不洁净,从而激光能量损失。此结构复杂,增加了加工制作的成本,多层复杂的结构,效率也变低。可见,现有技术中对激光点火光纤插针的结构尺寸、耦合效率、作用距离、加工制备方法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的结构尺寸大、耦合效率低和激光能量损失大能问题,提供了一种激光点火光纤插针。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激光点火光纤插针,包括:出光端头、传输光纤及入光端头;所述入光端头通过所述传输光纤与所述出光端头连接;所述出光端头设置为圆柱形状,所述出光端头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点火器端口内缘设置的凸起紧密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1-5个,多个所述凹槽并列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宽度为0.5mm-3.0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1mm-1.0mm。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为平底或弧面底。进一步的,所述出光端头为纳米氧化锆陶瓷、石英玻璃或不锈钢材质。进一步的,还包括:紧套保护层;所述紧套保护层包裹在所述传输光纤外壁。进一步的,所述紧套保护层的为PVC、LSZH、ETFE、TPU、PEEK或LCP材质。进一步的,所述紧套保护层的外径D21为0.5mm-1.8mm。进一步的,所述传输光纤的外径为0.1mm-1.0mm;所述涂覆层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硅橡胶或聚酰亚胺等;所述传输光纤的材料为纯石英玻璃或掺杂石英玻璃;所述传输光纤的裸光纤的直径为0.06mm-0.8mm。本技术提供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入光端头通过传输光纤与出光端头连接;出光端头设置为圆柱形状,出光端头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与点火器端口内缘设置的环形凸起紧密配合。本技术提供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结构简单,采用光纤插针与火药起爆器直接接触,且光纤插针与火药起爆器通过凹槽及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紧密连接,使光纤能量瞬间释放,达到点火的作用,耦合效率高。本技术提供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由于没有透镜等复杂的装置,作用的距离大为增长。基本不受距离的影响。此外,本技术提供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由于没有设置复杂的透镜结构和光学组件,加工制备比较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光纤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1-出光端头,1011-凹槽,201-紧套保护层,202-传输光纤,2021-涂覆层,2022-裸光纤,301-入光端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的结构尺寸大、耦合效率低和激光能量损失大能问题,提供了一种激光点火光纤插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点火光纤插针,其主要包括:出光端头101、传输光纤202及入光端头301。入光端头301通过传输光纤202与出光端头101连接;出光端头101设置为圆柱形状,出光端头101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1011,凹槽1011与点火器端口内缘设置的凸起紧密配合,用于将出光端头101与点火器紧密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出光端头101为纳米氧化锆陶瓷、石英玻璃或不锈钢材质。本技术实施例中,入光端头301的端头类型为FC、ST、SC、LC或SMA等型号;出光端头101的几何长度L1为6mm-20mm,出光端头101的直径D1为1.0mm-3.0mm。凹槽1011的数量为1-5个,多个凹槽1011并列设置。凹槽1011的形状不作限制,可采用U型凹槽1011、V型凹槽1011或其他形状的凹槽1011。凹槽1011的底部设置为平底或弧面底,点火器端口内缘设置的凸起设置为与凹槽1011底部相配合的平面或弧面形状。本技术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优选方案中,凹槽1011的宽度W2为0.5mm-3.0mm,凹槽1011的深度D2为0.1mm-1.0mm。本技术实施例中,传输光纤202的外径D22为0.1mm-1.0mm;涂覆层2021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硅橡胶或聚酰亚胺等;传输光纤202的材料为纯石英玻璃或掺杂石英玻璃;传输光纤202的裸光纤2022的直径D23为0.06mm-0.8mm。本技术实施例中,该激光点火光纤插针还包括:紧套保护层201;紧套保护层201包裹在传输光纤202外壁。本技术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优选方案中,紧套保护层201的为PVC、LSZH、ETFE、TPU、PEEK或LCP材质。紧套保护层201的外径D21为0.5mm-1.8mm。下面结合具体的数据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进行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其主要包括:出光端头101、传输光纤202、入光端头301及紧套保护层201。入光端头301通过传输光纤202与出光端头101连接;入光端头301的端头类型为SMA型号。出光端头101设置为圆柱形状,出光端头101的几何长度L1为20mm,出光端头101的直径D1为3.0mm;出光端头101为纳米氧化锆陶瓷材质。出光端头101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并列设置的环形凹槽1011,凹槽1011的底部设置为弧面底;凹槽1011的宽度W2为0.5mm,凹槽1011的深度D2为0.1mm。点火器端口内缘设置有两个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外端设置为与凹槽1011底部相配合的弧面;凹槽1011与点火器端口内缘设置的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点火光纤插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出光端头(101)、传输光纤(202)及入光端头(301);所述入光端头(301)通过所述传输光纤(202)与所述出光端头(101)连接;所述出光端头(101)设置为圆柱形状,所述出光端头(101)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1011),所述凹槽(1011)与点火器端口内缘设置的环形凸起紧密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点火光纤插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出光端头(101)、传输光纤(202)及入光端头(301);所述入光端头(301)通过所述传输光纤(202)与所述出光端头(101)连接;所述出光端头(101)设置为圆柱形状,所述出光端头(101)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1011),所述凹槽(1011)与点火器端口内缘设置的环形凸起紧密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11)的数量为1-5个,多个所述凹槽(1011)并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11)的宽度为0.5mm-3.0mm,所述凹槽(1011)的深度为0.1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11)的底部设置为平底或弧面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点火光纤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峰张国宏胡昌奎孙国勇古杨张国庆蒋文慧周玉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唐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