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64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包括表体,表体的上表面固定插设有正取压管,表体的上表面远离正取压管的一侧固定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上活动设有负取压管,负取压管的底部位于表体内贯通固定设有连通管,连通管上固定套设有V型锥体,正取压管的顶部与负取压管的顶部均通过万向螺母连接有取压导管,取压导管顶部固定连接有三组阀,三组阀的顶部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高差压变送器,三组阀的顶部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低差压变送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两个差压变送器的设计,解决了V锥流量计在计量蒸汽贸易结算中存在的不足,扩大了量程范围的问题,并且通过连接板与卡块方便对V型锥体的安装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
本技术涉及V锥流量计
,具体为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
技术介绍
V锥流量计,又名;V型锥流量计;V形锥流量计;锥型流量计;锥形流量计;内锥流量计;内锥式流量计,一体化V锥流量计V锥流量计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的一种差压流量计,它的开发成功是差压式流量测量的质的飞跃,它利用V锥体在流场中产生的节流效应,通过检测上下游压差来测量流量,与普通节流件相比,它改变了节流布局,从中心孔节流改为环状节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V锥流量计在计量蒸汽贸易结算中存在的不足,扩大了量程范围,并且V型锥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堵塞和损坏,但是现有的V锥流量计无法对V型锥体进行跟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包括表体,所述表体的上表面固定插设有正取压管,所述表体的上表面远离正取压管的一侧固定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活动设有负取压管,所述负取压管的底部位于表体内贯通固定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固定套设有V型锥体;所述正取压管的顶部与负取压管的顶部均通过万向螺母连接有取压导管,所述取压导管顶部固定连接有三组阀,所述三组阀的顶部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高差压变送器,所述三组阀的顶部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低差压变送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表体的两端均对称设有连接法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组阀上固定设有若干高压焊接阀,所述高压焊接阀数量为三个,且分别对应三组阀左右两端和底端的阀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负取压管的顶端滑动套设有连接板,所述负取压管上位于连接板的下方固定套设有卡块,所述安装孔四周的表体上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底部固定设有密封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通管远离负取压管的一端垂直固定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通过若干螺丝与表体的表面进行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对称固定设有若干套筒,所述卡块的顶部设有与套筒配合使用的插槽,且套筒滑动插设在插槽内,所述插槽的底部固定设有压簧,且压簧远离插槽的一端与套筒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上固定设有限位环,所述插槽上设有与限位环配合使用的限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高差压变送器和低差压变送器与智能二次表的指挥下,自动切换,相互配合,在流量量程5%~100%范围内,流量精度可达1%可测流量范围达到1:20,达到增大V锥流量计量程范围窄的有益效果。2.通过连接板与卡块方便对V型锥体的安装和更换,并且利用压簧与密封垫相互配合,可提高卡块与卡槽之间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表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板与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表体;2、正取压管;3、安装孔;4、负取压管;41、连接板;411、螺丝;412、套筒;413、限位环;42、卡块;421、插槽;422、压簧;423、限位槽;43、卡槽;44、密封垫;5、连通管;51、支撑杆;6、V型锥体;7、万向螺母;8、取压导管;9、三组阀;10、高差压变送器;11、低差压变送器;12、连接法兰;13、高压焊接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包括表体1,表体1的上表面固定插设有正取压管2,表体1的上表面远离正取压管2的一侧固定开设有安装孔3,安装孔3上活动设有负取压管4,负取压管4的底部位于表体1内贯通固定设有连通管5,连通管5上固定套设有V型锥体6,V型锥体6呈锥形塔状能有效的形成压差。正取压管2的顶部与负取压管4的顶部均通过万向螺母7连接有取压导管8,取压导管8长20cm,直径为2cm,能有效的运输液体,取压导管8顶部固定连接有三组阀9,三组阀9的顶部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高差压变送器10,高差压变送器10型号为LT-180-181305,检测精度高,反应灵敏,三组阀9的顶部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低差压变送器11,低差压变送器11型号为3051CD型,检测精度高,反应灵敏。表体1的两端均对称设有连接法兰12,连接法兰12有利于表体1与管道进行连接,便于液体流通。三组阀9上固定设有若干高压焊接阀13,高压焊接阀13数量为三个,且分别对应三组阀9左右两端和底端的阀口,三组阀9通过三个高压焊接阀13能有效的多方位控制液体的进出。负取压管4的顶端滑动套设有连接板41,负取压管4上位于连接板41的下方固定套设有卡块42,安装孔3四周的表体1上设有与卡块42配合使用的卡槽43,卡槽43的底部固定设有密封垫44,连接板41通过若干螺丝411与表体1的表面进行固定连接,连接板41的底部对称固定设有若干套筒412,卡块42的顶部设有与套筒412配合使用的插槽421,且套筒412滑动插设在插槽421内,插槽421的底部固定设有压簧422,且压簧422远离插槽421的一端与套筒412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连接板41在负取压管4上向下移动,并通过若干螺丝411固定在表体1的表面后,连接板41通过底部的套筒412挤压插槽421内的压簧422,由于连接板41固定在表体1的表面,使压簧422向下挤压卡块42,卡块42随着负取压管4在连接板41上向下移动,从而使卡块42的底部与卡槽43表面的密封垫44挤压贴合,从而增加了密封效果。连通管5远离负取压管4的一端垂直固定设有支撑杆51,支撑杆51的顶部与卡块42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杆51可使连通管5与卡块42进行固定,提高了连通管5上V型锥体6的稳定性,使其在收到液体冲击时不会发生偏移。套筒412上固定设有限位环413,插槽421上设有与限位环413配合使用的限位槽423限位环413与限位槽423可防止套筒412脱离插槽421,并使连接板41无法脱离负取压管4。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当液体充满表体1内时,通过V型锥体6形成压力差,通过取压导管8进行疏导,再由高差压变送器10和低差压变送器11对压力差进行检测,计算量程,当高差压变送器10和低差压变送器11进行运算时,双差压测量误差对流量的影响的换算公式有两个,公式一公式二其中△P为差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包括表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表体(1)的上表面固定插设有正取压管(2),所述表体(1)的上表面远离正取压管(2)的一侧固定开设有安装孔(3),所述安装孔(3)上活动设有负取压管(4),所述负取压管(4)的底部位于表体(1)内贯通固定设有连通管(5),所述连通管(5)上固定套设有V型锥体(6);/n所述正取压管(2)的顶部与负取压管(4)的顶部均通过万向螺母(7)连接有取压导管(8),所述取压导管(8)顶部固定连接有三组阀(9),所述三组阀(9)的顶部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高差压变送器(10),所述三组阀(9)的顶部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低差压变送器(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包括表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表体(1)的上表面固定插设有正取压管(2),所述表体(1)的上表面远离正取压管(2)的一侧固定开设有安装孔(3),所述安装孔(3)上活动设有负取压管(4),所述负取压管(4)的底部位于表体(1)内贯通固定设有连通管(5),所述连通管(5)上固定套设有V型锥体(6);
所述正取压管(2)的顶部与负取压管(4)的顶部均通过万向螺母(7)连接有取压导管(8),所述取压导管(8)顶部固定连接有三组阀(9),所述三组阀(9)的顶部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高差压变送器(10),所述三组阀(9)的顶部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低差压变送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表体(1)的两端均对称设有连接法兰(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组阀(9)上固定设有若干高压焊接阀(13),所述高压焊接阀(13)数量为三个,且分别对应三组阀(9)左右两端和底端的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差压型V锥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取压管(4)的顶端滑动套设有连接板(41),所述负取压管(4)上位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武堂赵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奥博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