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9466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包括第一汽轮机、第二汽轮机、第一热网加热器、第二热网加热器、储热罐、热网水回水管路、热网水供水管路及其连接管道系统。供热期间,第一汽轮机采用低压缸光轴或高背压双转子供热运行方式,第二汽轮机采用切低压缸供热运行方式。同时,热网水系统配置储热罐,在供热负荷需求低谷期用于存储热网水系统剩余热量,并在供热负荷需求尖峰期将存储的热量通过热网水释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典型双机配置的电厂,可以实现全部机组的冷端余热利用供热,实现了全厂两台机组余热的100%利用,而且,通过设定一定容量的储热罐系统,可以实现机组背压供热和灵活调峰的兼顾,避免了背压机组以热定电灵活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
本技术属于火力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大型热电联产领域,对于供热机组冷源损失问题,一直是业内研究的重点。热泵、高背压、光轴、切缸等各种余热利用供热改造技术逐年更新。作为效率相对最高的供热方式,即背压供热方式改造,是实现冷端排汽余热全部回收利用的最佳技术路径。因为冷端损失没有,供热效率理论上可以接近最高。但是对于全厂而言,供热机组还必须保证一定的灵活调峰能力。而背压运行机组以热定电,存在调峰能力较弱的问题,因此给各种背压运行改造带来一定难度。尤其是针对全厂供热机组,要实现全部背压运行,需要考虑灵活调峰的考虑。因此,对于全厂的供热及发电调峰兼顾而言,需要考虑研究灵活性的背压运行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包括第一汽轮机、第二汽轮机、第一热网加热器、第二热网加热器、储热罐、热网水回水管路、热网水供水管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汽轮机、第二汽轮机、第一热网加热器、第二热网加热器、储热罐、热网水回水管路、热网水供水管路;/n所述第一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的汽侧入口相通;所述第二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的汽侧入口相通;/n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水侧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的水侧入口相通;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的水侧入口与所述热网水回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的水侧出口与所述热网水供水管路相连通;/n所述储热罐的水侧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的水侧入口相连通,所述储热罐的水侧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储热罐双机背压灵活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汽轮机、第二汽轮机、第一热网加热器、第二热网加热器、储热罐、热网水回水管路、热网水供水管路;
所述第一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的汽侧入口相通;所述第二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热网加热器的汽侧入口相通;
所述第一热网加热器水侧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华周雅君杨国强杜未刘岩梁文龙高世杰吴韬胥佳瑞张浩峰青可儿魏晓东徐锋杰张艳红王海滨王占强王海峰李军录唐勇周卫山李建军梁永付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