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295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力式压力调节阀,高压气体箱内设有两块活动板,活动板与高压气体箱之间滑动连接,高压气体箱的出气通过连接管连接气缸的进气口,伸缩柱的上端置于气缸内,伸缩柱的下端置于调节阀本体内,伸缩柱的下端设有闸板,阀前压力管和阀后压力管的一端与高压气体箱连通,阀前压力管和阀后压力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阀前压力管和阀后压力管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保证调节阀精确性,具有通用性,还可以根据需要来随时选择进行阀前调节或者阀后调节,具有使用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本技术涉及调节阀
,具体为一种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技术介绍
自力式压力调节阀是不需要任何外加能源,利用被调介质自身能量实现自动调节的执行器产品,该产品最大特点在于能在无电、无气的场所工作,同时又节约了能源,现有的压力调节阀在进行调节时,通过驱动单元带动闸板向下运动,为了方便在不使用时闸板可以及时回弹,所以需要安装弹簧,在闸板向下运动时会对弹簧进行挤压,由于在不同的温度下,弹簧的劲度系数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影响调节阀精确性,不具有通用性,而且,现有的压力调节阀不能根据需要来随时选择进行阀前调节或者阀后调节,不具有使用多样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保证调节阀精确性,具有通用性,还可以根据需要来随时选择进行阀前调节或者阀后调节,具有使用多样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包括调节阀本体、驱动单元和调节单元;调节阀本体: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调节阀本体的侧壁设有两根立柱;驱动单元:其包括高压气体箱、气缸和伸缩柱,高压气体箱和气缸均置于两根立柱之间,高压气体箱内设有两块活动板,活动板与高压气体箱之间滑动连接,高压气体箱的出气通过连接管连接气缸的进气口,伸缩柱的上端置于气缸内,伸缩柱的下端置于调节阀本体内,伸缩柱的下端设有闸板,闸板与调节阀本体之间滑动连接;调节单元:其包括阀前压力管、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阀后压力管,阀前压力管和阀后压力管分别置于高压气体箱的前后两侧,阀前压力管和阀后压力管的一端与高压气体箱连通,阀前压力管和阀后压力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阀前压力管和阀后压力管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在使用时,在进行调节时,管道内的液体压力会驱动活动板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挤压高压气体箱内的高压气体至气缸,从而可以使伸缩柱从气缸内伸出,从而可以带动闸板进行移动,从而可以进行调节,在使用完后,管道内的气压小于高压气体箱内的气压,所以高压气体箱内的高压气体会带动驱动活动板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使伸缩柱缩起,从而可以带动闸板进行缩起,通过高压气体箱和气缸可以用来代替弹簧使闸板进行回弹,从而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保证调节阀精确性,具有通用性,在进行调节时,打开第一开关阀,可以通过阀前压力管进行阀前调节,打开第二开关阀,可以通过阀后压力管进行阀后调节,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来随时选择进行阀前调节或者阀后调节,具有使用多样性。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分别安装在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可以用来方便将调节阀接入管道。进一步的,还包括压力计,其数量为两个,且分别置于阀前压力管和阀后压力管上,压力计的下端置于阀前压力管和阀后压力管内,可以用来观察阀前压力管和阀后压力管内的压力。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圈,其套接在闸板上,密封圈的橡胶圈,可以用来保证闸板的密封性。进一步的,还包括滑板,其安装在伸缩柱上,滑板与伸缩柱之间固定连接,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之间滑动连接,可以用来保证伸缩柱移动时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具有以下好处:1、设置了驱动单元,通过高压气体箱和气缸可以用来代替弹簧使闸板进行回弹,从而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保证调节阀精确性;2、还设置了调节单元,通过打开第一开关阀,可以通过阀前压力管进行阀前调节,打开第二开关阀,可以通过阀后压力管进行阀后调节,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来随时选择进行阀前调节或者阀后调节,具有使用多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节阀本体、2立柱、3驱动单元、31高压气体箱、32气缸、33伸缩柱、4调节单元、41阀前压力管、42第一开关阀、43第二开关阀、44阀后压力管、5进液管、6出液管、7进液接头、8出液接头、9压力计、10密封圈、11闸板、12活动板、13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包括调节阀本体1、驱动单元3和调节单元4;调节阀本体1: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液管5和出液管6,调节阀本体1的侧壁设有两根立柱2;驱动单元3:其包括高压气体箱31、气缸32和伸缩柱33,高压气体箱31和气缸32均置于两根立柱2之间,高压气体箱31内设有两块活动板12,活动板12与高压气体箱31之间滑动连接,高压气体箱31的出气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气缸32的进气口,伸缩柱33的上端置于气缸32内,伸缩柱33的下端置于调节阀本体1内,伸缩柱33的下端设有闸板11,闸板11与调节阀本体1之间滑动连接,在使用时,在进行调节时,管道内的液体压力会驱动活动板12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挤压高压气体箱31内的高压气体至气缸32,从而可以使伸缩柱33从气缸内伸出,从而可以带动闸板11进行移动,从而可以进行调节,在使用完后,管道内的气压小于高压气体箱31内的气压,所以高压气体箱31内的高压气体会带动驱动活动板12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使伸缩柱33缩起,从而可以带动闸板11进行缩起,通过高压气体箱31和气缸32可以用来代替弹簧使闸板11进行回弹,从而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下,保证调节阀精确性,具有通用性;调节单元4:其包括阀前压力管41、第一开关阀42、第二开关阀43和阀后压力管44,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分别置于高压气体箱31的前后两侧,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的一端与高压气体箱31连通,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的另一端分别与进液管5和出液管6连通,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关阀42和第二开关阀43,在进行调节时,打开第一开关阀42,可以通过阀前压力管41进行阀前调节,打开第二开关阀43,可以通过阀后压力管44进行阀后调节,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来随时选择进行阀前调节或者阀后调节,具有使用多样性。其中,还包括进液接头7和出液接头8,进液接头7和出液接头8分别安装在进液管5和出液管6上,可以用来方便将调节阀接入管道。其中,还包括压力计9,其数量为两个,且分别置于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上,压力计9的下端置于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内,可以用来观察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内的压力。其中,还包括密封圈10,其套接在闸板11上,密封圈10的橡胶圈,可以用来保证闸板11的密封性。其中,还包括滑板13,其安装在伸缩柱33上,滑板13与伸缩柱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阀本体(1)、驱动单元(3)和调节单元(4);/n调节阀本体(1):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液管(5)和出液管(6),调节阀本体(1)的侧壁设有两根立柱(2);/n驱动单元(3):其包括高压气体箱(31)、气缸(32)和伸缩柱(33),高压气体箱(31)和气缸(32)均置于两根立柱(2)之间,高压气体箱(31)内设有两块活动板(12),活动板(12)与高压气体箱(31)之间滑动连接,高压气体箱(31)的出气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气缸(32)的进气口,伸缩柱(33)的上端置于气缸(32)内,伸缩柱(33)的下端置于调节阀本体(1)内,伸缩柱(33)的下端设有闸板(11),闸板(11)与调节阀本体(1)之间滑动连接;/n调节单元(4):其包括阀前压力管(41)、第一开关阀(42)、第二开关阀(43)和阀后压力管(44),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分别置于高压气体箱(31)的前后两侧,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的一端与高压气体箱(31)连通,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的另一端分别与进液管(5)和出液管(6)连通,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关阀(42)和第二开关阀(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阀本体(1)、驱动单元(3)和调节单元(4);
调节阀本体(1):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液管(5)和出液管(6),调节阀本体(1)的侧壁设有两根立柱(2);
驱动单元(3):其包括高压气体箱(31)、气缸(32)和伸缩柱(33),高压气体箱(31)和气缸(32)均置于两根立柱(2)之间,高压气体箱(31)内设有两块活动板(12),活动板(12)与高压气体箱(31)之间滑动连接,高压气体箱(31)的出气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气缸(32)的进气口,伸缩柱(33)的上端置于气缸(32)内,伸缩柱(33)的下端置于调节阀本体(1)内,伸缩柱(33)的下端设有闸板(11),闸板(11)与调节阀本体(1)之间滑动连接;
调节单元(4):其包括阀前压力管(41)、第一开关阀(42)、第二开关阀(43)和阀后压力管(44),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分别置于高压气体箱(31)的前后两侧,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压力管(44)的一端与高压气体箱(31)连通,阀前压力管(41)和阀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巴云峰程立荣李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胜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