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外墙铝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99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质外墙铝塑板,属于铝塑板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铝塑板强度不高、比较重等技术问题。一种轻质外墙铝塑板,包括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第二基层固定在第一基层上并形成密闭的腔室,第一基层上具有支撑柱和套柱,套柱内具有固定孔,第二基层上具有定位柱,定位柱穿入固定孔内,第一基层上开设有回字形的凹槽,第二基板具有与凹槽匹配的凸起,凸起卡入凹槽内,第一基层的下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粘结膜、第一铝板和第一保护膜,第二基层的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二粘结膜、第二铝板、隔热膜和第二保护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铝塑板强度高、质量轻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质外墙铝塑板
本技术属于铝塑板
,特别是一种轻质外墙铝塑板。
技术介绍
铝塑复合板(又称铝塑板)作为一种新型装饰材料,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德国引进到中国,便以其经济性、可选色彩的多样性、便捷的施工方法、优良的加工性能、绝佳的防火性及高贵的品质,迅速受到人们的青睐。铝塑复合板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决定了其广泛用途:它可以用于大楼外墙、帷幕墙板、旧楼改造翻新、室内墙壁及天花板装修、广告招牌、展示台架、净化防尘工程。属于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随着铝塑板的不断改革,研究出质量越来轻的铝塑板,但是这种铝塑板是在降低内部基板厚度的情况下制作,铝塑板本身的强度大大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轻质外墙铝塑板,该技术解决了铝塑板强度不高、比较重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轻质外墙铝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所述的第二基层固定在第一基层上并形成密闭的腔室,所述的第一基层上具有支撑柱和套柱,所述的套柱内具有固定孔,所述的第二基层上具有定位柱,定位柱穿入固定孔内,所述的第一基层上开设有回字形的凹槽,第二基板具有与凹槽匹配的凸起,凸起卡入凹槽内,所述的第一基层的下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粘结膜、第一铝板和第一保护膜,所述的第二基层的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二粘结膜、第二铝板、隔热膜和第二保护膜。通过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的配合,使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之间形成腔室,并通过套柱与定位柱固定连接,提高该铝塑板的强度,同时降低基板的重量,同时通过凹槽与凸起的卡接,使内部形成密闭的腔室,下雨时,雨水不能进入到腔室内,避免雨水进入腔室内时铝塑板重量变大。在上述轻质外墙铝塑板中,所述的第一铝板的厚度为0.5-0.8mm;所述的第二铝板的厚度为0.5-0.8mm。在上述轻质外墙铝塑板中,所述的第一基层一侧具有卡条,所述的第一基层的另一侧具有与卡条对应的卡槽。两块轻质外墙铝塑板能够方便的卡接在一起。在上述轻质外墙铝塑板中,所述的第一粘结膜的厚度为0.1-0.2mm,所述的第二粘结膜的厚度为0.1-0.2mm。在上述轻质外墙铝塑板中,所述的隔热膜的厚度为0.05-0.1mm。在上述轻质外墙铝塑板中,所述的第一保护膜的厚度为0.3-0.5mm,所述的第二保护膜的厚度为0.3-0.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的配合,使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之间形成腔室,并通过套柱与定位柱固定连接,提高该铝塑板的强度,同时降低基板的重量,同时通过凹槽与凸起的卡接,使内部形成密闭的腔室,下雨时,雨水不能进入到腔室内,避免雨水进入腔室内时铝塑板重量变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中,1、第一基层;2、第二基层;3、腔室;4、支撑柱;5、套柱;6、定位柱;7、凸起;8、第一粘结膜;9、第一铝板;10、第一保护膜;11、第二粘结膜;12、第二铝板;13、隔热膜;14、第二保护膜;15、胶水;16、卡条;17、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轻质外墙铝塑板,包括第一基层1和第二基层2,第二基层2固定在第一基层1上并形成密闭的腔室3,第一基层1上具有支撑柱4和套柱5,套柱5内具有固定孔,第二基层2上具有定位柱6,定位柱6穿入固定孔内,第一基层1上开设有回字形的凹槽,第二基板具有与凹槽匹配的凸起7,凸起7卡入凹槽内,第一基层1的下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粘结膜8、第一铝板9和第一保护膜10,第二基层2的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二粘结膜11、第二铝板12、隔热膜13和第二保护膜14。通过第一基层1与第二基层2的配合,使第一基层1与第二基层2之间形成腔室3,并通过套柱5与定位柱6固定连接,提高该铝塑板的强度,同时降低基板的重量,同时通过凹槽与凸起7的卡接,使内部形成密闭的腔室3,下雨时,雨水不能进入到腔室3内,避免雨水进入腔室3内时铝塑板重量变大。具体地,凹槽内设有胶水15。胶水15能够有效的将第一基层1与第二基层2固定在一起,通过胶水15还能起到密封腔室3的作用。具体地,第一铝板9的厚度为0.5-0.8mm;第二铝板12的厚度为0.5-0.8mm。具体地,第一基层1一侧具有卡条16,第一基层1的另一侧具有与卡条16对应的卡槽17。两块轻质外墙铝塑板能够方便的卡接在一起。具体地,第一粘结膜8的厚度为0.1-0.2mm,第二粘结膜11的厚度为0.1-0.2mm。具体地,隔热膜13的厚度为0.05-0.1mm。具体地,第一保护膜10的厚度为0.3-0.5mm,第二保护膜14的厚度为0.3-0.5mm。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质外墙铝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所述的第二基层固定在第一基层上并形成密闭的腔室,所述的第一基层上具有支撑柱和套柱,所述的套柱内具有固定孔,所述的第二基层上具有定位柱,定位柱穿入固定孔内,所述的第一基层上开设有回字形的凹槽,第二基板具有与凹槽匹配的凸起,凸起卡入凹槽内,所述的第一基层的下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粘结膜、第一铝板和第一保护膜,所述的第二基层的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二粘结膜、第二铝板、隔热膜和第二保护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外墙铝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所述的第二基层固定在第一基层上并形成密闭的腔室,所述的第一基层上具有支撑柱和套柱,所述的套柱内具有固定孔,所述的第二基层上具有定位柱,定位柱穿入固定孔内,所述的第一基层上开设有回字形的凹槽,第二基板具有与凹槽匹配的凸起,凸起卡入凹槽内,所述的第一基层的下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粘结膜、第一铝板和第一保护膜,所述的第二基层的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二粘结膜、第二铝板、隔热膜和第二保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外墙铝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铝板的厚度为0.5-0.8mm;所述的第二铝板的厚度为0.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先锋铝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