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97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流器,包括竖直管段和横支管段,横支管段自下而上倾斜设置于竖直管段上以形成r型三通本体,竖直管段的一侧、且与横支管段的出水口连接处设置有外凸扩容部,外凸扩容部的上端面为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横支管段的倾斜方向相同。上述旋流器在使用时,横支管段内的水流可以倾斜流入至竖直管段的外凸扩容部内,而后与竖直管段内的水流附壁螺旋流下。由于外凸扩容部的上端面为倾斜面,且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横支管段的倾斜方向相同,这样,倾斜面对进入外凸扩容部内的水流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水流在竖直管段内的附壁流动效果,同时避免水流冲击竖直管段引起的反流,保证旋流器的排水排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器
本技术涉及排水管件
,具体涉及一种旋流器。
技术介绍
在建筑排水管道系统中,为了能够有效排气、避免管道堵塞,在排水竖管和横管的交汇处需要安装旋流器。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旋流器,包括旋流器本体,旋流器本体包括竖直管段和悬伸设在竖直管段上的横支管段,竖直管段的内壁上于横支管段的出口下的螺旋设置有使水流贴着内壁流下的导流叶片,该种结构的旋流器在使用时,从横支管段出水口流出的水会垂直的冲击在竖直管段的内壁上,对竖直管段的内壁产生较大冲击,产生较大噪音,且冲击后的水流比较分散,一大部分水流不能贴着竖直管段的内壁流下,进而会产生水塞流现象,不利于排气,影响旋流器的排水能力。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如申请号为201620148580.3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排水用新型旋流器,包括由竖直管段和横支管段一体成型组成的横向T型三通本体。该旋流器通过局部扩容、采用侧切向入水,能够有效减小水流进入竖直管段内时的冲击力,使得管内水流可附壁流动,利于汇流和排气。但这种旋流器在使用时,水流冲击到竖直管段的扩容部上容易引起水流反流,影响竖直管段内水流的附壁效果,从而影响旋流器的排水排气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流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旋流器在使用时水流冲击竖直管段时容易引起反流、水流附壁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器,包括竖直管段和横支管段,所述横支管段自下而上倾斜设置于所述竖直管段上以形成r型三通本体,所述横支管段的出水口与所述竖直管段的内壁的切线方向过渡连接,所述竖直管段的一侧、且与所述横支管段的出水口连接处设置有外凸扩容部,所述外凸扩容部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横支管段的倾斜方向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上述旋流器在使用时,横支管段内的水流可以倾斜流入至竖直管段的外凸扩容部内,而后与竖直管段内的水流附壁螺旋流下。由于外凸扩容部的上端面为倾斜面,且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横支管段的倾斜方向相同,即上端面的倾斜方向与进入外凸扩容部的水流的方向相同,这样,倾斜面对进入外凸扩容部内的水流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水流在竖直管段内的附壁流动效果,同时避免水流冲击竖直管段引起的反流,保证旋流器的排水排气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横支管段为进水口大、出水口小的渐缩管,所述横支管段与所述外凸扩容部相同的一侧为外凸的弧形部,所述横支管段与所述外凸扩容部相背的一侧为由其出水口向进水口倾斜的倾斜部,其中,所述倾斜部的内壁上与所述竖直管段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挡水板,所述外凸的弧形部上端的内壁上与所述竖直管段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挡水板。通过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能够有效阻挡水流从竖直管段逆流入横支管段内。进一步地,沿所述竖直管段的径向,所述外凸扩容部为半椭圆形,半椭圆形的结构设计使得横支管段出口与竖直管段的管壁平滑过渡连接,且保证外凸扩容部的形状与水流的流动相适应,有利于水流附壁流动。进一步地,所述竖直管段上于所述外凸扩容部的下方还设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上下变径以平滑连接所述外凸扩容部和所述竖直管段,能够保证竖直管段内壁平滑,进而进一步保证水流附壁流动。进一步地,所述横支管段与所述竖直管段所成的锐角为α,α满足:55°≤α≤65°。将横支管段与竖直管段所成角度设计为55°≤α≤65°,既能减小水流进入竖直管段中时对管道以及管内流体的冲击,还能有效避免竖直管段内的水逆流入横支管段中。进一步地,竖直管段上设有环形加强筋,加强筋加强了旋流器的强度,提高了旋流器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地,所述旋流器为塑料旋流器或铸铁旋流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旋流器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旋流器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旋流器的俯视图。图中:1、竖直管段;2、横支管段;3、外凸扩容部;4、过渡部;5、加强筋;6、倾斜部;7、弧形部;8、第一挡水板;9、第二挡水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旋流器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旋流器,包括竖直管段1和横支管段2,横支管段2自下而上倾斜设置于竖直管段1上以形成r型三通本体,横支管段2的出水口与竖直管段1的内壁的切线方向过渡连接,竖直管段1的一侧、且与横支管段2的出水口连接处设置有外凸扩容部3,该旋流器在使用时,横支管段2内的水流以一定的倾斜角流入至竖直管段1的外凸扩容部3中,并与竖直管段1内的水流附壁螺旋流下。上述旋流器通过局部扩容(外凸扩容部3结构)、采用切向入水(横支管段2倾斜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水流从横支管段2流入至竖直管段1内时的冲击力,从而降低其对竖直管段1内壁的冲击,进而能够减轻对管道的损坏,提升了旋流器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水流从横支管段2流出时产生的冲击力相对较小,对管内流体的扰动也较小,从而还能够有效降低排水噪音,并保证旋流器的排水流速和排水流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外凸扩容部3的上端面为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横支管段2的倾斜方向相同,即倾斜面上端面的倾斜方向与进入外凸扩容部3的水流的方向相同,这样,倾斜面对进入外凸扩容部3内的水流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水流在竖直管段1内的附壁流动效果,同时避免水流冲击竖直管段1引起的反流,确保旋流器的排水排气效果。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横支管段2为进水口大、出水口小的渐缩管,横支管段2与外凸扩容部3相同的一侧为外凸的弧形部7,横支管段2与外凸扩容部3相背的一侧为由其出水口向进水口倾斜的倾斜部6。旋流器在使用时,水流从横支管段2流入竖直管段1中后,会与竖直管段1中的水流形成贴壁螺旋流动,将横支管段2设计为渐缩管、且将横支管段2与外凸扩容部3相背的一侧设计为倾斜的平板结构,能够有效对横支管段2内的水流进行导流,保证从横支管段2流出的水流能够完全实现侧切向流入竖直管段1内,并且可以避免竖直管段1内螺旋流动的水流逆流入横支管段2中。同时,将横支管段2与外凸扩容部3相同的一侧设计为外凸的弧形结构,能够保证横支管段2的过流面积,保证水流量,进而确保旋流器的排水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倾斜部6的内壁上与竖直管段1连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一挡水板8,弧形部7上端的内壁上与竖直管段1连接的位置处设有第二挡水板9。通过在横支管段2的出口处设置第一挡水板8和第二挡水板9,能够有效阻挡水流从竖直管段1逆流入横支管段2内,同时将第一挡水板8设置在倾斜部6、将第二挡水板9设置在弧形部7的上端,还能确保横支管段2的排水不受影响,从而能够确保旋流器的排水排气效果。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沿竖直管段1的径向,外凸扩容部3为半椭圆形,半椭圆形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横支管段2出口与竖直管段1的管壁平滑过渡连接,且使得外凸扩容部3的形状与水流的流动相适应,从而有利于水流附壁流动,保证旋流器的排水排气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器,包括竖直管段和横支管段,所述横支管段自下而上倾斜设置于所述竖直管段上以形成r型三通本体,所述横支管段的出水口与所述竖直管段的内壁的切线方向过渡连接,所述竖直管段的一侧、且与所述横支管段的出水口连接处设置有外凸扩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扩容部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横支管段的倾斜方向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器,包括竖直管段和横支管段,所述横支管段自下而上倾斜设置于所述竖直管段上以形成r型三通本体,所述横支管段的出水口与所述竖直管段的内壁的切线方向过渡连接,所述竖直管段的一侧、且与所述横支管段的出水口连接处设置有外凸扩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扩容部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横支管段的倾斜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管段为进水口大、出水口小的渐缩管,所述横支管段与所述外凸扩容部相同的一侧为外凸的弧形部,所述横支管段与所述外凸扩容部相背的一侧为由其出水口向进水口倾斜的倾斜部,其中,所述倾斜部的内壁上与所述竖直管段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挡水板,所述弧形部上端的内壁上与所述竖直管段连接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峰刘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九嘉晟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