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877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涉及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受热不均匀,导致高温水解效果差的问题。所述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下端设置有出料仓,所述出料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加热空槽,且加热空槽与内壳体和外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室,所述第一室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室,所述第一室的内部设置有转轴,且转轴设置有四个,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机构,所述电机机构的下端设置有震动电机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
,具体为一种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
技术介绍
厌氧沼气发电技术是集环保和节能于一体的能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它是利用工业、农业或城镇生活中的大量有机废弃物(例如酒糟液、禽畜粪、城市垃圾和污水等),经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驱动沼气发电机组发电,并装有综合发电装置,以产生电能和热能,是有效利用厌氧沼气的一种重要方式,厌氧沼气发电具有创效、节能、安全和环保的都能够综合效益,厌氧沼气不仅严重污染大气环境、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破坏周围植被,还加剧地球温室效应,极易引起自然和爆炸事故,然而厌氧沼气又是一种具有较高热值的可燃气体,与其它燃气相比,其抗爆性能较好,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是一种绿色节能能源,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但是,现有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受热不均匀,导致高温水解效果差;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受热不均匀,导致高温水解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下端设置有出料仓,且出料仓与外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出料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与出料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且内壳体与外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加热空槽,且加热空槽与内壳体和外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室,所述第一室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室,所述第一室的内部设置有转轴,且转轴设置有四个,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机构,且转轴与电机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电机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支架,且竖支架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机构的下端设置有震动电机机构。优选的,所述竖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打散板,所述打散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圆锥针,且圆锥针与打散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打散板的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与打散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震动电机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缓冲网板,且缓冲网板与震动电机机构震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加热空槽的上表面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与加热空槽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电热棒,且电热棒环绕内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内壳体内部设置转轴,转轴与电机机构转动连接,带动打散板转动,转轴设置四个,一个转轴外部设置六个打散板,六个打散板三个为一组,高低不一,便于多方位拍散物料,在打散板表面设置圆锥针,打散板转动时通过圆锥针对物料进行打散,有助于受热均匀,且有助于快速高温水解,提高高温水解效果。2、通过在打散板内部设置压缩弹簧,通过压缩弹簧实现打散板由于物料重量弯曲,再进行反弹,实现物料抛动,可进行再次打散,受热更加均匀,提高高温水解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壳体外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打散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体;2、入料口;3、出料仓;4、出料口;5、内壳体;6、加热空槽;7、控制机构;8、出气管;9、电热棒;10、缓冲网板;11、震动电机机构;12、第二室;13、第一室;14、转轴;15、电机机构;16、竖支架;17、打散板;18、圆锥针;19、压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入料口2,入料口2的下端设置有出料仓3,且出料仓3与外壳体1为一体结构,出料仓3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4,且出料口4与出料仓3固定连接,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5,且内壳体5与外壳体1为一体结构,内壳体5与外壳体1之间设置有加热空槽6,且加热空槽6与内壳体5和外壳体1为一体结构,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7,内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室13,第一室1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室12,第一室13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4,且转轴14设置有四个,转轴14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机构15,且转轴14与电机机构15转动连接,电机机构15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支架16,且竖支架16与转轴14固定连接,电机机构15的下端设置有震动电机机构11。进一步,竖支架16的上端设置有打散板17,打散板17的上表面设置有圆锥针18,且圆锥针18与打散板17固定连接,通过圆锥针18对物料进行打散,有助于受热均匀,且有助于快速高温水解。进一步,打散板17的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19,且压缩弹簧19与打散板17固定连接,通过压缩弹簧19实现打散板17由于物料重量弯曲,再进行反弹,实现物料抛动,可进行再次打散,提高高温水解效果。进一步,震动电机机构11的一端设置有缓冲网板10,且缓冲网板10与震动电机机构11震动连接,使物料停留时间久一点,同时震动散一些,有助于高温水解。进一步,加热空槽6的上表面设置有出气管8,且出气管8与加热空槽6为一体结构,加热空槽6内部热量从出气管8散出,防止长时间堆积爆炸。进一步,内壳体5的外壁设置有电热棒9,且电热棒9环绕内壳体5,实现内壳体5高温受热,实现高温水解。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入料口2进料,通过控制机构7电热棒9运作加热,内壳体5采用陶瓷材料,导热性快,加快受热,提高高温水解效果,电机机构15带动打散板17转动,六个打散板17三个为一组,高低不一,便于多方位拍散物料,通过圆锥针18对物料进行打散,有助于受热均匀,且有助于快速高温水解,通过压缩弹簧19实现打散板17由于物料重量弯曲,再进行反弹,实现物料抛动,可进行再次打散,提高高温水解效果,通过震动电机机构11带动缓冲网板10震动,使物料停留时间久一点,同时震动散一些,有助于高温水解,经过第二室12进行再次受热,保障高温水解效果,最后从出料口4出料,加热空槽6内部热量从出气管8散出,防止长时间堆积爆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入料口(2),所述入料口(2)的下端设置有出料仓(3),且出料仓(3)与外壳体(1)为一体结构,所述出料仓(3)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4),且出料口(4)与出料仓(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5),且内壳体(5)与外壳体(1)为一体结构,所述内壳体(5)与外壳体(1)之间设置有加热空槽(6),且加热空槽(6)与内壳体(5)和外壳体(1)为一体结构,所述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7),所述内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室(13),所述第一室(1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室(12),所述第一室(13)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4),且转轴(14)设置有四个,所述转轴(14)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机构(15),且转轴(14)与电机机构(15)转动连接,所述电机机构(15)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支架(16),且竖支架(16)与转轴(14)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机构(15)的下端设置有震动电机机构(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混合厌氧发电高温水解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入料口(2),所述入料口(2)的下端设置有出料仓(3),且出料仓(3)与外壳体(1)为一体结构,所述出料仓(3)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4),且出料口(4)与出料仓(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5),且内壳体(5)与外壳体(1)为一体结构,所述内壳体(5)与外壳体(1)之间设置有加热空槽(6),且加热空槽(6)与内壳体(5)和外壳体(1)为一体结构,所述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7),所述内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室(13),所述第一室(1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室(12),所述第一室(13)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4),且转轴(14)设置有四个,所述转轴(14)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机构(15),且转轴(14)与电机机构(15)转动连接,所述电机机构(15)的两侧均设置有竖支架(16),且竖支架(16)与转轴(14)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机构(15)的下端设置有震动电机机构(11)。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勇刘军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壹和诚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