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867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料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和运料车;升降平台具有固定部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安装在固定部上,固定部用于固定;运料车包括框体结构、导向杆和载料板,导向杆安装于框体结构上,载料板位于框体结构内,载料板可沿导向杆上下滑动;上料时,运料车靠近升降平台,使载料板与升降组件相配合,升降组件可驱动载料板沿导向杆上下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料装置通过运料车来装载物料,运料车靠近升降平台后,通过升降平台对运料车的载料板的升降作用,将料盘提升到要求位置以完成上料。因此,上料装置通过升降平台和运料车的配合,自动地完成上料,提高了上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产品组装过程中用于运送产品部件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运送物料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产品的组装过程中,比如组装汽车噪音降噪器,需要将PCBA、外壳和散热器等都组装在一起。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搬运产品的各部件,但现有搬运产品各组件大部分是通过人工来完成,人工搬运作业的效率普遍较低且工人易疲劳,为了克服在组装产品过程中使用人工搬运物料带来的效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需要研发自动上料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人工搬运产品各组件以组装产品所带来的的效率低和人工成本高等问题,本技术通过研发一种自动上料的装置,以提高上料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料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和运料车;升降平台具有固定部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安装在固定部上,固定部用于固定;运料车包括框体结构、导向杆和载料板,导向杆安装于框体结构上,载料板位于框体结构内,载料板可沿导向杆上下滑动;上料时,运料车靠近升降平台,使载料板与升降组件相配合,升降组件可驱动载料板沿导向杆上下滑动。较佳的,升降组件包括伺服电机、滚珠丝杆和支撑板;滚珠丝杆安装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支撑板安装在滚珠丝杆上;支撑板向外凸出;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杆转动,滚珠丝杆驱动支撑板上下移动。较佳的,框体结构的一侧敞设开口;支撑板可伸入开口并抵接于载料板的底部。较佳的,支撑板呈U型结构;框体结构的底板间设两槽口,支撑板可伸入两槽口。>较佳的,框体结构呈长方体结构,其顶部敞开。较佳的,框体结构的底部安装若干个脚轮;导向杆穿过载料板,载料板与导向杆的结合处安装套筒;导向杆的底部安装第一防撞胶;框体结构的一侧设置第二防撞胶。较佳的,框体结构设置推手,推手便于推动运料车。较佳的,框体结构设置限位杆;限位杆用于限制料盘移动。本技术上料装置通过运料车来装载物料,运料车靠近升降平台后,通过升降平台对运料车的载料板的升降作用,将料盘提升到要求位置以完成上料。因此,上料装置通过升降平台和运料车的配合,自动地完成上料,提高了上料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上料装置一实施例中的升降平台将运料车的载料板提升到一定高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上料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升降平台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运料车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是运料车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料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上料装置;1-升降平台、11-固定部、12-升降组件、121-伺服电机、122-滚珠丝杆、123-支撑板;2-运料车、21-框体结构、211-槽口、22-导向杆、221-第一防撞胶、222-套筒、23-载料板、24-推手、25-限位杆、26-开口、27-第二防撞胶、28-脚轮;3-料盘、31-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请参照图1-2,在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100包括升降平台1和运料车2,升降平台1和运料车2可以相互分开,也可以相互配合送料。其中,升降平台1具有固定部11和升降组件12,升降组件12安装在固定部11上,固定部11用于固定,比如,固定部11可固定在机架或者地面上以让升降平台1不移动。运料车2包括框体结构21、导向杆22和载料板23,导向杆22安装于框体结构21上,载料板23位于框体结构21内,载料板23可沿导向杆22上下滑动。这样,当上料时,运料车2靠近升降平台1,使载料板23与升降组件12相配合,升降组件12可驱动载料板23沿导向杆22上下滑动。具体使用时,上料装置100的运料车2的载料板23上可直接放置物料或者放置装载物料的料盘3(图7),通过升降平台1对载料板23的升降作用,将料盘3提升到要求位置以完成上料。因此,上料装置100通过升降平台1和运料车2的配合,自动地完成上料,提高了上料效率。关于升降平台1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1和图3-4。具体的,升降平台1的升降组件12包括伺服电机121、滚珠丝杆122和支撑板123。其中,滚珠丝杆122安装于伺服电机121的输出端,支撑板123安装在滚珠丝杆122上,支撑板123向外凸出以支撑载料板23。这样,伺服电机121驱动滚珠丝杆122转动,滚珠丝杆122驱动支撑板123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位于支撑板123上的载料板23上下移动。关于运料车2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5-6。具体的,运料车2具有框体结构21,框体结构21的底部安装若干个脚轮28,框体结构21还设置推手24。这样,可以通过推手24来推动运料车2移动,使运料车2移动灵活以便于将载料板23上的物料取下或装载。且框体结构21整体上呈长方体结构,其顶部敞开,便于载料板23上的物料从上部移走。上料装置100完成自动上料是通过运料车2与升降平台1的相互配合,它们设置了一些特殊的结构来实现。请参照图4-6,具体的,升降平台1的支撑板123呈U型,框体结构21的底板间设两槽口211,且框体结构21的一侧敞设开口26,当运料车2的开口26一侧向升降平台1移动时,此时升降平台1的支撑板123在最低位置,支撑板123伸入框体结构21底部两槽口211的正下方,或者支撑板123伸入两槽口211的位置。将运料车2稳定后,伺服电机121驱动滚珠丝杆122转动,滚珠丝杆122驱动支撑板123向上移动,进而带动载料板23沿着导向杆22向上移动,并带动载料板23上的料盘3向上移动,将载料板23上的料盘3提升到合适位置,料盘3上盛放的物料可以被抓取移走用于组装产品。请参照图1和图4-7,当载料板23叠设若干个料盘3时,最上面的料盘3上的物料都取完时,需将空的料盘3移走。伺服电机121再驱动滚珠丝杆122转动,滚珠丝杆122驱动支撑板123向上移动一端距离,将下一个料盘3上升到要求位置,继续取料,直至载料板23的料盘3都移走,载料板23上没有料盘3。之后,伺服电机121驱动滚珠丝杆122反向转动,滚珠丝杆122驱动支撑板123向下移动,载料板23沿着导向杆22向下移动到初始位置。为了让载料板23沿着导向杆22滑动的更稳当,让导向杆22穿过载料板23设置,且载料板23与导向杆22的结合处安装套筒222。另外,在导向杆22的底部安装第一防撞胶221,载料板23在下降到初始位置时,第一防撞胶221与载料板23柔性接触,避免载料板23发出声响或者损坏。为了避免运料车2向升降平台1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在框体结构21的一侧设置第二防撞胶27,使运料车2与升降平台1的接触时柔性接触。请参照图5-7,载料板23上可以直接放置物料,也可以在其上放置用于盛放物料的料盘3。在本实施例中,框体结构21设置限位杆25,料盘3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平台和运料车;/n所述升降平台具有固定部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安装在固定部上,固定部用于固定;/n运料车包括框体结构、导向杆和载料板,导向杆安装于框体结构上,载料板位于框体结构内,载料板可沿导向杆上下滑动;/n上料时,运料车靠近升降平台,使载料板与升降组件相配合,升降组件可驱动载料板沿导向杆上下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平台和运料车;
所述升降平台具有固定部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安装在固定部上,固定部用于固定;
运料车包括框体结构、导向杆和载料板,导向杆安装于框体结构上,载料板位于框体结构内,载料板可沿导向杆上下滑动;
上料时,运料车靠近升降平台,使载料板与升降组件相配合,升降组件可驱动载料板沿导向杆上下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伺服电机、滚珠丝杆和支撑板;
所述滚珠丝杆安装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滚珠丝杆上;
所述支撑板向外凸出;
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杆转动,滚珠丝杆驱动支撑板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结构的一侧敞设开口;
所述支撑板可伸入开口并抵接于载料板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永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技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