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自补光盒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48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4:56
一种旋转自补光盒体,包括上盖体、下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包括外壳体、发光组件、内盖体,外壳体通过下旋合机构与下盒体可分离地相互配合,内盖体通过上旋合机构配对安装于外壳体腔体内;外壳体沿下旋合机构与下盒体解锁时,使上盖体相对下盒体展开,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旋移并启用发光组件;外壳体沿下旋合机构与下盒体锁合时,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复位并关闭发光组件。其启盖后盖体能够自动发出辅助光,起到光线补充的作用;另合理设置发光组件光源的排布,以及添加镜面板,作为化妆镜使用时,光源与镜面板协同使用,能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妆容美感的视觉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自补光盒体
本技术涉及容器,具体涉及一种旋转自补光盒体。
技术介绍
为了提供在环境光不足的情况下能够顺利使用,或起到增强视觉美感的功用时,通常会采用辅助光源来补充。如一类辅助光源的优良运用,是将其安装于如化妆品盒般的盒体上,能够便于使用者在昏暗环境下进行补光使用,另外还能为化妆品盒的整体造型带来时尚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自补光盒体,其启盖后盖体能够自动发出辅助光,起到光线补充的作用;另合理设置发光组件光源的排布,以及添加镜面板,作为化妆镜使用时,光源与镜面板协同使用,能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妆容美感的视觉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一种旋转自补光盒体,包括上盖体、下盒体,其上盖体包括外壳体、发光组件、内盖体,外壳体通过下旋合机构与下盒体可分离地相互配合,内盖体通过上旋合机构配对安装于外壳体腔体内;外壳体沿下旋合机构与下盒体解锁时,使上盖体相对下盒体展开,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旋移并启用发光组件;外壳体沿下旋合机构与下盒体锁合时,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复位并关闭发光组件。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组件与内盖体相互固定,发光组件安装于内盖体和外壳体腔体的围合空间内,内盖体为可透光,通过该设置,能够减少上盖体的整体厚度,在为盒体提供轻薄化设计的可能性,能够避免下盒体内装盛物质与发光组件发生直接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引脚、电源、光源、具有开关触点且控制电源、光源的控制板,所述引脚设置于外壳体腔体,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旋移时,内盖体带动控制板相对于外壳体旋移,使引脚接触控制板的开关触点形成电性通路而启动光源;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复位时,内盖体带动控制板相对于外壳体旋移,使引脚接触控制板的开关触点解除电性通路而关闭光源。进一步的,所述引脚设置于外壳体腔体中部,所述引脚至少有三向外壳体腔体开口方向折弯且呈相互圆周排布的弹片引脚,至少有一弹片支脚穿过控制板镂空位并压合内盖体的上壁,至少有另一弹片支脚压合控制板的上壁。通过该设置,呈圆周排布的弹片引脚在压合控制板、内盖体,能够使内盖体带动控制板相对于外壳体旋移时,各弹片支脚能够使内盖体、控制板与外壳体上壁之间有相对均衡的高度差,从而避免内盖体、控制板相对于外壳体内腔的高低侧偏现象。进一步的,所述内盖体的上壁设置有若干支撑和/或固定控制板的支承柱;所述的支承柱不与光源相互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柱包括呈圆周设置于内盖体上壁外沿的外周支承柱,所述的光源呈圆周设置于控制板下壁外沿。通过支承柱对控制板的固定支撑,能够使控制板与内盖体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在内盖体带动控制板旋移时能够确保控制板外周的受力稳定性;并且呈圆周均匀排布于控制板下壁外沿的光源能够在上盖体打开后,实现充足且均匀的光线补充。优选的,还能在内盖体上壁中部设置中部支承柱,通过中部支承柱对控制板的固定、支撑,能够在内盖体带动控制板旋移时,进一步提高控制板中部的受力稳定性;进一步的,还设置有镜面板,所述的镜面板固定设置于内盖体下壁,所述发光组件的光源设置于镜面板外周。盒体作为化妆品盒使用时,镜面板能够为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可观察作用同时,光源与镜面板协同使用,能够为使用者化妆时直接进行补光;更优选的,将发光组件的光源呈圆周均匀排布设置于镜面板外周,其光线均匀充足,能进一步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妆容美感的视觉体验。进一步的,所述内盖体与下盒体相互铰接,使用者使用时,无需将上盖体卸下另外放置,便于使用者使用。进一步的,还包括内盒体,所述的下盒体中央设置有安装内盒体的安装位,通过该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装盛内容物的存放稳定性,以便液态或半固体态的内容物外溢,并且在部分操作不便的情况下,能够对内盒体进行拆卸,具有发光组件上盖体,可作为可分离的外部补充光源方式进行使用。进一步的,所述上旋合机构为配对设置于内盖体外侧壁和外壳体腔体内侧壁上缘的上卡块和上旋扣;所述下旋合机构为配对设置于外壳体腔体内侧壁下缘和下盒体开口凸沿外侧壁的下卡块和下旋扣。该设置方式简单,能够作为盒体开启闭合有效的锁定结构和引导结构使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之处:1.本技术的旋转自补光盒体,使用者在打开上盖体和下盒体的过程中,由于上旋合机构和下旋合机构的引导作用,使得上盖体和下盒体相对打开后,内盖体能够带动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旋移并启用发光组件进行照明,能够作为光源补充完成自补光,在提升盒体视觉时尚感;2.本技术的旋转自补光盒体作为化妆品盒使用时,能为使用者起到化妆打光的作用,通过光源与镜面板协同使用,在使用者利用镜面进行妆容修饰时,光源自然为使用者补光,辅助使用者提升妆容美感的自我视觉体验,为使用者带来妆容自信和明媚愉悦的个人气质。3.该产品结构简单,通过合理设置外壳体、发光组件、内盖体的结构,能够达成整体轻薄化的设计效果;同时,通过合理设置发光组件的结构,在获得轻薄便携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外壳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内盖体旋移时的防卡死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盖体内侧方向分解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旋转自补光盒体,其包括上盖体、下盒体2、内盒体3,内盒体3为一可自启合的盒体,内盒体3通过外侧壁的卡接口31和安装位20的卡接舌21配对卡合,使内盒体3对应配对安装于下盒体2的安装位20内。上盖体包括呈圆形的外壳体11、发光组件12、呈圆形的且可透光的内盖体3,其中,外壳体11腔体内侧壁上缘设置有上旋扣111,外壳体11腔体内侧壁下缘设置有下卡块112,中部设置有引脚,引脚呈的三个弹片支脚(125,125')呈相互均匀圆周排布的三叉状向外壳体11腔体开口方向折弯;发光组件12包括引脚、电源121、LED光源123、具有正、负极开关触点122且控制电源121、LED光源123的控制板126,LED光源123呈圆周设置于控制板126下壁外沿,控制板126中部设置有镂空位124;呈圆形的内盖体3外侧壁设置有上卡块131,且内盖体3的上壁设置有多根呈圆周设置于内盖体3上壁外沿设置支撑控制板126的外周支承柱132,并在内盖体3上壁中部设置固定控制板126的中部支承柱134,并且内盖体3的下壁下侧中央设置有镜面板4,外周一侧设置有盖铰接部133。通过中部支承柱134作为紧固连接件,对控制板126与内盖体3进行插合或粘合的方式进行相互固定,使内盖体3中部和控制板126中部形成相互固定和支撑效果;外周支承柱132对控制板126的外周部位进行支撑,故使控制板126与内盖体3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并且设置于控制板126外周的LED光源123呈圆周均匀排布设置于镜面板4外周,各LED光源123均设置介于两外周支承柱132之间。内盖体3的上卡块131和和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自补光盒体,包括上盖体、下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包括外壳体、发光组件、内盖体,外壳体通过下旋合机构与下盒体可分离地相互配合,内盖体通过上旋合机构配对安装于外壳体腔体内;外壳体沿下旋合机构与下盒体解锁时,使上盖体相对下盒体展开,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旋移并启用发光组件;外壳体沿下旋合机构与下盒体锁合时,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复位并关闭发光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自补光盒体,包括上盖体、下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包括外壳体、发光组件、内盖体,外壳体通过下旋合机构与下盒体可分离地相互配合,内盖体通过上旋合机构配对安装于外壳体腔体内;外壳体沿下旋合机构与下盒体解锁时,使上盖体相对下盒体展开,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旋移并启用发光组件;外壳体沿下旋合机构与下盒体锁合时,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复位并关闭发光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自补光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与内盖体相互固定,发光组件安装于内盖体和外壳体腔体的围合空间内,内盖体为可透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自补光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引脚、电源、光源、具有开关触点且控制电源、光源的控制板,所述引脚设置于外壳体腔体,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旋移时,内盖体带动控制板相对于外壳体旋移,使引脚接触控制板的开关触点形成电性通路而启动光源;内盖体沿上旋合机构相对于外壳体复位时,内盖体带动控制板相对于外壳体旋移,使引脚接触控制板的开关触点解除电性通路而关闭光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自补光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设置于外壳体腔体中部,所述引脚至少有三向外壳体腔体开口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飚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誉东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