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钣金件冲压时的脱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7777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冲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钣金件冲压时的脱料机构,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固定座,所述上模座位于下模座的上方,所述固定座位于上模座与下模座的一侧,所述上模座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所述下模座的底部连接有底座,且下模座的顶部开设有模腔,所述底座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且固定座的侧壁连接有线性模组,所述线性模组的底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真空发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液压缸、液压杆、顶块和第一腔槽等结构的配合,使得顶块能够快速将钣金件从模腔内顶出,以便真空发生器顺利吸附钣金件,操作安全可靠,钣金件的移出效果好,防止了钣金件出现变形损坏,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钣金件冲压时的脱料机构
本技术属于冲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钣金件冲压时的脱料机构。
技术介绍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在专利号为CN201921328674.9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钣金件冲压时的脱料机构,该装置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推块插入至退料槽内,以此将钣金件移出冲压模具,但实际移出效果不佳,由于模腔的限制,钣金件难以顺利移动,强行推压导致钣金件波动较大,且容易发生严重变形,另外,真空发生器升降时的稳定性较差,升降不稳影响钣金件移动时的稳定性,易造成工件活动脱落,还影响脱料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钣金件冲压时的脱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钣金件从模具内的移出效果不佳,以及真空发生器升降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钣金件冲压时的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2)、下模座(4)和固定座(14),所述上模座(2)位于下模座(4)的上方,所述固定座(14)位于上模座(2)与下模座(4)的一侧,所述上模座(2)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1),所述下模座(4)的底部连接有底座(7),且下模座(4)的顶部开设有模腔(3),所述底座(7)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5),所述固定座(14)的侧壁连接有线性模组(13),所述线性模组(13)的底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真空发生器(10),所述下模座(4)与底座(7)的内部之间靠近模腔(3)的下方开设有第一腔槽(8),所述第一腔槽(8)的内部底端固定有液压缸(6),所述液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钣金件冲压时的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2)、下模座(4)和固定座(14),所述上模座(2)位于下模座(4)的上方,所述固定座(14)位于上模座(2)与下模座(4)的一侧,所述上模座(2)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1),所述下模座(4)的底部连接有底座(7),且下模座(4)的顶部开设有模腔(3),所述底座(7)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5),所述固定座(14)的侧壁连接有线性模组(13),所述线性模组(13)的底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真空发生器(10),所述下模座(4)与底座(7)的内部之间靠近模腔(3)的下方开设有第一腔槽(8),所述第一腔槽(8)的内部底端固定有液压缸(6),所述液压缸(6)的顶端安装有液压杆(9),所述液压杆(9)的顶端固定有顶块(19),且液压杆(9)的两侧靠近顶块(19)的下方均安装有导向杆(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钣金件冲压时的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4)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腔槽(16),且固定座(14)的顶端安装有电机(15),所述第二腔槽(16)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燕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利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