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制备变截面层状类岩石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7026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室内岩石试样制备装置,更具体涉及可精确制备变截面层状类岩石的装置,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该制备装置由上底座、下底座、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齿轮、轴承、连接杆、摇杆、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量角器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精确制备变截面层状类岩石的装置解决了目前室内试验中变截面层状类岩石无法精确制备的难题,精确制备变截面层状类岩石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可普遍用于变截面层状类岩石的精确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确制备变截面层状类岩石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岩石力学实验装置,更具体涉及可精确制备变截面层状类岩石的装置,属于岩土工程

技术介绍
由于沉积作用和风化作用,沉积物质在造岩过程中堆积和形成岩体,同时,由于沉积物质的多样性,堆积形成的岩体将具有分层特性,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另一方面,受到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板块运动的影响,地壳内部的岩体发生变形和扭转。层理结构在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下,将发生拉伸、压缩或剪切变形。综合地质构造作用和沉积作用,理想情况下的水平层理常常转变为沿倾向分层厚度变化的变截面层状岩体,甚至在局部发生层面尖灭的现象。不同于各向同性岩石,层状岩体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即沿各个方向力学性质发生改变。现有研究集中于研究水平层理的各向异性,包括:单轴抗压强度的各向异性、拉伸强度的各向异性、波速的各向异性、弹性模量的各向异性、泊松比的各向异性、内摩擦角的各向异性、黏聚力的各向异性等。但是,对于变截面层状岩体的研究基本为空白。变截面层状岩体的各分层倾向可能各不相同,变截面层状岩体的力学性质不同于水平层状岩体,亟需开展深入研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确制备变截面层状类岩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上底座(2)、下底座(7)、第一传动杆(4)、第二传动杆(16)、齿轮(14)、轴承(10)、连接杆(13)、摇杆(5)、第一滑轮(29)、第二滑轮(19)、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7)、量角器(3)组成,下底座(7)呈内部空心状,下底座(7)中部两侧开有对称的第一导向通槽(20)和第二导向通槽(21),第一传动杆(4)和第二传动杆(16)呈阶梯“Z”形,第一传动杆(4)和第二传动杆(16)的下端分别穿过下底座(7)的第一导向通槽(20)和第二导向通槽(21),下底座(7)内部分别开有第一螺栓孔(23)和第二螺栓孔(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确制备变截面层状类岩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上底座(2)、下底座(7)、第一传动杆(4)、第二传动杆(16)、齿轮(14)、轴承(10)、连接杆(13)、摇杆(5)、第一滑轮(29)、第二滑轮(19)、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7)、量角器(3)组成,下底座(7)呈内部空心状,下底座(7)中部两侧开有对称的第一导向通槽(20)和第二导向通槽(21),第一传动杆(4)和第二传动杆(16)呈阶梯“Z”形,第一传动杆(4)和第二传动杆(16)的下端分别穿过下底座(7)的第一导向通槽(20)和第二导向通槽(21),下底座(7)内部分别开有第一螺栓孔(23)和第二螺栓孔(22),第一螺栓孔(23)连接第一导向通槽(20)和下底座(7)的一边,第二螺栓孔(22)连接第二导向通槽(21)和下底座(7)的一边,第一螺栓(8)和第二螺栓(12)分别水平穿过第一螺栓孔(23)和第二螺栓孔(22),第一螺栓(8)和第二螺栓(12)分别通过预紧力将第一传动杆(4)和第二传动杆(16)固定在下底座(7)上,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固定在下底座(7)的前部,第一支撑杆(11)的中部装有轴承(10),连接杆(13)穿过轴承(10),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开有键槽,摇杆(5)的一端开有通孔,通孔内开有键槽,摇杆(5)的另一端固定有手柄(6),连接杆(13)一端的键槽内装有第一连接键(9),连接杆(13)通过第一连接键(9)与摇杆(5)连接,齿轮(14)内开有键槽,连接杆(13)另一端的键槽内装有第二连接键(15),连接杆(13)通过第二连接键(15)与齿轮(14)连接,第一传动杆(4)和第二传动杆(16)的相对位置开有轮齿,齿轮(14)与第一传动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震刘家琛史文豪刘火兴徐荣超孟凡震赵洪波张冬冬张呈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