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身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92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身安全带,包括上保护垫与下保护垫,所述上保护垫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A型架,所述第一A型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环,所述第一A型架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承重环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承重环,所述第三承重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梅陇锁,所述三角梅陇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A型架,所述第二A型架的正面固定有第四承重环,所述下保护垫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A型架,所述第三A型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承重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下保护垫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承重环,可以实现倒置功能,通过将前部的连接锁改用三角梅陇锁,便于加载上升器,方便进行上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身安全带
本技术涉及安全带
,尤其涉及一种全身安全带。
技术介绍
安全带是运用在设备上的安全件,乘坐飞机等飞行器,或在高空作业与进行技艺表演时,为保障安全所用的带子,主要原料是涤纶,丙纶,尼龙,安全带不单指织带,除了织带,安全带还有其它零件组装而成,全身安全带,即安全带包裹全身,配备了腰、胸、背多个悬挂点,它一般可以拆卸为一个半身安全带及一个胸式安全带,全身安全带最大的应用是能够使救援人员采取“头朝下”的方式作业二无需考虑安全带滑脱。但是目前的全身安全带的前端连接的连接锁不便于加载上升器从而不方便进行上升操作与在下降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倒置的功能,以及佩戴时没有有效地保护颈部与腰部去防止安全带连接过紧与安全带连接时间过长导致的勒伤与没有更明显的去表示承重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身安全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身安全带,包括上保护垫与下保护垫,所述上保护垫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A型架,所述第一A型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环,所述第一A型架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承重环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承重环,所述第三承重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梅陇锁,所述三角梅陇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A型架,所述第二A型架的正面固定有第四承重环,所述下保护垫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A型架,所述第三A型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承重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三A型架的正面且位于第二承重环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有两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三A型架与第二A型架通过第二连接带固定连接,所述上保护垫与下保护垫通过第一连接带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保护垫与下保护垫的材料均采用软质海绵制成,所述上保护垫延伸至且靠近肩膀周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连接带的数量有两根,所述第一连接带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长度调节器,所述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的材料采用涤纶织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A型架与第一承重环与第二承重环与第三A型架与三角梅陇锁与第三承重环与第二A型架与第四承重环均通过两根所述第一连接带固定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全身安全带,通过在下保护垫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承重环,可以实现倒置功能,通过将前部的连接锁改用三角梅陇锁,便于加载上升器,方便进行上升。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全身安全带,通过设置有上保护垫与下保护垫,可以在佩戴的过程中,使肩部更加舒适一些,防止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连接过紧导致使用者局部勒伤,通过设置有第一A型架,第二A型架,第三A型架,表示可承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身安全带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身安全带的结构背面视图。图例说明:1、上保护垫;2、下保护垫;3、第一A型架;4、第一承重环;5、第三A型架;6、第二承重环;7、第三承重环;8、三角梅陇锁;9、第二A型架;10、第四承重环;11、长度调节器;12、第一连接带;13、第二连接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身安全带:包括上保护垫1与下保护垫2,上保护垫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A型架3,第一A型架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环4,可用于连接两到三个D型环,第一A型架3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承重环4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12,用于连接各个配件进行固定,第一连接带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承重环7,可以实现倒置功能进行下降,第三承重环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梅陇锁8,方便进行加载上升器,方便进行升高,三角梅陇锁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A型架9,第二A型架9的正面固定有第四承重环10,下保护垫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A型架5,第三A型架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承重环6。第三A型架5的正面且位于第二承重环6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13,第二连接带13有两根,通过合金卡扣进行用于连接固定第三A型架5与第二A型架9,第三A型架5与第二A型架9通过第二连接带13固定连接,上保护垫1与下保护垫2通过第一连接带12固定连接,上保护垫1与下保护垫2的材料均采用软质海绵制成,可以进行保护使用者的颈部与腰部,防止发生勒伤,上保护垫1延伸至且靠近肩膀周围,第一连接带12的数量有两根,第一连接带1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长度调节器11,用于调节第一连接带12的到合适的长度,方便不同体格的人进行使用,第一连接带12与第二连接带13的材料采用涤纶织带,第一A型架3与第一承重环4与第二承重环6与第三A型架5与三角梅陇锁8与第三承重环7与第二A型架9与第四承重环10均通过两根第一连接带12固定连接。工作原理:使用该装置时,将该安全带进行佩戴,佩戴完成后用长度调节器11将第一连接带12调节到合适的长度方便进行使用,再通过进口合金钢对插扣将第一连接带12与第二连接带13连接进行固定各个部位后进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下保护垫2正面的第三A型架5上的第二承重环6实现倒置功能进行下降,在上升过程中通过三角梅陇锁8可以方便加载上升器,方便进行上升,佩戴时间过长通过上保护垫1与下保护垫2进行保护腰部与肩膀部位,防止第一连接带12与第二连接带13连接过紧与连接时间过长导致使用者颈部与腰部勒伤,方便使用者长时间进行使用,通过设置有第一A型架3,第二A型架9,第三A型架5,可以表示可承重。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身安全带,包括上保护垫(1)与下保护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垫(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A型架(3),所述第一A型架(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环(4),所述第一A型架(3)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承重环(4)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12),所述第一连接带(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承重环(7),所述第三承重环(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梅陇锁(8),所述三角梅陇锁(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A型架(9),所述第二A型架(9)的正面固定有第四承重环(10),所述下保护垫(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A型架(5),所述第三A型架(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承重环(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身安全带,包括上保护垫(1)与下保护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垫(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A型架(3),所述第一A型架(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环(4),所述第一A型架(3)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承重环(4)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12),所述第一连接带(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承重环(7),所述第三承重环(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梅陇锁(8),所述三角梅陇锁(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A型架(9),所述第二A型架(9)的正面固定有第四承重环(10),所述下保护垫(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A型架(5),所述第三A型架(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承重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身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A型架(5)的正面且位于第二承重环(6)的顶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13),所述第二连接带(13)有两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身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玉和黄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港湾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