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828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及其构成的房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置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燕尾凸起,相邻燕尾凸起之间形成定位凹槽,燕尾凸起与定位凹槽外侧壁开设有相互平行的定位面,定位面沿厚度方向向外倾斜,第二侧壁设置有与燕尾凸起相互适配的燕尾凹槽,相邻燕尾凹槽之间形成与定位凹槽相互适配的定位凸起。由若干个结构单元拼合形成,有效避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因受力不均造成的损坏,能够现场组装,若干个结构单元拆分运输,运输方便;同时能够实现分次分量运输,能够到达交通工具也不方便达到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水泥管道房和集装箱改造房,都属于可移动的建筑物。但是水泥管道房是用钢筋混泥土浇筑成形,产品特性与传统方形建筑物别无二致,仅仅是改变了外观形状,主要材料还是钢筋和水泥,产品笨重,且不具有柔韧性。产品运用场景具有较大限制,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必须使用平板拖车、吊车等大型设施设备,凡是大型设施设备到不了的地方,如山地景区、最后一公里不通达的地方,则不能实现产品运用。从吊装着地情况看,一旦吊装过程中管体出现不均衡着地,轻则管体出现裂痕,重则管体断裂。因此,该产品具有笨重、现场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缺点。为此,亟待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由若干个结构单元拼合形成,有效避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因受力不均造成的损坏,能够现场组装,若干个结构单元拆分运输,运输方便;同时能够实现分次分量运输,能够到达交通工具也不方便达到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由若干个结构单元拼合形成,有效避在运输吊装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燕尾凸起,相邻燕尾凸起之间形成定位凹槽,所述燕尾凸起与定位凹槽外侧壁开设有相互平行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沿厚度方向向外倾斜,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与燕尾凸起相互适配的燕尾凹槽,相邻燕尾凹槽之间形成与定位凹槽相互适配的定位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燕尾凸起,相邻燕尾凸起之间形成定位凹槽,所述燕尾凸起与定位凹槽外侧壁开设有相互平行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沿厚度方向向外倾斜,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与燕尾凸起相互适配的燕尾凹槽,相邻燕尾凹槽之间形成与定位凹槽相互适配的定位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凸起和定位凸起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内径由外至内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还设置有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相互平行,所述第三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滑块,相邻滑块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第四侧壁开设有与滑块相互适配的滑槽,相邻滑槽之间形成与卡槽相互适配的限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开设有若干个第二盲孔,所述滑块开设有多个开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鹃陈建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互港通供应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