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680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及制作方法,包括面层和无纺布,无纺布安装于面层的前表面,其中:无纺布设有一层混合层,混合层包括纳米银、纳米钛和PP塑料混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无纺布设有一层混合层,混合层包括纳米银、纳米钛和塑料喷热熔而成,起到有效杀菌达99.99%、抗菌作用和杀菌、净化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病毒、除细菌、净化无纺布
,具体是一种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防护口罩的滤料主要分两类,即防尘类及防毒类。它们的作用都是将有害气溶胶,包括粉尘、熏烟、雾滴、毒气和毒蒸气等经滤料吸附、阻挡而不被人所吸入。对于好的防护口罩的滤料,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在面具与使用者面部密合良好的情况下过滤效率高;二是呼吸阻力小;三是使用者感觉舒适。防尘类口罩滤料的材质有多种,包括普通织物、动物毛、无纺布等。目前,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是一种合成的、经过静电处理的无纺布材料——静电棉。经过静电处理的无纺布不仅可以阻挡大粉尘颗粒,而且附在其表面的静电荷可以通过静电引力将细小粉尘吸附住,达到很高的阻尘效率;且滤料的厚度却很薄,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呼吸阻力;在中国,一些机构已经研究采用静电纺丝制作纳米纤维用于口罩的滤料,如专利公开号CN103520999A、专利公开号CN103445329A、专利CN203467712U、专利公开号CN102920067A、专利公开号CN102872654A及专利公开号CN102872653A等已研究将纳米纤维作为芯层与支撑体结合形成口罩过滤材料。但是这些专利主要是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距离工业化生产规模还很远,主要的技术瓶颈是静电纺丝的大规模化生产。静电纺丝是一种与传统纺织技术完全不同的织造技术,其制备的纤维过滤膜具有纤维细、孔径小、孔隙率高的特点,但是能采用静电纺丝技术进行大批量生产纳米纤维过滤材料并进行工业应用的技术目前世界上还很少见。目前的口罩只能过滤效果,缺乏杀毒、除菌、净化效果,放置口罩放置桌面或其它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需要解决口罩能持久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关键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杀菌达99.99%和提升持久效果的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及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描述的一种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包括面层和无纺布,无纺布安装于面层的前表面,其中:无纺布设有一层混合层,混合层包括纳米银、纳米钛和PP塑料混合而成。具体进一步,所述纳米银为25千克至31千克和纳米钛为280千克至350千克。具体进一步,所述无纺布之间设有透气孔。具体进一步,所述透气孔的纳米孔径为5nm至200nm。具体进一步,所述面层连接有带体。具体进一步,所述纳米银、纳米钛和PP塑料的混合比例为1:5:30份。本专利技术公开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的制作方法,其制作步骤如下:步骤a:面层和无纺布备好,将纳米银、纳米钛和PP塑料粉料混合成塑料粉料,经塑料挤出机热熔挤出、冷却和切粒成塑料粒,混合比例为1:5:30份;步骤b:混合后的塑料粒经过热熔高压喷枪热熔成液体并且对无纺布喷涂,使无纺布的表面构成一层混合层,等待混合层凝固;步骤c:无纺布安装于面层的前表面。步骤d:面层两侧的边缘热压有带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无纺布设有一层混合层,混合层包括纳米银、纳米钛和PP塑料混合而成,起到有效杀菌达99.99%、抗菌作用和杀菌作用。另外,纳米钛具有耐洗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与面层相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描述的一种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包括面层3和无纺布1,无纺布1安装于面层3的前表面,其中:无纺布1设有一层混合层101,混合层101包括纳米银、纳米钛和PP塑料混合而成。其中混合层101包括纳米银、纳米钛和水混合而成,起到有效杀菌达99.99%、抗菌作用和杀菌作用。另外,纳米银、纳米钛具有耐洗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纳米银为25千克至31千克和纳米钛为280千克至350千克。具体进一步,所述无纺布之间设有透气孔102。透气孔102用于空气流通作用。其是,空气流过混合层101,纳米银和纳米钛组合能释放银离子和钛离子能对空气中的细菌杀灭。具体进一步,所述透气孔102的孔径为5nm至200nm。具体进一步,所述面层3连接有带体2。具体进一步,所述纳米银、纳米钛和PP塑料的混合比例为1:5:30份。本专利技术公开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的制作方法,其制作步骤如下:步骤a:面层3和无纺布1备好,将纳米银、纳米钛和PP塑料粉料混合成塑料粉料,经塑料挤出机热熔挤出、冷却和切粒成塑料粒,混合比例为1:5:30份;步骤b:混合后的塑料粒经过热熔高压喷枪热熔成液体并且对无纺布1喷涂,使无纺布1的表面构成一层混合层101,等待混合层101凝固;步骤c:无纺布1安装于面层3的前表面。步骤d:面层3两侧的边缘热压有带体2。纳米银,可以看作是一种抗菌材料或者物质,材料,钠米银产生离子起到杀病毒、抗菌作用,一般说是在某种材料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力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后果,这些不良影响和后果,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致死亡。也就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抗菌材料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可看作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对微生物有毒性的环境,材料抗菌作用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干扰细胞壁的合成。细菌细胞壁重要组分为肽聚糖,抗菌材料对细胞壁的干扰作用,主要抑制多糖链与四肽交联有连结,从而使细胞壁失去完整性,失去了对渗透压的保护作用,损害菌体而死亡。二、可损伤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菌细胞生命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细胞膜受损伤、破坏,将导致细菌死亡。三、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变更、停止、使细菌死亡。四、干扰核酸的合成。总的说是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包括DNA、RNA的合成,以及DNA模板转录MRNA等。纳米银离子缓释杀菌机理纳米银缓释杀菌抗菌机理是指在其使用过程中,抗菌剂缓慢释放出正电荷银离子Ag+,因为Ag+能将负电荷细菌吸引,在很浓度下即能破坏细菌细胞膜或强烈地吸引细菌体中酶蛋白的疏基,并迅速结合在一起,降低细原生物活性酶的活性,具有抗菌作用。因而通过缓释Ag+,无机抗菌剂可发挥特久的抗菌效果。反映过程如下:此反应造成蛋白质凝固,使微生物合成酶的活性遭到破坏,干扰微生物DNA的合成,使微生物丧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与此同时,Ag+和蛋白质的结合还破坏了微生物的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和物质传输系统。纳米银离子的活性氧抗菌机理。纳米银的活性氧抗菌机理认为:高氧化状态银的还原势极高,在光的作用下,抗菌剂和水或空气作用,生成的活性氧和氢氧根OH,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作用。事实上,组成细菌细胞膜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脂,其中大部分为磷脂。磷脂分子是以磷酸基或磷酸胆碱基为主的极性基因构成脂分子的亲水头部,而分布于细胞膜内外表面;其长链脂肪酸烃基为中性的疏水基因构成脂分子的疏水尾部,而分布于膜中心区。脂分子中脂肪酸烃链的长短和双键的数目会直接影响膜的性质。这样,当细菌微生物靠近抗菌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包括面层(3)和无纺布(1),无纺布(1)安装于面层(3)的前表面,其特征在于:无纺布(1)设有一层混合层(101),混合层(101)包括纳米银、纳米钛和PP塑料混合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包括面层(3)和无纺布(1),无纺布(1)安装于面层(3)的前表面,其特征在于:无纺布(1)设有一层混合层(101),混合层(101)包括纳米银、纳米钛和PP塑料混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为25千克至31千克和纳米钛为280千克至350千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之间设有透气孔(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102)的孔径为0.5mm至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除病毒功能的无纺布,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中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