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俯卧位体位保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679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俯卧位体位保持装置,包括头部支撑、上躯体垫、弯型手臂垫和下躯体垫,头部支撑由环形上垫圈和下垫圈构成,上垫圈的表面被棉纺织物包裹海绵覆盖,上垫圈的下方通过支撑杆与下垫圈连接,下垫圈的内部安装有可拆卸连接的接液盘,下垫圈的前方与上躯体垫连接,上躯体垫的后端设有颈部缺口,上躯体垫的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弯型手臂垫分布在颈部缺口的两侧,弯型手臂垫呈“L”型结构,并在其表面设有手臂放置腔,上躯体垫的前端与下躯体垫连接,下躯体垫上开设有两个腿部放置腔,下躯体垫的前端通过伸缩杆连接有足抵板,足抵板与床面垂直,并在足抵板的后端面上设有两个具有弹力的带套,功能更多元化,可以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俯卧位体位保持装置
本技术医疗器械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俯卧位体位保持装置。
技术介绍
俯卧位是疾病康复的常用的体位之一,尤其在做完脊柱手术、后颅凹开颅手术后应用较广。目前传统保持俯卧位的体位垫,是一种为固定形状、固定宽度的柔软发泡类产品,然而此结构的体位垫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病人的更多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俯卧位体位保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俯卧位体位保持装置,包括头部支撑、上躯体垫、弯型手臂垫和下躯体垫,所述头部支撑由环形上垫圈和下垫圈构成,所述上垫圈的表面被棉纺织物包裹海绵覆盖,所述上垫圈的下方通过支撑杆与所述下垫圈连接,所述下垫圈的内部安装有可拆卸连接的接液盘与所述上垫圈的内腔相对,所述下垫圈的前方通过伸缩杆与所述上躯体垫可拆卸连接,所述上躯体垫的后端设有颈部缺口,所述上躯体垫的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弯型手臂垫分布在所述颈部缺口的两侧,所述弯型手臂垫呈“L”型结构,并在其表面设有手臂放置腔,所述上躯体垫的前端与所述下躯体垫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躯体垫上开设有两个腿部放置腔,所述下躯体垫的前端通过伸缩杆可拆卸连接有足抵板,所述足抵板与床面垂直,并在所述足抵板的后端面上设有两个具有弹力的带套。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由上套杆、下套杆、插销孔和插销构成,所述上套杆顶端与所述上垫圈固接,其底端套装在所述下套杆内,所述上套杆和所述下套杆侧壁均开设有多个插销孔,所述插销孔内插接有插销用作锁定所述上套杆和所述下套杆。进一步地,所述上躯体垫上开设有两个圆柱形置胸空腔邻近所述颈部缺口分布,在此置胸空腔内卡有填充柱;所述上躯体垫的表面设有凸起部从所述上躯体垫的后端朝向所述上躯体垫的中部分布,在此凸起部上设有缺陷口分布于所述凸起部的前端中部。进一步地,所述上躯体垫两侧分布可拆卸连接有一个直型手臂垫,所述上躯体垫的两侧均固设有吸磁铁板,两个所述直型手臂垫的连接端面也固设有一个吸磁铁板与所述上躯体垫侧壁上的吸磁铁板相吸附;所述直型手臂垫由圆弧段和直段一体成型构成,所述圆弧段与所述上躯体垫连接,所述直型手臂垫内部设有手臂放置槽,所述手臂放置槽内部通过魔术贴粘贴有可拆卸的波动型充气垫,所述波动型充气垫由圆柱形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首尾相连构成,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均由聚乙烯PVC膜热合成型,所述波动型充气垫设有双管充气接头,其中双管充气接头的一个管腔与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连通,另一个管腔与第二气囊和第四气囊连通,而所述双管充气接头又与双管循环充气泵连通向波动型充气垫注气,所述直型手臂垫表面还固接有软质套体将所述手臂放置槽覆盖,所述套体中部设有拉链控制所述套体的打开或者关闭。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弯型手臂垫的连接端面也固设有一个吸磁铁板与所述上躯体垫侧壁上的吸磁铁板相吸附,所述上躯体垫的前端面也固设有吸磁铁板,所述下躯体垫的后端面固设有吸磁铁板与所述上躯体垫前端面上的吸磁铁板相吸附。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本体位保持装置铺垫在病床的床面上,病人俯卧时,面部置于上垫圈上,上垫圈的表面被棉纺织物包裹海绵覆盖能够提升面部舒适度,而且鼻腔不会受到挤压,呼吸保持畅通,不会发生窒息危险。面部如此摆放后还可以进行吸痰操作,口腔分泌物可以用接液盘收集,不弄脏床单。颈部缺口可以让气管切开的病人通过人工气道,将两只手臂放置在手臂放置腔内,在俯卧时能够保持手部功能位。双腿置于腿部放置腔中,而且保持足底紧抵住足抵板,双足的足尖朝下,并插入带套内,可始终保持足部与下肢之间的夹角为90°,保持足部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本体位保持装置不但可避免面部受挤压,而且在俯卧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吸痰操作,双臂和双腿有专门的放置位置,能够更标准的保持功能位,而足抵板可以让双足始终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足下垂,比传统体位垫拥有更多功能,能够满足病人更多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俯卧位体位保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头部支撑、110-上垫圈、120-下垫圈、121-接液盘、130-支撑杆、131-上套杆、132-下套杆、133-插销、200-伸缩杆、300-上躯体垫、310-颈部缺口、320-置胸空腔、321-填充柱、330-凸起部、331-缺陷口、340-吸磁铁板、400-弯型手臂垫、410-手臂放置腔、500-下躯体垫、510-腿部放置腔、600-足抵板、610-带套、700-直型手臂垫、710-圆弧段、720-直段、730-软质套体、731-拉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俯卧位体位保持装置,包括头部支撑100、上躯体垫300、弯型手臂垫400和下躯体垫500。所述头部支撑100由环形上垫圈110和下垫圈120构成,所述上垫圈110的表面被棉纺织物包裹海绵覆盖。所述上垫圈110的下方通过支撑杆130与所述下垫圈120连接,所述下垫圈120的内部卡装有接液盘121与所述上垫圈110的内腔相对,所述下垫圈120的前方通过伸缩杆200与所述上躯体垫300卡接。所述上躯体垫300的后端设有颈部缺口310,所述上躯体垫300的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弯型手臂垫400分布在所述颈部缺口310的两侧。所述弯型手臂垫400呈“L”型结构,并在其表面设有手臂放置腔410。所述上躯体垫300的前端与所述下躯体垫500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躯体垫500上开设有两个腿部放置腔510,所述下躯体垫500的前端通过伸缩杆200卡接有足抵板600。所述足抵板600与床面垂直,并在所述足抵板600的后端面上设有两个具有弹力的带套610。采用以上结构,将本体位保持装置铺垫在病床的床面上,病人俯卧时,面部置于上垫圈110上,上垫圈110的表面被棉纺织物包裹海绵覆盖能够提升面部舒适度,而且鼻腔不会受到挤压,呼吸保持畅通,不会发生窒息危险。面部如此摆放后还可以进行吸痰操作,口腔分泌物可以用接液盘121收集,不弄脏床单。颈部缺口310可以让气管切开的病人通过人工气道,将两只手臂放置在手臂放置腔410内,在俯卧时能够保持手部功能位。双腿置于腿部放置腔510中,而且保持足底紧抵住足抵板600,双足的足尖朝下,并插入带套610内,可始终保持足部与下肢之间的夹角为90°,保持足部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本体位保持装置不但可避免面部受挤压,而且在俯卧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吸痰等操作,双臂和双腿有专门的放置位置,能够更标准的保持功能位,而足抵板600可以让双足始终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足下垂,比传统体位垫拥有更多功能,能够满足病人更多使用需求。作为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130由上套杆131、下套杆132、插销孔(图中未示出)和插销133构成,所述上套杆131顶端与所述上垫圈110固接,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俯卧位体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支撑、上躯体垫、弯型手臂垫和下躯体垫,所述头部支撑由环形上垫圈和下垫圈构成,所述上垫圈的表面被棉纺织物包裹海绵覆盖,所述上垫圈的下方通过支撑杆与所述下垫圈连接,所述下垫圈的内部安装有可拆卸连接的接液盘与所述上垫圈的内腔相对,所述下垫圈的前方通过伸缩杆与所述上躯体垫可拆卸连接,所述上躯体垫的后端设有颈部缺口,所述上躯体垫的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弯型手臂垫分布在所述颈部缺口的两侧,所述弯型手臂垫呈“L”型结构,并在其表面设有手臂放置腔,所述上躯体垫的前端与所述下躯体垫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躯体垫上开设有两个腿部放置腔,所述下躯体垫的前端通过伸缩杆可拆卸连接有足抵板,所述足抵板与床面垂直,并在所述足抵板的后端面上设有两个具有弹力的带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俯卧位体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支撑、上躯体垫、弯型手臂垫和下躯体垫,所述头部支撑由环形上垫圈和下垫圈构成,所述上垫圈的表面被棉纺织物包裹海绵覆盖,所述上垫圈的下方通过支撑杆与所述下垫圈连接,所述下垫圈的内部安装有可拆卸连接的接液盘与所述上垫圈的内腔相对,所述下垫圈的前方通过伸缩杆与所述上躯体垫可拆卸连接,所述上躯体垫的后端设有颈部缺口,所述上躯体垫的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弯型手臂垫分布在所述颈部缺口的两侧,所述弯型手臂垫呈“L”型结构,并在其表面设有手臂放置腔,所述上躯体垫的前端与所述下躯体垫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躯体垫上开设有两个腿部放置腔,所述下躯体垫的前端通过伸缩杆可拆卸连接有足抵板,所述足抵板与床面垂直,并在所述足抵板的后端面上设有两个具有弹力的带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体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由上套杆、下套杆、插销孔和插销构成,所述上套杆顶端与所述上垫圈固接,其底端套装在所述下套杆内,所述上套杆和所述下套杆侧壁均开设有多个插销孔,所述插销孔内插接有插销用作锁定所述上套杆和所述下套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体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躯体垫上开设有两个圆柱形置胸空腔邻近所述颈部缺口分布,在此置胸空腔内卡有填充柱;所述上躯体垫的表面设有凸起部从所述上躯体垫的后端朝向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