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67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20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其包括:主防护罩,其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前端开口的第一防护材料层;自动跟踪屏蔽装置,包括嵌套设置于主防护罩的前端的可伸缩屏蔽装置、测距传感器和驱动电机,可伸缩屏蔽装置包括伸缩架和设置于伸缩架上的第二防护材料层,第一防护材料层与第二防护材料层嵌套设置,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移动CT机架的移动,驱动电机用于根据测距传感器检测的结果驱动可伸缩屏蔽装置移动使第二防护材料层始终与移动CT扫描仪接合。本申请防护罩可以防止移动CT扫描仪在扫描过程中发生射线外泄的情况,安全性得以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
本技术涉及防辐射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
技术介绍
CT扫描仪是利用X光子对人体进行扫描成像。在CT扫描过程中,X光子会通过散射和透射的方式进入周围环境中。若对CT扫描仪工作时发出的X光子没有防护措施或者防护不当,则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离辐射污染。为了保证CT扫描仪操作人员、病人以及公众的安全,需要对CT扫描仪进行有效屏蔽,大型固定CT扫描仪一般安装在屏蔽房内,屏蔽房的墙壁含有大量屏蔽吸收材料,可以有效防止X光子从扫描房间透射出来。医用移动CT扫描仪有时会用于急诊室、手术室、病房、救护车以及舰船上,这些地方没有屏蔽房的防护,就需要对CT扫描仪自身进行X射线屏蔽。请参照图1,目前,已有的实施方案中,在X射线源处安装有铅套和前准直器,吸收成像方向以外的直射X光子;在探测器后面安装铅皮或钨合金板,吸收穿透探测器的X光子;在扫描孔内壁安装铅皮,吸收向四周散射的X光子中径向方向靠近旋转中心的部分;在扫描孔相对入口的一端安装铅帘或铅玻璃,吸收轴向方向背离入口的散射X光子。另外,还在扫描仪入口处两侧挂上铅帘,吸收部分散射出来的X光子,保护站在旁边的操作人员。在移动CT工作过程中,由于人体的存在,正面的扫描孔无法封闭,大量的X光子通过人体散射出来,泄露到周围环境中,导致被扫描对象周围的辐射剂量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以对工作过程中的移动CT扫描仪扫描孔进行封闭。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其包括:主防护罩,其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前端开口的第一防护材料层;自动跟踪屏蔽装置,包括嵌套设置于主防护罩的前端的可伸缩屏蔽装置、测距传感器和驱动电机,可伸缩屏蔽装置包括伸缩架和设置于伸缩架上的第二防护材料层,第一防护材料层与第二防护材料层嵌套设置,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移动CT机架的移动,驱动电机用于根据测距传感器检测的结果驱动可伸缩屏蔽装置移动使第二防护材料层始终与移动CT扫描仪接合。其中,可伸缩屏蔽装置的移动距离范围为10cm~100cm。其中,可伸缩屏蔽装置的长度范围为10cm~100cm。其中,主防护罩还包括设置于机架底部的若干万向轮。其中,机架包括第一伸缩调节机构,第一伸缩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主防护罩的高度。其中,机架包括第二伸缩调节机构,第二伸缩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主防护罩的宽度。其中,机架包括第三伸缩调节机构,第三伸缩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主防护罩的长度。其中,第一防护材料层包括防护顶部和自防护顶部垂直延伸的防护后部和一对防护侧部,防护后部连接一对防护侧部。其中,防护顶部的至少一部分为铅玻璃。其中,防护罩的高度范围为60cm~120cm,宽度范围为50cm~150cm,长度范围为30cm~20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通过主防护罩的第一防护材料层用于对扫描对象的主体进行大面积覆盖,由于在扫描的过程中CT扫描仪可能发生位置变化,自动跟踪屏蔽装置的测距传感器实时检测移动CT机架的移动,驱动电机根据检测结果驱动设置于主防护罩前端的可伸缩屏蔽装置移动以确保与第一防护材料层嵌套设置的第二防护材料层始终与移动CT扫描仪接合,以封闭移动CT扫描仪的扫描孔,防止移动CT扫描仪在扫描过程中发生射线外泄的情况,安全性得以大幅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移动扫描仪及其屏蔽装置效果图;图2为本申请优选实施例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与移动CT扫描仪对接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与移动CT扫描仪对接时省略部分第一防护材料层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士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保护一种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包括主防护罩和自动跟踪屏蔽装置。主防护罩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前端开口的第一防护材料层。自动跟踪屏蔽装置包括可伸缩屏蔽装置、测距传感器和驱动电机;可伸缩屏蔽装置嵌套设置于主防护罩的前端,可伸缩屏蔽装置包括伸缩架和设置于伸缩架上的第二防护材料层,第一防护材料层与所述第二防护材料层嵌套设置,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移动CT机架的移动,驱动电机用于根据测距传感器检测的结果驱动可伸缩屏蔽装置移动使第二防护材料层始终与移动CT扫描仪接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通过主防护罩的第一防护材料层对扫描对象的主体进行大面积覆盖,由于在扫描的过程中CT扫描仪可能发生位置变化,自动跟踪屏蔽装置的测距传感器实时检测移动CT机架的移动,驱动电机根据检测结果驱动设置于主防护罩前端的可伸缩屏蔽装置移动以确保与第一防护材料层嵌套设置的第二防护材料层始终与移动CT扫描仪接合,以封闭移动CT扫描仪的扫描孔,防止移动CT扫描仪在扫描过程中发生射线外泄的情况,安全性得以大幅提升。具体地,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的优选实施例。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包括主防护罩10和自动跟踪屏蔽装置20。主防护罩10包括机架11、第一防护材料层12和多个万向轮13。机架11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侧支撑部(未标示)和连接一对侧支撑架顶部的顶支撑部(未标示)。侧支撑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伸缩立杆、支撑底杆、加固杆和升降装置。一对伸缩立杆的结构及规格相同,每一伸缩立杆包括两相互嵌套的空心管,一对伸缩立杆的底部与支撑底杆垂直连接,加固杆连接一对伸缩立杆且与支撑底杆平行。升降装置设置于加固杆和顶支撑部之间,通过驱动升降装置以调节伸缩立杆的高度和加固杆与顶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以调节主防护罩的高度。升降装置的设置以方便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适应不同高度的病床和移动CT扫描仪。顶支撑部包括一对第一平行边和一对第二平行边,一对第一平行边对应于移动CT扫描仪的宽度方向,一对第二平行边对应于移动CT扫描仪的长度方向,第一平行边与第二平行边垂直连接。宽度调节装置连接于一对第二平行边,一对第一平行边的长度可调。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一铅玻璃框嵌套设置于第一平行边的中间位置上,通过驱动宽度调节装置以调节第一平行边的长度进而调节主防护罩的宽度。宽度调节装置的设置便于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适应不同宽度的病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平行边亦可以设置为相互嵌套的伸缩杆,顶支撑部上还可以设置连接一对第一平行边的长度调节装置,此时,铅玻璃框和嵌套与铅玻璃框上的铅玻璃亦需设置为嵌套结构,通过驱动长度调节装置以调节第二平行边的长度、铅玻璃框的长度、铅玻璃的覆盖长度,进而调节主防护罩的长度。多个万向轮13设置于支撑底杆的底部,优选地,万向轮13的数量为4个,每个支撑底杆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一个万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包括:/n主防护罩,其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前端开口的第一防护材料层;/n自动跟踪屏蔽装置,包括嵌套设置于主防护罩的前端的可伸缩屏蔽装置、测距传感器和驱动电机,所述可伸缩屏蔽装置包括伸缩架和设置于伸缩架上的第二防护材料层,所述第一防护材料层与所述第二防护材料层嵌套设置,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移动CT机架的移动,驱动电机用于根据测距传感器检测的结果驱动可伸缩屏蔽装置移动使第二防护材料层始终与移动CT扫描仪接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包括:
主防护罩,其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前端开口的第一防护材料层;
自动跟踪屏蔽装置,包括嵌套设置于主防护罩的前端的可伸缩屏蔽装置、测距传感器和驱动电机,所述可伸缩屏蔽装置包括伸缩架和设置于伸缩架上的第二防护材料层,所述第一防护材料层与所述第二防护材料层嵌套设置,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移动CT机架的移动,驱动电机用于根据测距传感器检测的结果驱动可伸缩屏蔽装置移动使第二防护材料层始终与移动CT扫描仪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屏蔽装置的移动距离范围为10cm~1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屏蔽装置的长度范围为10cm~10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CT扫描仪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罩还包括设置于机架底部的若干万向轮。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秋声徐如祥高飞徐超栗志利于强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摩科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创动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摩科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