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658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及工艺,配方包括:生物炭、高岭土、基础肥料、海藻酸钠和氯化钙等,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30%‑40%的生物炭、35%‑55%的高岭土、0.1%‑0.8%的基础肥料、1%‑6%的海藻酸钠和5%‑30%的氯化钙;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生物炭制备;步骤二,选材配料;步骤三,海藻酸钠胶液制备;步骤四,混合胶液制备;步骤五,交联反应;步骤六,造粒包装;该发明专利技术安全、可靠,原材料成本低,加工加单,实施效果好,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优秀的缓释效果和生物降解性,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等的特点,便于使用;且该炭基肥改良剂能够有效改善土地的盐碱含量,提高了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炭基肥改良剂
,具体为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及工艺。
技术介绍
炭基肥是以生物质炭为基质,根据不同区域土地特点、不同作物生长特点以及科学施肥原理,添加有机质或/和无机质配制而成的生态环保型肥料,行业内又称“碳基肥”,因炭基肥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市场上对于一些炭基肥改良剂有了一定的要求;但是,现有的炭基肥改良剂大多采用生物质炭与化肥混施的方式,由于生物炭密度低,质量轻,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尘埃,会产生损耗和污染,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且现有的这种施肥方式较难降解,容易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因此,现阶段专利技术出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及工艺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及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炭基肥改良剂,配方包括:生物炭、高岭土、基础肥料、海藻酸钠和氯化钙等,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30%-40%的生物炭、35%-55%的高岭土、0.1%-0.8%的基础肥料、1%-6%的海藻酸钠和5%-30%的氯化钙。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及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生物炭制备;步骤二,选材配料;步骤三,海藻酸钠胶液制备;步骤四,混合胶液制备;步骤五,交联反应;步骤六,造粒包装;其中上述步骤一中,生物炭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将农作物秸秆经过干燥、粉碎后得到秸秆颗粒;2)将农作物秸秆颗粒充入氮气吹扫后进行密封,再放入马弗炉中升温并保温后得到热解产物;3)将上述得到的热解产物依次经过水洗、烘干、粉碎和过筛后得到生物炭,并将得到的生物炭研磨得到生物炭粉末;其中上述步骤二中,按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按照:30%-40%的生物炭、35%-55%的高岭土、0.1%-0.8%的基础肥料、1%-6%的海藻酸钠和5%-25%的氯化钙进行选取,并按照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其中上述步骤三中,将基础肥料和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混合,以便得到海藻酸钠胶液;其中上述步骤四中,混合胶液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将步骤一中得到的生物炭粉末与步骤三中得到的海藻酸钠胶液按照步骤二中的配比进行混合,进而得到第一混合胶液;2)将基础肥料和氯化钙按照步骤二中的配比进行溶液混合,进而得到第二混合胶液;其中上述步骤五中,将步骤四中得到的第一混合胶液滴加至步骤四中得到的第二混合胶液中并进行交联反应,进而得到生物炭基肥;其中上述步骤六中,造粒包装包括以下步骤;1)将生物炭、高岭土和基础肥料混合,并转移至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处理;2)将处理后得到的炭基肥改良剂颗粒转移至包装机中进行包装处理。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30%的生物炭、40%的高岭土、0.5%的基础肥料、3.5%的海藻酸钠和26%的氯化钙。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1)中农作物秸秆包括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棉花秸秆等。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步骤一2)中吹扫速率为0.3L/min至0.5L/min,吹扫时间为0.5h至1.0h。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骤二中,基础肥料中的尿素、磷酸三铵和硫酸钾的重量比为1:2.5-3.5:2.0-2.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六2)中,造粒时搅拌转速为50r/min至60r/min,温度为50℃至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安全、可靠,原材料成本低,加工加单,实施效果好,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优秀的缓释效果和生物降解性,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等的特点,便于使用;且该炭基肥改良剂能够有效改善土地的盐碱含量,提高了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并且可以提高土壤中酶的活性,提高植物抗逆性,增加土壤持水率;且该炭基肥改良剂易降解,易运输,使用方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及工艺:实施例1:一种炭基肥改良剂,配方包括:30%的生物炭、40%的高岭土、0.5%的基础肥料、3.5%的海藻酸钠和26%的氯化钙。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及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生物炭制备;步骤二,选材配料;步骤三,海藻酸钠胶液制备;步骤四,混合胶液制备;步骤五,交联反应;步骤六,造粒包装;其中上述步骤一中,生物炭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将农作物秸秆经过干燥、粉碎后得到秸秆颗粒,农作物秸秆包括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棉花秸秆等;2)将农作物秸秆颗粒充入氮气吹扫后进行密封,再放入马弗炉中升温并保温后得到热解产物,吹扫速率为0.3L/min至0.5L/min,吹扫时间为0.5h至1.0h;3)将上述得到的热解产物依次经过水洗、烘干、粉碎和过筛后得到生物炭,并将得到的生物炭研磨得到生物炭粉末;其中上述步骤二中,按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按照:30%的生物炭、40%的高岭土、0.5%的基础肥料、3.5%的海藻酸钠和26%的氯化钙进行选取,并按照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基础肥料中的尿素、磷酸三铵和硫酸钾的重量比为1:2.5-3.5:2.0-2.5;其中上述步骤三中,将基础肥料和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混合,以便得到海藻酸钠胶液;其中上述步骤四中,混合胶液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将步骤一中得到的生物炭粉末与步骤三中得到的海藻酸钠胶液按照步骤二中的配比进行混合,进而得到第一混合胶液;2)将基础肥料和氯化钙按照步骤二中的配比进行溶液混合,进而得到第二混合胶液;其中上述步骤五中,将步骤四中得到的第一混合胶液滴加至步骤四中得到的第二混合胶液中并进行交联反应,进而得到生物炭基肥;其中上述步骤六中,造粒包装包括以下步骤;1)将生物炭、高岭土和基础肥料混合,并转移至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处理,造粒时搅拌转速为50r/min至60r/min,温度为50℃至60℃;2)将处理后得到的炭基肥改良剂颗粒转移至包装机中进行包装处理。实施例2:一种炭基肥改良剂,配方包括:20%的生物炭、48%的高岭土、0.5%的基础肥料、5.5%的海藻酸钠和26%的氯化钙。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及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生物炭制备;步骤二,选材配料;步骤三,海藻酸钠胶液制备;步骤四,混合胶液制备;步骤五,交联反应;步骤六,造粒包装;其中上述步骤一中,生物炭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其特征在于:配方包括:生物炭、高岭土、基础肥料、海藻酸钠和氯化钙等,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30%-40%的生物炭、35%-55%的高岭土、0.1%-0.8%的基础肥料、1%-6%的海藻酸钠和5%-30%的氯化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其特征在于:配方包括:生物炭、高岭土、基础肥料、海藻酸钠和氯化钙等,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30%-40%的生物炭、35%-55%的高岭土、0.1%-0.8%的基础肥料、1%-6%的海藻酸钠和5%-30%的氯化钙。


2.一种炭基肥改良剂及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生物炭制备;步骤二,选材配料;步骤三,海藻酸钠胶液制备;步骤四,混合胶液制备;步骤五,交联反应;步骤六,造粒包装;其特征在于:
其中上述步骤一中,生物炭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将农作物秸秆经过干燥、粉碎后得到秸秆颗粒;
2)将农作物秸秆颗粒充入氮气吹扫后进行密封,再放入马弗炉中升温并保温后得到热解产物;
3)将上述得到的热解产物依次经过水洗、烘干、粉碎和过筛后得到生物炭,并将得到的生物炭研磨得到生物炭粉末;
其中上述步骤二中,按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按照:30%-40%的生物炭、35%-55%的高岭土、0.1%-0.8%的基础肥料、1%-6%的海藻酸钠和5%-30%的氯化钙进行选取,并按照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
其中上述步骤三中,将基础肥料和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混合,以便得到海藻酸钠胶液;
其中上述步骤四中,混合胶液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将步骤一中得到的生物炭粉末与步骤三中得到的海藻酸钠胶液按照步骤二中的配比进行混合,进而得到第一混合胶液;
2)将基础肥料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清张昆王斌强陈忠平文阳平黄纯轮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炭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