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及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607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力图降低升降移动时所产生的噪音的电梯及轿厢。电梯包括轿厢(120)。轿厢(120)具有厢室(121)、门单元、及设于厢室(121)的整流罩(10A)。整流罩(10A)具有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平板状的正面部(11)。正面部(11)与电梯厅侧壁面(110a)相对。而且,正面部(11)上形成有供在正面部(11)与电梯厅侧壁面(110a)之间流动的空气(W1)流入的通气口(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及轿厢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及轿厢。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建筑结构物的高层化,轿厢的升降距离变长,要求轿厢的升降速度高速化。若提高轿厢的升降速度,则轿厢周围的空气流(气流)会产生乱流。而且,产生于轿厢周围的乱流导致了轿厢升降移动时产生噪音。尤其是建筑结构物中的设有建筑物侧门的电梯厅侧壁面与轿厢之间较窄,在该电梯厅侧壁面与轿厢之间,沿电梯井伸出配置有建筑物侧门、轿厢的门单元。而且,若空气流至该电梯厅侧壁面与轿厢之间,则空气会侵入门单元的间隙,或者空气会与门单元发生碰撞,从而会产生噪音。作为用于降低像这样的在轿厢升降移动时所产生的噪音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如下两部分的技术:具备门且在电梯井内进行升降的轿厢;以及设于轿厢上下的整流结构体。整流结构体具有从整流结构体的顶部朝向轿厢的背面侧的谷部。而且,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气流沿着谷部流向轿厢的背面侧,因此,气流向轿厢的前表面侧流入的情况得到抑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1055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即使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空气也会在轿厢的前表面与电梯厅侧的壁面之间流动,因此,轿厢升降移动时产生了噪音。本专利技术考虑了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力图降低轿厢升降移动时所产生的噪音的电梯及轿厢。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电梯包括在电梯井内进行升降动作的轿厢。轿厢具有:中空的厢室;门单元,该门单元设于厢室,与设于电梯井的建筑物侧门相对;以及整流罩,该整流罩设于厢室中的上下方向的上部及下部中的至少一方。整流罩配置于厢室中的设有门单元的侧壁部一侧,具有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平板状的正面部。正面部与电梯井中的设有建筑物侧门的电梯厅侧壁面相对。而且,正面部上形成有供在正面部与电梯厅侧壁面之间流动的空气流入的通气口。另外,对于轿厢,可适用具有上述结构的轿厢。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及轿厢,能力图降低升降移动时所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的电梯井的水平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轿厢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轿厢的上部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轿厢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5对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电梯及轿厢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对于共通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1.第1实施方式例1-1.电梯的结构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第1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为“本例”)所涉及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例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例的电梯的电梯井的水平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例的电梯1设在形成于建筑结构物内的电梯井110中。电梯1在电梯井110内进行升降动作,包括搭载人或货物的轿厢120、绳索130、对重140、曳引机100。曳引机100配置于电梯井110的顶部所设的机械室160内,通过卷绕绳索130来使轿厢120进行升降。另外,在机械室160内的曳引机100的附近,设有架设绳索130的反绳轮150。绳索130的轴向的一端安装有轿厢120,绳索130的轴向的另一端安装有对重140。因此,轿厢120经由绳索130与对重140相连结。然后,若曳引机100进行驱动,则轿厢120和对重140进行升降动作。以下,将轿厢120及对重140升降移动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另外,在建筑结构物中的轿厢120所停止的上下客楼层即电梯厅200中,设有用于人或物品出入轿厢120的出入口。出入口可开闭地安装有建筑物侧门201。另外,如图2所示,出入口及建筑物侧门201设于电梯井110内与后述的轿厢120的门单元122相对的电梯厅侧壁面110a。1-2.轿厢的结构例接着,参照图2至图4对轿厢1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轿厢120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轿厢120的上部的侧视图。如图1及图3所示,轿厢120具有厢室121、门单元122、第1整流罩10A、第2整流罩10B。如图1及图2所示,厢室121形成为中空的大致长方体形。厢室121具有四个侧壁部121a、121b、121c、121d。第1侧壁部121a与第2侧壁部121b相对,第3侧壁部121c与第4侧壁部121d相对。厢室121的第1侧壁部121a上设有出入口124。然后,人或货物从出入口124出入厢室121的内部空间。该出入口124可开闭地设置有门单元122。在轿厢120停止于任意的楼层时,门单元122与设于建筑结构物的建筑物侧门201相对。另外,如图2所示,第1侧壁部121a与电梯井110中的电梯厅侧壁面110a之间的间隔T1设定得比第2侧壁部121b与电梯井110中与电梯厅侧壁面110a相对的壁面110b之间的间隔T2要窄。另外,第1侧壁部121a与电梯厅侧壁面110a之间的间隔T1设定得比第3侧壁部121c与电梯井110中与第3侧壁部121c相对的壁面110c之间的间隔T3要窄。因此,在升降移动时,若空气流至该第1侧壁部121a与电梯厅侧壁面110a之间,则空气会侵入门单元122的间隙,或者空气与门单元122、建筑物侧门201发生碰撞,从而容易产生噪音。为了降低像这样的噪音,在轿厢120上设有第1整流罩10A和第2整流罩10B。如图1及图3所示,第1整流罩10A配置于厢室121的上下方向的上部,第2整流罩10B配置于厢室121的上下方向的下部。第1整流罩10A从厢室121的上部向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第2整流罩10B从厢室121的下部向上下方向的下方突出。而且,第1整流罩10A覆盖厢室121的上部,第2整流罩10B覆盖厢室121的下部。此外,第1整流罩10A与第2整流罩10B分别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这里对第1整流罩10A进行说明。如图3及图4所示,第1整流罩10A形成为一面具有平面的中空的圆顶状。第1整流罩10A具有正面部11、背面部12、两个侧面部13。正面部11配置于厢室121中的门单元122一侧即第1侧壁部121a一侧。而且,正面部11形成为平板状,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带有圆角。正面部11与电梯厅侧壁面110a相对,与第1侧壁部121a大致平行地进行配置。然后,正面部11与上下方向平行地进行配置。与正面部11相对的背面部12形成为曲面状,沿上下方向弯曲成流线型。然后,背面部12与第2侧壁部121b相连接。另外,两个侧面部13、13配置于正面部11与背面部12之间。与背面部12相同,两个侧面部13、13形成为曲面状,沿上下方向弯曲成流线型。两个侧面部13、13与第3侧壁部121c或第4侧壁部121d相连接。而且,正面部11、背面部12及两个侧面部13、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n包括在电梯井内进行升降动作的轿厢,/n所述轿厢具有:/n中空的厢室;/n门单元,该门单元设于所述厢室,与设于所述电梯井的建筑物侧门相对;以及/n整流罩,该整流罩设于所述厢室中的上下方向的上部及下部中的至少一方,/n所述整流罩配置于所述厢室中的设有所述门单元的侧壁部一侧,具有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平板状的正面部,/n所述正面部与所述电梯井中的设有所述建筑物侧门的电梯厅侧壁面相对,/n所述正面部上形成有供在所述正面部与所述电梯厅侧壁面之间流动的空气流入的通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0 JP 2019-171077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电梯井内进行升降动作的轿厢,
所述轿厢具有:
中空的厢室;
门单元,该门单元设于所述厢室,与设于所述电梯井的建筑物侧门相对;以及
整流罩,该整流罩设于所述厢室中的上下方向的上部及下部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整流罩配置于所述厢室中的设有所述门单元的侧壁部一侧,具有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平板状的正面部,
所述正面部与所述电梯井中的设有所述建筑物侧门的电梯厅侧壁面相对,
所述正面部上形成有供在所述正面部与所述电梯厅侧壁面之间流动的空气流入的通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整流罩中与所述正面部不同的面部上,形成有对流入所述通气口的所述空气进行排气的排气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口形成于比所述排气口要远离所述厢室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口的开口面积设定得与所述排气口的开口面积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康司仮屋智贵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