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用鞋面和鞋底压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641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用鞋面和鞋底压紧装置,包括固定底板、固定孔、固定螺丝、第一连接杆、滚轮、第二连接杆、偏心凸轮、转杆、把手、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连接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底板通过固定螺丝穿过固定孔,并与外接固定构件呈可拆卸式连接固定,便于前期的安装与后期的拆卸,滚轮设置四个,并通过第一连接杆与固定底板呈转动式连接,通过滚轮的转动带动夹板的夹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用鞋面和鞋底压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紧装置,具体为一种生产用鞋面和鞋底压紧装置,属于鞋类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专利技术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鉴定鞋质量的好坏,需要从外观和内在指标两方面着眼,由于内在指标往往需要借助于检测仪器,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讲,从外观上来鉴别鞋的质量更具有实际意义,从外观上,主要通过对鞋的材料(包括鞋面、鞋底、鞋里)质量和做工两方面来鉴别鞋质量的好坏,尺码可以度量,工艺以目测、手摸、捏、推为主。由于鞋面和鞋底之间是否压紧使判断鞋子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则需要一种生产用鞋面和鞋底压紧装置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压紧装置,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压紧装置的结构过于复杂,增加制作成本,其二、现有的压紧装置的体积过大,不便于移动,其三、现有的压紧装置大多采用一体化结构,导致无法对其进行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生产用鞋面和鞋底压紧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生产用鞋面和鞋底压紧装置,包括固定底板、固定孔、固定螺丝、第一连接杆、滚轮、第二连接杆、偏心凸轮、转杆、把手、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连接座;所述固定底板构成该压紧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固定孔贯穿设置在固定底板的四角处,所述固定螺丝旋拧锁定在固定孔内,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在固定底板的前侧表面上,所述滚轮连接在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设置在固定底板的前侧表面的右侧,所述偏心凸轮连接在第二连接杆上,所述转杆焊接固定在偏心凸轮的侧壁上,所述把手连接固定在转杆的尾端,所述第一夹板连接在滚轮之间空隙处,所述第二夹板连接在滚轮之间空隙处且位于第一夹板底部,所述连接座连接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右端。优选的,为了便于前期的安装与后期的拆卸,所述固定底板通过固定螺丝穿过固定孔,并与外接固定构件呈可拆卸式连接固定。优选的,为了通过滚轮的转动带动夹板的夹紧,所述滚轮设置四个,并通过第一连接杆与固定底板呈转动式连接。优选的,为了便于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连接,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凸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右端设置有卡槽,并通过卡槽与连接座呈咬合式连接。优选的,为了能够椭圆状结构使偏心凸轮在转动时能够推动连接座,所述偏心凸轮呈椭圆状,并通过第二连接杆与固定底板呈转动式连接。优选的,为了增加操作人员手掌与把手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握持时打滑,所述把手上胶结有一层防滑手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压紧装置设计合理,固定底板通过固定螺丝穿过固定孔,并与外接固定构件呈可拆卸式连接固定,便于前期的安装与后期的拆卸,滚轮设置四个,并通过第一连接杆与固定底板呈转动式连接,通过滚轮的转动带动夹板的夹紧,连接座上设置有凸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右端设置有卡槽,并通过卡槽与连接座呈咬合式连接,便于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连接,偏心凸轮呈椭圆状,并通过第二连接杆与固定底板呈转动式连接,能够椭圆状结构使偏心凸轮在转动时能够推动连接座,把手上胶结有一层防滑手胶,增加操作人员手掌与把手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握持时打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夹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底板,2、固定孔,3、固定螺丝,4、第一连接杆,5、滚轮,6、第二连接杆,7、偏心凸轮,8、转杆,9、把手,10、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和12、连接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生产用鞋面和鞋底压紧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固定孔2、固定螺丝3、第一连接杆4、滚轮5、第二连接杆6、偏心凸轮7、转杆8、把手9、第一夹板10、第二夹板11和连接座12;所述固定底板1构成该压紧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固定孔2贯穿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四角处,所述固定螺丝3旋拧锁定在固定孔2内,所述第一连接杆4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前侧表面上,所述滚轮5连接在第一连接杆4上,所述第二连接杆6连接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前侧表面的右侧,所述偏心凸轮7连接在第二连接杆6上,所述转杆8焊接固定在偏心凸轮7的侧壁上,所述把手9连接固定在转杆8的尾端,所述第一夹板10连接在滚轮5之间空隙处,所述第二夹板11连接在滚轮5之间空隙处且位于第一夹板10底部,所述连接座12连接在第一夹板10、第二夹板11的右端。所述固定底板1通过固定螺丝3穿过固定孔2,并与外接固定构件呈可拆卸式连接固定,便于前期的安装与后期的拆卸,所述滚轮5设置四个,并通过第一连接杆4与固定底板1呈转动式连接,通过滚轮5的转动带动夹板的夹紧,所述连接座12上设置有凸板,第一夹板10、第二夹板11的右端设置有卡槽,并通过卡槽与连接座12呈咬合式连接,便于第一夹板10、第二夹板11的连接,所述偏心凸轮7呈椭圆状,并通过第二连接杆6与固定底板1呈转动式连接,能够椭圆状结构使偏心凸轮7在转动时能够推动连接座12,所述把手9上胶结有一层防滑手胶,增加操作人员手掌与把手9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握持时打滑。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压紧装置时,先将固定底板1通过固定螺丝3穿过固定孔2,并与外接固定构件呈可拆卸式连接固定,然后将第一夹板10、第二夹板11通过其右侧的卡槽与连接座12呈咬合式连接,并将其整体结构置于滚轮5之间空隙处,再转动转杆8带动偏心凸轮7转动,通过其不规则的结构推动连接座12向左运动,同时收紧第一夹板10、第二夹板11将鞋面和鞋底夹紧即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用鞋面和鞋底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1)、固定孔(2)、固定螺丝(3)、第一连接杆(4)、滚轮(5)、第二连接杆(6)、偏心凸轮(7)、转杆(8)、把手(9)、第一夹板(10)、第二夹板(11)和连接座(12);所述固定底板(1)构成该压紧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固定孔(2)贯穿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四角处,所述固定螺丝(3)旋拧锁定在固定孔(2)内,所述第一连接杆(4)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前侧表面上,所述滚轮(5)连接在第一连接杆(4)上,所述第二连接杆(6)连接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前侧表面的右侧,所述偏心凸轮(7)连接在第二连接杆(6)上,所述转杆(8)焊接固定在偏心凸轮(7)的侧壁上,所述把手(9)连接固定在转杆(8)的尾端,所述第一夹板(10)连接在滚轮(5)之间空隙处,所述第二夹板(11)连接在滚轮(5)之间空隙处且位于第一夹板(10)底部,所述连接座(12)连接在第一夹板(10)、第二夹板(11)的右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用鞋面和鞋底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1)、固定孔(2)、固定螺丝(3)、第一连接杆(4)、滚轮(5)、第二连接杆(6)、偏心凸轮(7)、转杆(8)、把手(9)、第一夹板(10)、第二夹板(11)和连接座(12);所述固定底板(1)构成该压紧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固定孔(2)贯穿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四角处,所述固定螺丝(3)旋拧锁定在固定孔(2)内,所述第一连接杆(4)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前侧表面上,所述滚轮(5)连接在第一连接杆(4)上,所述第二连接杆(6)连接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前侧表面的右侧,所述偏心凸轮(7)连接在第二连接杆(6)上,所述转杆(8)焊接固定在偏心凸轮(7)的侧壁上,所述把手(9)连接固定在转杆(8)的尾端,所述第一夹板(10)连接在滚轮(5)之间空隙处,所述第二夹板(11)连接在滚轮(5)之间空隙处且位于第一夹板(10)底部,所述连接座(12)连接在第一夹板(10)、第二夹板(11)的右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烈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众翔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