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菌抗病毒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38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抗菌抗病毒口罩,所述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和口罩带,所述口罩主体从外向内依次是由面层、超双疏吸附阻隔层、活性炭吸附层、抗菌抗病毒层和用于接触保护的里层通过叠落缝合工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通过超双疏吸附阻隔层、活性炭吸附层对颗粒物、微生物及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拦截,再进一步通过采用载银‑铜的纳米沸石材料改性后的短纤与普通PET短纤混合制成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作为抗菌抗病毒层,以拦截颗粒物和细菌病毒的基础上,将微生物杀死,以防止微生物渗透过口罩对人体造成危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口罩对H1N1、H7N9、SARS及新型冠状病毒等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抗菌抗病毒口罩
本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抗菌抗病毒口罩。
技术介绍
空气和水的污染、病毒或其它细菌的大量繁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口罩是用来使人类免受病菌侵袭的一种便捷的保护措施。人们戴口罩是为了给呼吸道设置一道“过滤屏障”,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使空气中夹杂着的大量灰尘、细菌、病毒和各种有害的气体等不能进入人体。同时由于有些病菌极其顽强,且主要通过飞沫和近距离接触传播,所以在口罩无杀灭病菌功能或杀灭病菌能力不足时,常常通过增加口罩厚度的方式来提高口罩的安全防护性能。然而对于一些顽固病菌仍存在安全防护性能不足的问题,并且如果配戴的口罩过厚,还会影响口罩的透气性能,从而使人感觉憋闷,尤其是长时间配戴后,易使鼻黏膜变得脆弱,从而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因此可能会诱发其他疾病。此外,由于口罩直接接触口腔、鼻腔,因此口罩自身的卫生和安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防护口罩是利用物理拦截过滤的原理即利用一定孔径的滤材将大于该孔径的微尘和气溶胶颗粒过滤拦截下来,从而避免附着于微尘和气溶胶颗粒上的病原微生物(如病毒和细菌等)或其他有害因子与人体接触进入呼吸道,来大大降低人被感染或受危害的风险。然而被拦截过滤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因子依然附着于口罩滤材上,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因此,使用过的口罩需依据国家有关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为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有研究者提出赋予口罩以抗病毒功能,以利用病毒抑制剂达到杀死或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目前口罩抗病毒功能的实现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纳米整理法,是在织物的后整理过程中将纳米抗病毒材料添加到织物整理剂中或是以涂层方式复合,从而赋予织物抗病毒的功能,该类方法难以大批量生产且产品的抗病毒性能难以控制,因此发展受到限制。另一种方法是将具有抗病毒功能的材料做成纳米级的微细颗粒,然后与高聚物仿丝液共混,最后纺丝制成无纺布。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抗病毒材料主要有白云石、绿茶提取物、纳米银等。其中纳米银因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而被广泛使用,然而纯银系抗菌剂由于易变色,因此存在稳定性较差等缺陷,从而不利于其发展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抗菌抗病毒口罩,首先采用由聚丙烯熔喷无纺布制成的超双疏吸附阻隔层、活性炭吸附层对颗粒物、微生物及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拦截,再进一步通过采用载银-铜的纳米沸石材料改性后的短纤与普通PET短纤混合制成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作为抗菌抗病毒层,以拦截颗粒物和细菌病毒的基础上,将微生物杀死,以防止微生物渗透过口罩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能够通过抗菌抗病毒层将人体呼出气体中的病菌杀死,以对人体形成双重防护作用,从而使口罩能够保持高效持久的抗菌抗病毒及防雾霾、防尘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抗菌抗病毒口罩,所述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和口罩带,所述口罩主体从外向内依次是由面层、超双疏吸附阻隔层、活性炭吸附层、抗菌抗病毒层和用于接触保护的里层通过叠落缝合工艺连接,所述抗菌抗病毒层为由载银-铜的纳米沸石材料改性后的短纤与普通PET短纤混合制成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口罩主体为平面形状或是向外凸出的凸形曲面。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口罩带为套耳式的或套头式的,采用弹性带或非弹性带。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口罩主体为平面形状时,中间部位为百叶窗式的叠层结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口罩带为套头式口罩带时,是由两根固定在口罩主体两侧的带体通过带扣连接而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口罩主体内对应鼻子的位置设有鼻夹,且在鼻夹内侧设有海绵鼻垫。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面层为聚丙烯纺粘无纺布,纤维细度为35~40μm,强度为3.9~4.9cN/dtex,其面密度为25~60g/m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抗菌抗病毒层抗菌抗病毒无纺布的纤维细度均为2~3μm,面密度为20~110g/m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活性炭吸附层为含有活性炭的无纺布,且活性炭含量为25~35g/m2。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限定,所述超双疏吸附阻隔层为聚丙烯熔喷无纺布,纤维细度为2~3μm,面密度为20~60g/m2。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限定,所述超双疏吸附阻隔层在风量为85L/min时,风阻≤80Pa,对0.3μm粒径的NaCl颗粒物的拦截效率≥99.5%;在风量32L/min时,风阻≤30Pa,对3μm粒径细菌的过滤效率≥95%。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限定,所述里层为拒水亲肤性的聚丙烯纺粘无纺布,其面密度为20~85g/m2,纤维细度为35~40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提供的口罩为五层结构,其中面层采用拒水性能良好的聚丙烯(PP)纺粘无纺布,以防止飞沫携带细菌、病毒进入体内,同时起到支撑作用,使口罩保持一定的形状;再采用由聚丙烯熔喷无纺布作为超双疏吸附阻隔层,以对PM2.5颗粒物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起到拦截和阻挡作用;并进一步采用活性炭吸附层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拦截,以提高口罩的防护性能;最后采用由载银-铜的纳米沸石材料改性后的短纤与普通PET短纤混合制成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作为抗菌抗病毒层,以进一步拦截颗粒物和细菌病毒的基础上,将微生物杀死,以防止微生物渗透过口罩对人体造成危害,并可通过抗菌抗病毒层将人体呼出气体中的病菌杀死,以对人体形成双重防护作用;最里层采用拒水亲肤性的聚丙烯(PP)纺粘无纺布,以增加口罩与人体面部的贴合性能并增加佩戴的舒适性。(2)本技术口罩的中间部位采用百叶窗式的叠层结构或向外凸出的凸形曲面,配戴前上下拉展,以使口罩与人体面部的贴合性能更好;并在上端中部的两封装缝合线间配装鼻夹,使得口罩与配戴者面部的贴合更加严密,从而有效防止鼻翼两侧出现漏气现象,以进一步提高口罩的防护效果。(3)本技术在鼻夹内侧设置海绵鼻垫,一方面可以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同时利用海绵较强的吸水性能可将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水气吸收,防止眼镜上产生水雾。(4)本技术采用带扣将两根固定在口罩主体两侧的带体连接形成套头式口罩带,可减轻长期佩戴口罩时口罩戴对耳部的束缚,从而提高佩戴的舒适性。(5)本技术采用沸石作为载体负载银离子和铜离子无机抗菌剂作为抗病毒活性因子,利用沸石分子级别的孔道可以有效固载银系抗菌剂,将其与银离子、铜离子无机抗菌剂进行有机地结合,并与纤维混纺修饰固载结合至纤维无纺布表面或无纺布中,并用于制作口罩,其中纤维无纺布上固载的载银-铜的纳米沸石材料中的银离子和铜离子与环境中的钠离子发生反应,可导致银和铜离子的控制性释放,从而使口罩具有高效持久的抗菌抗病毒及防雾霾、防尘作用,以使病原微生物灭活,因此能够有效预防H1N1、H7N9、SARS等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并对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6)本技术所提供的口罩使用后,可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抗菌抗病毒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和口罩带(6),所述口罩主体从外向内依次是由面层(1)、超双疏吸附阻隔层(2)、活性炭吸附层(3)、抗菌抗病毒层(4)和用于接触保护的里层(5)通过叠落缝合工艺连接,所述抗菌抗病毒层(4)为由载银-铜的纳米沸石材料改性后的短纤与普通PET短纤混合制成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抗菌抗病毒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和口罩带(6),所述口罩主体从外向内依次是由面层(1)、超双疏吸附阻隔层(2)、活性炭吸附层(3)、抗菌抗病毒层(4)和用于接触保护的里层(5)通过叠落缝合工艺连接,所述抗菌抗病毒层(4)为由载银-铜的纳米沸石材料改性后的短纤与普通PET短纤混合制成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抗病毒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为平面形状或是向外凸出的凸形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抗病毒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带为套耳式的或套头式的,采用弹性带或非弹性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抗病毒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带(6)为套头式口罩带时,是由两根固定在口罩主体两侧的带体通过带扣(9)连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抗病毒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为平面形状时,中间部位为百叶窗式的叠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龙涛王亚飞宋宝祥张小宇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亿茂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