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装置以及防护服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637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装置以及防护服,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服、调温装置、第一导管、第二导管,所述防护服至少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在所述第二层内,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为密封腔,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均连通所述密封腔,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均连通所述调温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在防护服内能保持适宜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护装置以及防护服
本技术属于医疗防护领域,具体涉及防护装置以及防护服。
技术介绍
医务人员工作时穿着防护服能有效抵抗具有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空气中的颗粒物、细菌,防护服使用安全方便,有效保护穿着者免受感染威胁,具有密闭性好的特点。医护人员经常需要穿着密闭的防护服长时间工作,防护服内气流不通,在夏天炎热时,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后汗流浃背,酷热难当,冬天时防护服内温度低下,严寒难耐,温度的不适极大地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医护人员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工作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装置以及防护服,其特点是在防护服内能保持适宜的温度。其技术方案如下: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服、调温装置、第一导管、第二导管,所述防护服至少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在所述第二层内,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为密封腔,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均连通所述密封腔,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均连通所述调温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腔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一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之间,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导管相通,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二导管相通。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防护服的横截面中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调温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元件、所述蒸发器首尾相接。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内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在所述第二管道内,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热传导,所述第二管道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管,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管;所述第一管道穿过所述第二管道且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另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进一步地,包括风量调节器和高压风机,所述第二导管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设有所述高压风机,所述第二导管回风,所述高压风机的风向从第二导管吹向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一导管出风,所述风量调节器控制所述高压风机。进一步地,所述调温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有隔板,所述第一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均连通在所述隔板下方的箱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机箱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外侧设有防尘挡板。进一步地,所述机箱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位于所述隔板上方。防护服,至少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在所述第二层内,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为密封腔,所述第二层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外界温度高时,穿着者穿上防护服,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在防护服和调温装置之间连通,穿着者在第一层内,第一层内温度较高,调温装置产生冷气,冷气通过第一导管进入防护服的密封腔内,密封腔内的气体吸收第一层内的热量,第一层内温度降低,密封腔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使穿着者感觉舒适,密封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导管回到调温装置中回收利用;外界温度低时,第一层内温度较低,调温装置产生暖气,暖气通过第一导管进入防护服的密封腔内,第一层内的气体吸收暖气的热量,第一层内温度升高,密封腔内的气体温度降低,密封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导管回到调温装置中回收利用;本技术通过调温装置的冷/暖气供应到密封腔内,冷/暖气与第一层内的气体发生热交换,使得第一层内保持适宜的温度,使得穿着者感觉舒适。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A方向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机箱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的机箱内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防护服,101、第一层,102、第二层,1021、第一通孔,1022、第二通孔,103、密封腔,1031、第一侧,1032、第二侧,104、隔离带,201、第一导管,202、第二导管,30、调温装置,301、机箱,3011、隔板,3012、散热孔,3013、防尘挡板,3014、控制面板,302、压缩机,303、冷凝器,3031、散热风机,304、节流元件,305、壳式蒸发器,3051、第一管道,3052、第二管道,306、高压风机,307、风量调节器,308、温度调节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现实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
技术实现思路
,该技术特征或
技术实现思路
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
技术实现思路
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毫无疑义,与本技术的目的相违背,或者明显矛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或技术特征,应被排除在外。如图1至图5所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服10、第一导管201、第二导管202、调温装置30,所述调温装置30包括机箱301、压缩机302、冷凝器303、散热风机3031、节流元件304、壳式蒸发器305、高压风机306、风量调节器307、温度调节器308。所述防护服10包括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所述第一层101在所述第二层102内,所述第一层101和所述第二层102之间为密封腔103,所述第二层102上设有第一通孔1021和第二通孔1022,所述第一导管201和所述第一通孔1021连通,所述第二导管202和所述第二通孔1022连通,所述第一导管201和所述第二导管202均连通所述调温装置30。所述第一层101和所述第二层102之间设有隔离带104,所述密封腔103包括第一侧1031和第二侧1032,所述第一侧1031与所述第一导管201相通,所述第二侧1032与所述第二导管202相通,第一侧1031和第二侧1032相通;所述隔离带104在所述第一侧103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导管201和所述第二导管202之间,所述隔离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服、调温装置、第一导管、第二导管,所述防护服至少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在所述第二层内,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为密封腔,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均连通所述密封腔,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均连通所述调温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服、调温装置、第一导管、第二导管,所述防护服至少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在所述第二层内,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为密封腔,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均连通所述密封腔,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均连通所述调温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一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之间,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导管相通,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二导管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防护服的横截面中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元件、所述蒸发器首尾相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内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在所述第二管道内,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热传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博恩热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