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撑夹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3623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02
一种内撑夹紧结构,其包括:固定板,其中部开设一通孔,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第一支撑件及两第二支撑件,两第二支撑件上表面固定设置一支撑台,两第二支撑件的上端设置若干个穿孔;两夹紧结构,其分别设置于两第二支撑件的穿孔中,两夹紧结构分别包括一内撑块、若干个滑杆、一弹性元件及一夹紧块,其中,若干个滑杆的一端与内撑块固定连接且另一端活动设置于若干个穿孔内,弹性元件的一端与内撑块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穿孔与夹紧块固定连接;顶出结构,其固定设置于通孔下方,顶出结构包括一顶块、一顶杆及一推动机构,其中顶杆一端与顶块连接且另一端与推动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撑夹紧结构,可以通过夹紧结构夹紧金属零件进行冲料头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撑夹紧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紧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内撑夹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金属零件在进行冲料头加工时,需要使用车床的卡盘进行夹紧,但是当金属零件的壁厚较薄、刚性及加工工艺较差,在卡盘夹紧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同时由于金属零件的壁厚较薄,在冲料头加工作业中产生的冲切热会引起薄壁金属零件的热变形,使金属零件的尺寸更加难以保证和控制。有鉴于此,实有必要研发一种内撑夹紧结构,以解决现阶段的车床的卡盘夹紧使金属零件极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撑夹紧结构,以解决现阶段的车床的卡盘夹紧使金属零件极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的问题,所述内撑夹紧结构包括:固定板,其中部开设一通孔,所述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第一支撑件及两第二支撑件,所述两第二支撑件上表面固定设置一支撑台,所述两第二支撑件的上端设置若干个穿孔;两夹紧结构,其分别设置于所述两第二支撑件的穿孔中,所述两夹紧结构分别包括一内撑块、若干个滑杆、一弹性元件及一夹紧块,其中,所述若干个滑杆的一端与所述内撑块固定连接且另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若干个穿孔内,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内撑块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夹紧块固定连接;顶出结构,其固定设置于所述通孔下方,所述顶出结构包括一顶块、一顶杆及一推动机构,其中所述顶杆一端与所述顶块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连接。r>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端还设置一凹槽结构。可选的,所述夹紧块与所述金属零件接触的一面还设置一软胶块。可选的,所述弹性元件为金属弹簧。可选的,所述内撑块的底部设置一滚轮槽,所述滚轮槽中设置若干个滚轮。可选的,所述推动机构为伺服电机或者气缸。可选的,所述顶块为三角形结构。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四周还设置一阻挡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内撑夹紧结构,通过推动机构推动顶块向上移动,当顶块与内撑块接触后推动内撑块朝金属零件方向水平移动,与此同时两夹紧块也朝金属零件方向水平移动,直至两夹紧块将金属零件底部抵住夹紧固定后停止;然后金属零件进行冲料头加工作业,当冲料头加工结束后,顶出结构的推动机构拉动顶块向下移动,接着内撑块在弹性元件的伸展作用力下离开第二支撑件,与此同时夹紧块在内撑块的带动下离开金属零件的底部,使金属零件退出固定状态后可以被取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内撑夹紧结构,解决了现阶段的车床的卡盘夹紧使金属零件极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一种金属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于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内撑夹紧结构100,用于夹紧固定金属零件200,所述内撑夹紧结构100包括:固定板110,其中部开设一通孔,所述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第一支撑件111及两第二支撑件112,所述两第二支撑件112上表面固定设置一支撑台113,所述两第二支撑件112的上端设置若干个穿孔;两夹紧结构120,其分别设置于所述两第二支撑件112的穿孔中,所述两夹紧结构120分别包括一内撑块121、若干个滑杆122、一弹性元件123及一夹紧块124,其中,所述若干个滑杆122的一端与所述内撑块12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若干个穿孔内,所述弹性元件123的一端与所述内撑块12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夹紧块124固定连接;顶出结构130,其固定设置于所述通孔下方,所述顶出结构130包括一顶块131、一顶杆132及一推动机构133,其中所述顶杆132一端与所述顶块131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133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顶端还设置一凹槽结构114。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块124与所述金属零件200接触的一面还设置一软胶块。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123为金属弹簧,通过所述金属弹簧的弹性形变来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夹紧块124。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撑块121的底部设置一滚轮槽,所述滚轮槽中设置若干个滚轮125。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机构133为伺服电机或者气缸。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块131为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结构再与所述滚轮125接触时推动阻力较小,使内撑块121移动时更加平稳。请参阅图3,图3是一种金属零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金属零件200包括金属零件本体210、第一料头220及第二料头230。请参阅图4-6,图4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状态的剖视图。于第一工作状态中,先使金属零件200的金属零件本体210位于第二支撑件112的支撑台113中,以及使第一料头220位于第一支撑件111顶端的凹槽结构114中。请参阅图7,图7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工作状态的剖视图。于第二工作状态中,启动推动机构133,推动机构133上的顶杆132推动顶块131向上移动,当顶块131与滚轮槽中设置的若干个滚轮125接触后,顶块131通过推动滚轮125滚动使内撑块121朝金属零件200方向水平移动,与此同时两夹紧块124也跟随弹性元件123朝金属零件200方向水平移动一定距离,直至两夹紧块124将金属零件200底部抵住夹紧固定后停止,此时弹性元件123处于压缩状态;然后金属零件200进行第一料头220及第二料头230的冲洗加工作业,当第一料头220及第二料头230被冲掉后,顶出结构130的推动机构133拉动顶块131向下移动,接着内撑块121在弹性元件123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力下离开第二支撑件112,与此同时夹紧块124在内撑块121的带动下离开金属零件200的底部,使金属零件200退出固定状态后可以被取出。请参阅图8,图8是本专利技术内撑夹紧结构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四周还设置一阻挡结构140,所述阻挡结构140能防止金属零件200的第一料头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撑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板,其中部开设一通孔,所述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第一支撑件及两第二支撑件,所述两第二支撑件上表面固定设置一支撑台,所述两第二支撑件的上端设置若干个穿孔;/n两夹紧结构,其分别设置于所述两第二支撑件的穿孔中,所述两夹紧结构分别包括一内撑块、若干个滑杆、一弹性元件及一夹紧块,其中,所述若干个滑杆的一端与所述内撑块固定连接且另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若干个穿孔内,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内撑块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夹紧块固定连接;/n顶出结构,其固定设置于所述通孔下方,所述顶出结构包括一顶块、一顶杆及一推动机构,其中所述顶杆一端与所述顶块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撑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其中部开设一通孔,所述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第一支撑件及两第二支撑件,所述两第二支撑件上表面固定设置一支撑台,所述两第二支撑件的上端设置若干个穿孔;
两夹紧结构,其分别设置于所述两第二支撑件的穿孔中,所述两夹紧结构分别包括一内撑块、若干个滑杆、一弹性元件及一夹紧块,其中,所述若干个滑杆的一端与所述内撑块固定连接且另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若干个穿孔内,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内撑块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夹紧块固定连接;
顶出结构,其固定设置于所述通孔下方,所述顶出结构包括一顶块、一顶杆及一推动机构,其中所述顶杆一端与所述顶块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撑夹紧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传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