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淮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食用菌全自动高效采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612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全自动高效采收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上侧设置有采收槽,采收槽底部水平设置有丝杠和光杠,丝杠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采收槽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采收槽内上部设置有山形架,采收槽中间部分设置有两个C形转动体,两个C形转动体之间圆周均匀连接若干横杆,一个C形转动体外侧还设置有弧形齿条,门形外罩内侧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横杆向C形转动体中心一侧均设置有刀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三工位结构的采收装置,两个换料工位分置于采收工位两侧,通过同时对应两工位的山形架的带料往复移动,实现连续采收,交替换料,使食用菌自动采收,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全自动高效采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采摘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全自动高效采收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栽培种植历史悠久,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作为食用菌资源大国,目前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总产量占全世界的70%以上。近十几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得到了快速提升,其中以工厂化、自动化、机械化生产方式和规模设施化种植为主的两大方式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产效率和产品的产量、质量均稳步提升。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的、其肉质或胶质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因其营养价值高,种植较简便,故目前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调查统计,2010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到2000万吨,占世界70%。而食用菌的采收工作是整个食用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现有的采收工作大多依靠人工逐个采收,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高。现有的食用菌采收机械,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响应时间长,效率较低,推广应用困难;在一个采收过程中需要菌棒的进、出、定位等工序,使采收切割的时间在整个工序中占比较低,致使效率难以提高。因此,设计一种自动、高效的食用菌采收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菌全自动高效采收装置,具有三工位结构的采收装置,两个换料工位分置于采收工位两侧,通过同时对应两工位的山形架的带料往复移动,实现连续采收,交替换料,使食用菌自动采收,效率大大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全自动高效采收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上侧设置有采收槽,采收槽均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宽度大于两端宽度,平台两端下侧均设置有支腿,平台中部下侧设置有集料箱,集料箱对应采收槽的中间部分并与采收槽中间部分连通,采收槽中间部分上侧设置有门形外罩,采收槽底部水平设置有丝杠和光杠,丝杠与采收槽内壁转动连接,丝杠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采收槽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采收槽内上部设置有山形架,山形架下侧设置有滑块,滑块与丝杠螺纹连接、与光杠滑动连接,山形架上部三个竖直部上端相对侧均设置有弹性夹持柱、弹性夹持柱夹持食用菌菌棒组,采收槽中间部分设置有两个C形转动体,两个C形转动体之间圆周均匀连接若干横杆,C形转动体外侧均设置有环形槽,采收槽中间部分内壁和门形外罩内壁均安装有若干支撑于环形槽的滚轮,一个C形转动体外侧还设置有弧形齿条,门形外罩内侧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横杆向C形转动体中心一侧均设置有刀片,刀片与横杆一一对应,沿横杆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中心侧刀片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集料箱上部设置有矩形通孔,此矩形通孔水平贯穿集料箱两侧壁,矩形通孔中心线方向与采收槽中心线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光杠的数量为两个,光杠与丝杠平行,光杠长度小于丝杠。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包括伺服电机和变速器。进一步地,所述山形架上部三个竖直部高度相同,山形架下侧还设置有两个导向块,两个导向块与光杠滑动连接;丝杠和光杠均穿过滑块和导向块,导向块设置有圆形通孔,丝杠穿过该圆形通孔、且不与圆形通孔内壁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山形架上侧形成的两个槽底部均设置有锥形导流体,锥形导流体截面为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夹持柱的数量为四个,分别用于夹持两组食用菌菌棒组的两端,弹性夹持柱截面为正五边形、末端设置为圆锥形;山形架上部的竖直部相对侧均设置有柱槽,柱槽与弹性夹持柱滑动连接,柱槽底部与弹性夹持柱之间连接有弹簧。进一步地,所述C形转动体为具有缺口的圆环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刀片作用于食用菌菌棒组的菌棒外侧,刀片的刃口切向于菌棒外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具有三工位结构的采收装置,采收槽的中间部分为采收工位,采收槽的两端为换料工位,两个换料工位分置于采收工位两侧,通过同时对应两工位的山形架的带料往复移动,实现连续采收,旋转切割,两个换料工位交替换料,使食用菌自动采收,效率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采收槽中间部分内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C形转动体与滚轮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食用菌菌棒组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栽培管端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平台,2、支腿,3、集料箱,4、门形外罩,5、丝杠,6、光杠,7、从动齿轮,8、第一主动齿轮,9、第一驱动机构,10、山形架,11、滑块,12、导向块,13、锥形导流体,14、弹性夹持柱,15、柱槽,16、弹簧,17、C形转动体,18、横杆,19、环形槽,20、滚轮,21、弧形齿条,22、二主动齿轮,23、第二驱动机构,24、刀片,25、电动伸缩杆,26、栽培管,27、菌棒,28、管孔,31、矩形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阅图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食用菌全自动高效采收装置,包括平台1,所述平台1上侧设置有采收槽,采收槽均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宽度大于两端宽度,平台1两端下侧均设置有支腿2,平台1中部下侧设置有集料箱3,集料箱3对应采收槽的中间部分并与采收槽中间部分连通,采收槽中间部分上侧设置有门形外罩4,采收槽底部水平设置有丝杠5和光杠6,丝杠5与采收槽内壁转动连接,丝杠5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7,采收槽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9,第一驱动机构9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8,第一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全自动高效采收装置,包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侧设置有采收槽,采收槽均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宽度大于两端宽度,平台两端下侧均设置有支腿,平台中部下侧设置有集料箱,集料箱对应采收槽的中间部分并与采收槽中间部分连通,采收槽中间部分上侧设置有门形外罩,采收槽底部水平设置有丝杠和光杠,丝杠与采收槽内壁转动连接,丝杠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采收槽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采收槽内上部设置有山形架,山形架下侧设置有滑块,滑块与丝杠螺纹连接、与光杠滑动连接,山形架上部三个竖直部上端相对侧均设置有弹性夹持柱、弹性夹持柱夹持食用菌菌棒组,采收槽中间部分设置有两个C形转动体,两个C形转动体之间圆周均匀连接若干横杆,C形转动体外侧均设置有环形槽,采收槽中间部分内壁和门形外罩内壁均安装有若干支撑于环形槽的滚轮,一个C形转动体外侧还设置有弧形齿条,门形外罩内侧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横杆向C形转动体中心一侧均设置有刀片,刀片与横杆一一对应,沿横杆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中心侧刀片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全自动高效采收装置,包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侧设置有采收槽,采收槽均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宽度大于两端宽度,平台两端下侧均设置有支腿,平台中部下侧设置有集料箱,集料箱对应采收槽的中间部分并与采收槽中间部分连通,采收槽中间部分上侧设置有门形外罩,采收槽底部水平设置有丝杠和光杠,丝杠与采收槽内壁转动连接,丝杠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采收槽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采收槽内上部设置有山形架,山形架下侧设置有滑块,滑块与丝杠螺纹连接、与光杠滑动连接,山形架上部三个竖直部上端相对侧均设置有弹性夹持柱、弹性夹持柱夹持食用菌菌棒组,采收槽中间部分设置有两个C形转动体,两个C形转动体之间圆周均匀连接若干横杆,C形转动体外侧均设置有环形槽,采收槽中间部分内壁和门形外罩内壁均安装有若干支撑于环形槽的滚轮,一个C形转动体外侧还设置有弧形齿条,门形外罩内侧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横杆向C形转动体中心一侧均设置有刀片,刀片与横杆一一对应,沿横杆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中心侧刀片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全自动高效采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箱上部设置有矩形通孔,此矩形通孔水平贯穿集料箱两侧壁,矩形通孔中心线方向与采收槽中心线方向垂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朱晓利马玮超郭明磊李娟王娟江琳胡晓强段庆虎张文科冯林海郭双朱津津王冶李传凤翟园园仲杰王智颖刘军和李方方王全江
申请(专利权)人:黄淮学院河南省南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