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028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4:02
本申请属于保护壳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背板和第一边框,第一边框围绕于背板的四周,背板的内壁上设有凸台,凸台从背板的内壁向远离背板的方向延伸,以顶起移动终端使移动终端与背板之间形成有空隙。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在背板的内壁上设置凸台,使安装在移动终端保护壳内的移动终端的背板与移动终端保护壳的背板之间形成空隙,该空隙为移动终端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可以将地面带来的反冲力进行很大程度的消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难以保护移动终端玻璃背板的技术问题,提升了移动终端保护壳的防摔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保护壳
本申请属于保护壳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技术介绍
市面上用于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的保护壳一般只注重侧框的保护,其主要是考虑到移动终端在跌落时侧框和四角容易优先着地,因此一般的保护壳会采用多种结构组合来防侧摔、防碎屏。但是,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移动终端的背板采用了玻璃材质,虽然美观却增加了破碎的风险,一旦在跌落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背部或背部的四角优先着地,就会有很大概率发生背板破碎,并且由于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本身的材质偏硬,保护壳的内层一般也是采用硬塑胶材质,这样两种硬材质碰撞,容易造成“内伤”导致移动终端内部的零部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但不限于解决传统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难以保护移动终端玻璃背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背板和第一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围绕于所述背板的四周,所述背板的内壁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从所述背板的内壁向远离所述背板的方向延伸,以顶起移动终端使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有空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为硬胶件,所述第一边框为软胶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边框一体成型,所述凸台设于所述背板的内壁的边缘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沿所述背板的内壁的边缘周向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所述凸台,多个所述凸台沿所述背板的内壁的边缘周向间隔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的避让孔,所述凸台为软胶件,所述凸台围绕于所述避让孔的四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内壁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软胶垫,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突出于所述背板的内壁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为软胶件,所述凸台覆盖于所述背板的内壁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第二边框,封盖所述第二凹槽,并将所述第二凹槽围合形成气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外壁的边缘形成有斜面,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第三边框,覆盖于所述斜面上,所述第三边框为金属件。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背板的内壁上设置凸台,使安装在移动终端保护壳内的移动终端的背板与移动终端保护壳的背板之间形成空隙,该空隙为移动终端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可以将地面带来的反冲力进行很大程度的消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难以保护移动终端玻璃背板的技术问题,提升了移动终端保护壳的防摔减震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移动终端保护壳、10—背板、20—第一边框、30—凸台、40—软胶垫、50—第二边框、60—第三边框、11—翻边、100—第一凹槽、200—第二凹槽、110—第三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在”或“设置在”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在”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包括背板10和第一边框20,其中,第一边框20围绕在背板10的四周,在背板10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台30,凸台30从背板10的内壁向远离背板10的方向延伸,用于顶起移动终端使移动终端与背板10之间形成有空隙。当移动终端保护壳1套设在移动终端上后,一旦移动终端发生跌落,并且移动终端的背部优先着地时,移动终端与背板10之间的空隙为移动终端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将地面带来的反冲力进行很大程度的消减,从而保护了移动终端的玻璃背板。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通过在背板10的内壁上设置凸台30,使安装在移动终端保护壳1内的移动终端的背板与移动终端保护壳1的背板10之间形成空隙,该空隙为移动终端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可以将地面带来的反冲力进行很大程度的消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难以保护移动终端玻璃背板的技术问题,提升了移动终端保护壳1的防摔减震效果。可选地,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背板10为硬胶件,第一边框20为软胶件。具体地,第一边框20通过模内注塑工艺与背板10结合在一起,此处背板10起到支撑、定型、抗冲击的作用,第一边框20起到缓冲、减震、防止移动终端的边框和角部摔伤、刮伤的作用,并且由于第一边框20是采用软胶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移动终端实现快速拆装。可选地,请参阅图1和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凸台30与第一边框20一体成型,即凸台30为软胶件,并且凸台30设置在背板10的内壁的边缘上。具体地,凸台30从第一边框20的与背板10的结合处向背板10的内壁延伸,并且覆盖在背板10的内壁的边缘上,这样在移动终端安装到移动终端保护壳1上后,凸台30与移动终端的背板的边缘抵顶,使得在背板10的内壁的中部与移动终端的背板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有效地防止了移动终端的背板优先着地时遭受损毁。可选地,请参阅图1和图3,作为凸台30与第一边框20一体成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凸台30沿背板10的内壁的边缘周向设置,即凸台30为环状结构,围绕背板10的内壁的边缘一圈。这样有利于凸台30与第一边框20一体成型,降低了凸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背板和第一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围绕于所述背板的四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内壁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从所述背板的内壁向远离所述背板的方向延伸,以顶起移动终端使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有空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背板和第一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围绕于所述背板的四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内壁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从所述背板的内壁向远离所述背板的方向延伸,以顶起移动终端使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有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硬胶件,所述第一边框为软胶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边框一体成型,所述凸台设于所述背板的内壁的边缘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沿所述背板的内壁的边缘周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所述凸台,多个所述凸台沿所述背板的内壁的边缘周向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凤余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创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