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装置和电池蓄能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597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装置和电池蓄能系统,所述电路包括:电路连通模块、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电路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电路连通模块设置有电池连接端、多个电路切换单元和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分别与电池连接端和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连接;电路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所述电路切换单元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电路连通模块、所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所述电路控制模块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能够自动切换正负电极匹配,无需外界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装置和电池蓄能系统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充放电
,公开了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装置和电池蓄能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的日益增大以及电池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能存储将成为支撑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大关键技术。电池储能作为电能存储的重要方式,具有功率和能量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灵活配置,响应速度快,不受地理资源等外部条件的限制,适合大规模应用和批量化生产等优势,使得电池储能在配合集中/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电网运行辅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储能电池作为电池储能系统中能量存储与输送的重要单元,而交直流转换功率单元设备是储能系统中交流电网与储能电池之间能量转换的桥梁。若将储能电池的正负电极端子与交直流转换功率单元设备连接的正负端子接反,会导致电池储能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导致设备损坏,造成经济价值损失的同时也增加安全隐患。现阶段是通过人工肉眼识别端子标识,同时借助便携式电子检测仪器检测端子正负性判断其连接正确性,此类便携式电子检测仪器通常是使用手持式万用表对储能电池正负电极进行检测。可见,现有技术主要依靠人为操作设备和人眼判断的方式对蓄电池与交直流转换器之间的接线端子正负电极连接是否正确进行判断和校正,存在检测成本高、检测效率低、安全隐患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主要依靠人为操作设备和人眼判断的方式对蓄电池与交直流转换器之间的接线端子正负电极连接是否正确进行判断和校正,存在检测成本高、检测效率低、安全隐患高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包括:电路连通模块、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电路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路连通模块设置有电池连接端、多个电路切换单元和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所述电池连接端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分别用于无极性连接电池的电极和交直流转换器的电极,各所述电路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电池连接端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之间;所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分别与电池连接端和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电池连接端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压信号以及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电极之间的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电路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所述电路切换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正负控制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切换电路,以使所述电池连接端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的正负电极通过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匹配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电路连通模块、所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所述电路控制模块供电。优选地,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切换电路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改变所述电路切换单元的连接路线和改变所述电路切换单元的通断状态。优选地,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切换电路的方式为改变所述电路切换单元的通断状态;所述电池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电路切换单元设置有四个,分别为第一电路切换单元、第二电路切换单元、第三电路切换单元和第四电路切换单元;所述第一电路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路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三电路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之间;所述第四电路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端之间。优选地,所述电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切换单元和所述第四电路切换单元连接,用于同时控制所述第一电路切换单元和所述第四电路切换单元动作;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路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三电路切换单元连接,用于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电路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三电路切换单元动作。优选地,所述电路切换单元为双向可控硅。优选地,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切换电路的方式为改变所述电路切换单元的连接路线,所述电池连接端包括第五连接端和第六连接端,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包括第七连接端和第八连接端,所述电路切换单元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五电路切换单元、第六电路切换单元;所述第五电路切换单元一端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端,另一端可移动与所述第七连接端和所述第八连接端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六电路切换单元一端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端,另一端可移动与所述第七连接端和所述第八连接端中的一个连接;或所述第五电路切换单元一端连接所述第七连接端,另一端可移动切换与所述第五连接端和所述第六连接端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六电路切换单元一端连接所述第八连接端,另一端可移动切换与所述第五连接端和所述第六连接端中的一个连接。本技术的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装置,包括: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板,所述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板上设置有所述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电池连接端子,所述电池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上的所述电池连接端连接;以及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子,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上的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连接。优选地,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装置还包括:装置本体,所述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板、所述电池连接端子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状态显示模块,所述状态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用于显示所述电池连接端子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子的正负电极。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池蓄能系统,包括:电池和交直流转换器;以及所述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装置,所述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装置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无极性连接,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切换电路,以使所述电池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的正负电极匹配。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通过采集电池连接端和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两端各自的电压信号,根据电压信号控制电路切换单元切换电路,实现自动切换正负电极匹配,无需外界干涉,降低了极性连接出错故障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模块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的结构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蓄能系统的结构框图。附图中:1、电路连通模块;11、电池连接端;111、第一连接端;112、第二连接端;115、第五连接端;116、第六连接端;12、电路切换单元;121、第一电路切换单元;122、第二电路切换单元;123、第三电路切换单元;124、第四电路切换单元;125、第五电路切换单元;126、第六电路切换单元;13、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131、第三连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连通模块、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电路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n所述电路连通模块设置有电池连接端、多个电路切换单元和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所述电池连接端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分别用于无极性连接电池的电极和交直流转换器的电极,各所述电路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电池连接端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之间;/n所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分别与电池连接端和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电池连接端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压信号以及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电极之间的第二电压信号;/n所述电路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所述电路切换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正负控制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切换电路,以使所述电池连接端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的正负电极通过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匹配连接;/n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电路连通模块、所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所述电路控制模块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连通模块、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电路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
所述电路连通模块设置有电池连接端、多个电路切换单元和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所述电池连接端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分别用于无极性连接电池的电极和交直流转换器的电极,各所述电路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电池连接端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之间;
所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分别与电池连接端和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电池连接端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压信号以及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电极之间的第二电压信号;
所述电路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所述电路切换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正负控制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切换电路,以使所述电池连接端和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的正负电极通过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匹配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电路连通模块、所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所述电路控制模块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切换电路的方式包括改变所述电路切换单元的连接路线和改变所述电路切换单元的通断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切换单元切换电路的方式为改变所述电路切换单元的通断状态;所述电池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交直流转换器连接端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电路切换单元设置有四个,分别为第一电路切换单元、第二电路切换单元、第三电路切换单元和第四电路切换单元;
所述第一电路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之间;
所述第二电路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端之间;
所述第三电路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之间;
所述第四电路切换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池蓄能系统极性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切换单元和所述第四电路切换单元连接,用于同时控制所述第一电路切换单元和所述第四电路切换单元动作;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路切换单元和所述第三电路切换单元连接,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东许贤昶荣凡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智光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