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表外置模块的供电保护电路及其电能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971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能表外置模块的供电保护电路,该供电保护电路与电能表内的供电电路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能表内的供电电路输出端与外置模块的电源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其输入端与电能表内MCU的控制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电能表内的供电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电流采集电路,其一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供电电路中的接地端;所述控制电路与电流采集电路之间的连接线还与电能表内MCU的采集端相连接。还公开了一种电能表。该供电保护电路的电路简单,在电流异常时能自动对电能表进行保护,且能间断性触发供电电路开启以实现在故障排除后对外置模块的供电重启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能表外置模块的供电保护电路及其电能表
本技术涉及电能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能表外置模块的供电保护电路及其电能表。
技术介绍
随着电能表技术的发展,只有计量功能的普通电能表越来越少,带有自动抄表,自动上报等功能的智能电能表越来越多。自动抄表,自动上报功能的实现需要在电能表内增加相对应的功能模块。而为了使智能表有更加强大的兼容性,实现更多的可扩展功能,很多电能表厂家都更加愿意将与电能表连接的功能模块设置成通讯接口,通过外置功能模块插设在通讯接口上以应对不同市场对电能表的不同需求。目前,电能表行业在给外置模块的供电电路中,多采用两种方式:1、DC-DC模块直接供电;2、DC-DC模块+限流芯片的方式给外置模块进行供电。此两种方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方案1中使用DC-DC模块直接输出,当DC-DC模块输出过载或短路时,轻则使DC-DC模块发烫过热导致DC-DC模块失效,重则使输入电源发烫保护或烧坏导致整个电能表失效;方案2中在使用限流芯片时可以将输出电流限制在规定范围内,但也有很多缺点:例如:a、限流点的范围较宽。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能表外置模块的供电保护电路,该供电保护电路与电能表内的供电电路(1)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能表内的供电电路(1)输出端与外置模块的电源端相连接,用于为外置模块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2)和电流采集电路(3),其中,/n控制电路(2),其输入端与电能表内MCU的控制端(DRIVE)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电能表内的供电电路(1)输出端相连接;所述MCU的控制端(DRIVE)用于发送高电平或低电平,从而驱动控制电路(2)导通或关闭;/n电流采集电路(3),其一端与控制电路(2)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供电电路(1)中的接地端(GND);所述控制电路(2)与电流采集电路(3)之间的连接线还与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能表外置模块的供电保护电路,该供电保护电路与电能表内的供电电路(1)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能表内的供电电路(1)输出端与外置模块的电源端相连接,用于为外置模块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2)和电流采集电路(3),其中,
控制电路(2),其输入端与电能表内MCU的控制端(DRIVE)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电能表内的供电电路(1)输出端相连接;所述MCU的控制端(DRIVE)用于发送高电平或低电平,从而驱动控制电路(2)导通或关闭;
电流采集电路(3),其一端与控制电路(2)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供电电路(1)中的接地端(GND);所述控制电路(2)与电流采集电路(3)之间的连接线还与电能表内MCU的采集端(CS)相连接;所述MCU的采集端(CS)用于接收电流采集电路(3)中采集的电流对应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外置模块的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2)包括MOS管(M1),所述MOS管(M1)的漏极与供电电路(1)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所述MOS管(M1)的栅极与MCU的控制端(DRIVE)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表外置模块的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2)还包括第八电阻(R8),所述第八电阻(R8)连接在MOS管(M1)的栅极与MCU的控制端(DRIVE)的连接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能表外置模块的供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集电路(3)包括第九电阻(R9),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勇郑哲许庆柱王隆陈璐曹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