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88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9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6个电池串,所述6个电池串平均分成两组,每组的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一并联电池串和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第一并联电池串组和第二并联电池串组串联,形成串联电池串组;第一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第二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该光伏电池组件降低了组件局部故障带来的功率损失,并且减少了二极管的使用数量,降低了组件电压,可以提供组件超高功率的输出,提升了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电池组件
本申请涉及光伏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但不涉及机械部件。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制备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配合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光伏发电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光伏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是衡量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指标。然而,现有的光伏发电装置在实际应用时,当某个电池片或者某个电池串发生故障时,就导致整个光伏电池组件或者相邻的两个电池串没有功率输出,从而降低了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进而大幅影响了光伏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提升发电效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6个电池串,所述6个电池串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的3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第二组的3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第一并联电池串组和第二并联电池串组串联,形成串联电池串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br>8个电池串,所述8个电池串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的4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第二组的4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第一并联电池串组和第二并联电池串组串联,形成串联电池串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本申请还提供又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12个电池串,将所述12个电池串分为4组,每组的3个电池串并联,形成4个并联电池串组: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第三并联电池串组和第四并联电池串组;所述4个并联电池串组串联,形成串联电池串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16个电池串,将所述16个电池串分为4组,每组的4个电池串并联,形成4个并联电池串组: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第三并联电池串组和第四并联电池串组;所述4个并联电池串组串联,形成串联电池串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本申请还提供了又一种光伏电池组件,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N个电池串,将所述N个电池串分为P组,每组的M个电池串并联,形成P个并联电池串组;所述P个并联电池串组串联,形成串联电池串组;其中,4≤N≤10,4≤M≤10,P=N/M且N、M、P均为正整数;P/2个二极管,其中每两个并联电池串组并联一个二极管。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串由K个整片电池片或者L个切片电池片组成,其中,4≤K≤16,4≤L≤3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切片电池片是半片切片、3切片或者5切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电池组件还包括汇流条,所述电池串之间通过所述汇流条并联,所述并联电池串组之间通过所述汇流条串联。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电池串分组,每组并联连接成并联电池串组,再将并联电池串组串联连接成串联电池串组,并将二极管连于并联电池串组的两端,构成光伏电池组件。这种将电池串先并联再串联的连接方式,由于每组并联电池串中,存在多个电池串并联连接,当其中某个电池串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电池串的功率输出,从而降低了组件局部故障带来的功率损失,并且减少了二极管的使用数量,降低了组件电压,可以提供组件超高功率的输出,提升了发电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光伏电池组件包括:6个电池串111,6个电池串111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的3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一并联电池串组110;第二组的3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二并联电池串组120;第一并联电池串组110和第二并联电池串组120再串联,形成串联电池串组100。该光伏电池组件还包括两个二极管:第一二极管210和第二二极管220。第一二极管210的阴极连接第一并联电池串组110的正极;第二二极管220的阳极连接第二并联电池串组220的负极,第二二极管220的阴极连接第二并联电池串组120的正极。二极管可以起到旁路保护作用,如果某电池串断路,其他正常工作的电池串所产生的电流会从二极管流出,光伏电池组件仍然能够发电。例如,当第一并联电池串组110发生断路时,第二并联电池串组120的电流可以从第一二极管210中流出,从而该光伏电池组件仍然能够发电。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光伏电池组件包括:8个电池串111,8个电池串111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的4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一并联电池串组110;第二组的4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二并联电池串组120;第一并联电池串组110和第二并联电池串组120再串联,形成串联电池串组100。该光伏电池组件还包括两个二极管:第一二极管210和第二二极管220。第一二极管210的阴极连接第一并联电池串组110的正极;第二二极管220的阳极连接第二并联电池串组220的负极,第二二极管220的阴极连接第二并联电池串组120的正极。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n6个电池串,所述6个电池串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的3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第二组的3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第一并联电池串组和第二并联电池串组串联,形成串联电池串组;/n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n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
6个电池串,所述6个电池串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的3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第二组的3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第一并联电池串组和第二并联电池串组串联,形成串联电池串组;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


2.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
8个电池串,所述8个电池串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的4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第二组的4个电池串并联,形成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第一并联电池串组和第二并联电池串组串联,形成串联电池串组;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


3.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组件包括:
12个电池串,将所述12个电池串分为4组,每组的3个电池串并联,形成4个并联电池串组: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第三并联电池串组和第四并联电池串组;所述4个并联电池串组串联,形成串联电池串组;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电池串组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串组的正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焕胡修军刘亚峰黄晓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