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康友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佩戴的VR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72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佩戴的VR眼镜,包括VR主体,所述VR主体表面的前侧固定套设有贴合圈,所述VR主体的正表面贯穿安装有观影镜片,所述VR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VR主体、第二收束带、观影镜片、第一收束带、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第三收束带、贴合圈、壳体、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固定板、夹板、通孔、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限位板和定位孔的配合使用的,解决了现有的VR眼镜通常不便于调节其收束带,使得其佩戴较为不便,且通常不具有对手机或平板等智能设备进行限位的结构,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为使用者操作不当而发生跌落,导致其受到一定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佩戴的VR眼镜
本技术涉及VR眼镜
,具体为一种便于佩戴的VR眼镜。
技术介绍
即VR头显,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由于早期没有头显这个概念,所以根据外观产生了VR眼镜、VR眼罩、VR头盔等不专业叫法。VR头显是利用头戴式显示设备将人的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感。在VR观影的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到VR眼镜来辅助使用观影,现有的VR眼镜通常不便于调节其收束带,使得其佩戴较为不便,且通常不具有对手机或平板等智能设备进行限位的结构,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为使用者操作不当而发生跌落,导致其受到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佩戴的VR眼镜,具备便于佩戴且可对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进行固定夹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VR眼镜通常不便于调节其收束带,使得其佩戴较为不便,且通常不具有对手机或平板等智能设备进行限位的结构,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为使用者操作不当而发生跌落,导致其受到一定损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佩戴的VR眼镜,包括VR主体,所述VR主体表面的前侧固定套设有贴合圈,所述VR主体的正表面贯穿安装有观影镜片,所述VR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三收束带,所述VR主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左侧第一连接环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收束带,右侧第一连接环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二收束带,所述VR主体后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后侧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后侧两侧的顶部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前侧贯穿夹板并与VR主体活动连接,所述VR主体的前侧设置有壳体,所述第一收束带远离第一连接环的一侧贯穿至壳体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带,所述第二收束带远离第一连接环的一侧贯穿至壳体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带,所述第一收束带前侧且位于壳体内腔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收束带的前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后侧贯穿至壳体的内腔并依次穿过通孔和定位孔延伸至壳体内腔的后侧,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三收束带远离第二连接环的一侧与壳体的前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VR主体底部后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贴合圈配合使用的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第一旋钮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防滑凸起。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前侧与VR主体后侧的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夹板的内壁与第二螺纹杆表面的连接处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第二旋钮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防滑纹,所述壳体的顶部贯穿安装有观察镜。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与第一螺纹杆表面的连接处螺纹连接,所述夹板的底部与固定板的连接处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VR主体、第二收束带、观影镜片、第一收束带、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第三收束带、贴合圈、壳体、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固定板、夹板、通孔、第一限位带、第二限位带、限位板和定位孔的配合使用的,解决了现有的VR眼镜通常不便于调节其收束带,使得其佩戴较为不便,且通常不具有对手机或平板等智能设备进行限位的结构,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为使用者操作不当而发生跌落,导致其受到一定损伤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防滑凸起,能够增大使用者手部与第一旋钮之间的摩擦力;通过设置第二防滑凸起,能够增大使用者手部与第二旋钮之间的摩擦力;通过设置支撑腿,能够对VR主体进行平衡支撑;通过设置防滑纹,能够增大支撑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通过设置限位板,能够避免第一螺纹杆从壳体的内腔脱落;通过设置观察镜,能够便于对壳体的内腔进行观察;通过设置贴合圈,能够增加该设备主体的贴身性,从而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贴身触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的俯视剖视示意图。图中:1VR主体、2第二收束带、3观影镜片、4第一收束带、5第一连接环、6第二连接环、7第三收束带、8贴合圈、9壳体、10第一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12固定板、13夹板、14通孔、15第一限位带、16第二限位带、17限位板、18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中的VR主体1、第二收束带2、观影镜片3、第一收束带4、第一连接环5、第二连接环6、第三收束带7、贴合圈8、壳体9、第一螺纹杆10、第二螺纹杆11、固定板12、夹板13、通孔14、第一限位带15、第二限位带16、限位板17和定位孔18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请参阅图1-3,便于佩戴的VR眼镜,包括VR主体1,VR主体1表面的前侧固定套设有贴合圈8,VR主体1的正表面贯穿安装有观影镜片3,VR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6,第二连接环6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三收束带7,VR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5,左侧第一连接环5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收束带4,右侧第一连接环5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二收束带2,VR主体1后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顶部的后侧设置有夹板13,夹板13后侧两侧的顶部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11的前侧贯穿夹板13并与VR主体1活动连接,VR主体1的前侧设置有壳体9,第一收束带4远离第一连接环5的一侧贯穿至壳体9的右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佩戴的VR眼镜,包括VR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VR主体(1)表面的前侧固定套设有贴合圈(8),所述VR主体(1)的正表面贯穿安装有观影镜片(3),所述VR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6),所述第二连接环(6)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三收束带(7),所述VR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5),左侧第一连接环(5)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收束带(4),右侧第一连接环(5)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二收束带(2),所述VR主体(1)后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顶部的后侧设置有夹板(13),所述夹板(13)后侧两侧的顶部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1),所述第二螺纹杆(11)的前侧贯穿夹板(13)并与VR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VR主体(1)的前侧设置有壳体(9),所述第一收束带(4)远离第一连接环(5)的一侧贯穿至壳体(9)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带(15),所述第二收束带(2)远离第一连接环(5)的一侧贯穿至壳体(9)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带(16),所述第一收束带(4)前侧且位于壳体(9)内腔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18),所述第二收束带(2)的前侧开设有通孔(14),所述壳体(9)的前侧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0),所述第一螺纹杆(10)的后侧贯穿至壳体(9)的内腔并依次穿过通孔(14)和定位孔(18)延伸至壳体(9)内腔的后侧,所述第一螺纹杆(10)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所述第三收束带(7)远离第二连接环(6)的一侧与壳体(9)的前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佩戴的VR眼镜,包括VR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VR主体(1)表面的前侧固定套设有贴合圈(8),所述VR主体(1)的正表面贯穿安装有观影镜片(3),所述VR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6),所述第二连接环(6)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三收束带(7),所述VR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5),左侧第一连接环(5)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一收束带(4),右侧第一连接环(5)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第二收束带(2),所述VR主体(1)后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顶部的后侧设置有夹板(13),所述夹板(13)后侧两侧的顶部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1),所述第二螺纹杆(11)的前侧贯穿夹板(13)并与VR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VR主体(1)的前侧设置有壳体(9),所述第一收束带(4)远离第一连接环(5)的一侧贯穿至壳体(9)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带(15),所述第二收束带(2)远离第一连接环(5)的一侧贯穿至壳体(9)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带(16),所述第一收束带(4)前侧且位于壳体(9)内腔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18),所述第二收束带(2)的前侧开设有通孔(14),所述壳体(9)的前侧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0),所述第一螺纹杆(10)的后侧贯穿至壳体(9)的内腔并依次穿过通孔(1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康友
申请(专利权)人:许康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