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以及具有该电源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565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4
为了保护二次电池单体不受二次电池单体膨胀时的应力的影响,电源装置(100)具有利用封口板(1b)将一侧开口的方形的外装罐(1a)的开口端封闭的多个二次电池单体(1)、介于相邻的二次电池单体(1)彼此之间的绝缘性的隔板(40)、覆盖将多个二次电池单体(1)层叠而成的电池层叠体(10)的两侧端面的一对端板(20)、以及对端板(20)彼此进行紧固的多个紧固构件(30)。在该电源装置(100)中,在隔板(40)与二次电池单体(1)相接触的区域中使封口板(1b)侧的区域的变形容易性低于其他区域。由此,使隔板(40)中的与封口板(1b)侧相接触的部位不容易变形从而在二次电池单体(1)膨胀时保护封口板(1b)和外装罐(1a)的连接部分,并且在其他部分允许外装罐(1a)的变形从而能够缓和膨胀时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源装置以及具有该电源装置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装置以及具有该电源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电源装置用于车辆的驱动用的电源装置、蓄电用的电源装置等。作为这种电源装置,图16示出了以往的电源装置900的立体图,图17示出了其分解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将多片二次电池单体901设为隔着隔板940层叠而成的电池层叠体910,在利用端板920自其两面进行按压的状态下利用束紧条930进行固定。对于图17中的隔板940而言,如图18的立体图所示,其形成为覆盖二次电池单体901的整个面的大小的平板状,并且夹在相邻的二次电池单体901之间从而使它们绝缘。另一方面,二次电池单体在反复进行充放电时会进行膨胀、收缩。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的高容量化的要求,单片二次电池单体的高容量化不断发展,结果是膨胀量也存在变大的倾向。在上述结构的电源装置中成为借助端板920以及束紧条930来抑制构成电池层叠体的二次电池单体的膨胀的结构,会对束紧条、端板施加较大的负荷。因此,为了降低施加于束紧条、端板的负荷,如图19所示,提出了使隔板940’的中央凹陷的构造。该隔板940’利用隔板中央的凹陷部941来吸收膨胀时的鼓出,由此减轻了膨胀时的施加于束紧条、端板的负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0735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如上述那样,根据专利文献1的结构,能够减轻膨胀时的施加于束紧条、端板的负荷,但其效果有限。若考虑近年来的与二次电池单体的高容量化相伴的膨胀量增加的状况,则膨胀时的施加于束紧条、端板的负荷的降低效果可能不够充分。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背景而作成的,其目之一在于提供电源装置以及具有该电源装置的车辆,与以往的结构相比,该电源装置的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膨胀时的施加于束紧条、端板的负荷。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电源装置具有利用封口板将一侧开口的方形的外装罐的开口端封闭的多个二次电池单体、介于相邻的二次电池单体彼此之间的绝缘性的隔板、覆盖将所述多个二次电池单体层叠而成的电池层叠体的两侧端面的一对端板、以及对所述端板彼此进行紧固的多个紧固构件。在该电源装置中,在所述隔板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相接触的区域中,所述封口板侧的区域的变形容易性低于其他区域。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上述结构,使隔板中的与封口板侧相接触的部位不容易变形从而在二次电池单体膨胀时保护封口板和外装罐的连接部分,并且在其他部分允许外装罐的变形,从而能够缓和膨胀时的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电源装置的III-III线处的垂直剖视示意图。图4是表示图2的隔板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在图1的电源装置的V-V线处二次电池单体膨胀后的状态的水平剖视示意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源装置的隔板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源装置的隔板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源装置的隔板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源装置的隔板的立体图。图10A是实施方式6的电源装置的主要部分垂直剖视图,图10B是表示图10A的二次电池单体膨胀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垂直剖视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电源装置的隔板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电源装置的二次电池单体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表示在借助发动机和电动机进行行驶的混合动力车搭载电源装置的例子的框图。图14是表示在仅借助电动机进行行驶的电动汽车搭载电源装置的例子的框图。图15是表示应用于蓄电用的电源装置的例子的框图。图16是表示以往的电源装置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图16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表示图18的隔板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其他隔板的例子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在图17的电源装置中二次电池单体膨胀后的电池层叠体的水平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着眼点进行说明。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通过允许二次电池单体的膨胀从而能够减轻膨胀时的施加于束紧条、端板的负荷。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若二次电池单体的膨胀量增加,则存在应力集中于二次电池单体的外装罐的端部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如图20的示意俯视图所示,当二次电池单体901膨胀时端板会挠曲。端板被束紧条限制了相对位移,但是当负荷较大时端板无法维持形状。结果发现,对于被端板、束紧条约束着的二次电池单体而言,能通过允许外装罐的中央部的膨胀而使负荷降低,但外装罐的位于束紧条附近的端部的膨胀会被抑制,因此,存在负荷集中于外装罐的端部而发生变形、破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专利技术人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若二次电池单体的膨胀的抑制不充分则存在外装罐破损的可能性。特别是,二次电池单体成为包括具有开口的外装罐、以及将外装罐的开口密封的封口板在内的结构,但若外装罐过度膨胀,则会对封口板和外装罐的接合部分施加负荷,有可能发生断裂。基于以上的见解,专利技术人发现,为了减轻膨胀时的施加于束紧条、端板的负荷并且防止外装罐和封口板的焊接部分的断裂,重要的是构成为对外装罐的封口板附近的膨胀进行抑制并且在其他部分允许电池单体的膨胀,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具有利用封口板将一侧开口的方形的外装罐的开口端封闭的多个二次电池单体、介于相邻的二次电池单体彼此之间的绝缘性的隔板、覆盖将所述多个二次电池单体层叠而成的电池层叠体的两侧端面的一对端板、以及对所述端板彼此进行紧固的多个紧固构件。在该电源装置中,在所述隔板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相接触的区域中,所述封口板侧的区域的变形容易性低于其他区域。根据该结构,在二次电池单体膨胀时保护封口板和外装罐的连接部分并且在其他部分允许外装罐的变形,从而能够缓和膨胀时的变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中,所述隔板的位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的封口板侧的区域比其他区域突出。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隔板中的与封口板侧相接触的部位突出从而抑制外装罐的变形,从而能够在二次电池单体膨胀时保护封口板和外装罐的连接部分。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中,所述隔板的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相接触的区域中的与两侧的侧面相接触的区域形成为比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的封口板侧的区域低。根据上述结构,在隔板中,使与在二次电池单体膨胀时应力易于集中的左右的侧面相接触的区域较低,形成允许变形的空间,由此能够缓和应力从而保护二次电池单体。再者,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中,在所述隔板中,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相接触的区域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间处将平坦面形成至左右的端缘,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相接触的区域在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的封口板侧形成有比所述平坦面突出并且沿着该封口板延伸的第一突出面。根据该结构,利用第一突出面能够抑制封口板附近的膨胀,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间处将允许膨胀的区域规定至外装罐的左右的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装置,其具有利用封口板将一侧开口的方形的外装罐的开口端封闭的多个二次电池单体、介于相邻的二次电池单体彼此之间的绝缘性的隔板、覆盖将所述多个二次电池单体层叠而成的电池层叠体的两侧端面的一对端板、以及对所述端板彼此进行紧固的多个紧固构件,其中,/n在所述隔板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相接触的区域中,所述隔板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的封口板相接触的区域的变形容易性低于其他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06 JP 2018-1479031.一种电源装置,其具有利用封口板将一侧开口的方形的外装罐的开口端封闭的多个二次电池单体、介于相邻的二次电池单体彼此之间的绝缘性的隔板、覆盖将所述多个二次电池单体层叠而成的电池层叠体的两侧端面的一对端板、以及对所述端板彼此进行紧固的多个紧固构件,其中,
在所述隔板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相接触的区域中,所述隔板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的封口板相接触的区域的变形容易性低于其他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在所述隔板中,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的封口板相接触的区域比其他区域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在所述隔板中,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相接触的区域中的与两侧的侧面相接触的区域形成为比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的封口板相接触的区域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在所述隔板中,
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相接触的区域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间处将平坦面形成至左右的端缘,
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相接触的区域在与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的封口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城豪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