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64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4
提供了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布置成彼此间隔开;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布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彼此间隔开的空间中;第一接触电极,与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端部接触;第二接触电极,布置成与第一接触电极间隔开,并且与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三端部接触;以及第三接触电极,布置在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之间,并且与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二端部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第四端部接触,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比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的主轴的长度长,并且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可以串联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设备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是于2019年1月14日提交的第PCT/KR2019/000530号国际申请的国家阶段,并且要求于2018年8月1日提交的第10-2018-008983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上述申请中的每一个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在此并入,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一样。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无机发光二极管阵列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显示设备的重要性已经增加。因此,已经使用了各种类型的显示设备,诸如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和液晶显示器(LCD)。显示设备是用于显示图像的设备,并且包括显示面板,诸如发光显示面板或液晶面板。发光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发光元件,诸如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LED)可以包括使用有机材料作为荧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以及使用无机材料作为荧光材料的无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制造工艺来制造,并且其将有机材料用作荧光材料提供了柔性特性。然而,已知有机材料对于高温驱动环境是敏感的,并且对于蓝光具有相对低的效率。另一方面,无机发光二极管即使在高温环境中通常也具有更高的耐用性,并且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相比,对于蓝光具有更高的效率,因为它使用无机半导体作为荧光材料。此外,已经开发了用于简化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制造的各种方法,诸如使用介电泳(DEP)的转移方法。因此,继续研究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相比具有改善的耐用性和效率的无机发光二极管。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构造的显示设备能够通过形成串联的发光元件的布线来减小驱动晶体管的容量(capacity)、改善电压分配效率以及减小由于布线电阻而引起的功率损失。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其他特征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实践来习得。技术方案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显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彼此面对的区域中;第一接触电极,部分地覆盖第一电极并接触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端;第二接触电极,与第一接触电极间隔开,部分地覆盖第二电极,并接触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三端;以及第三接触电极,设置在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之间并接触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二端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第四端,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长轴的长度长,以及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串联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长轴的长度的1倍至2倍。第三接触电极的宽度可以比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之间的距离短,并且比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长轴的长度长。第一发光元件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二发光元件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设置在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二端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第四端彼此面对的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可以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对准,在第二方向上对准,并且在基本上相同的行中对准。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二端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第四端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对准,并且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在直线上彼此部分重叠。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中的任一个可以是p型导电半导体层,并且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中的另一个是n型导电半导体层,并且接触第三接触电极的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二端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第四端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导电半导体层。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显示设备包括:第一导电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和与第一电极间隔开的第二电极;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具有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的一端,第二发光元件具有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的一端;第二导电电极层,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上并接触第一发光元件的一端的第一接触电极和设置在第二电极上并接触第二发光元件的一端的第二接触电极;以及第三导电电极层,包括接触第一发光元件的另一端和第二发光元件的另一端的第三接触电极,其中,第一导电电极层与第二导电电极层接触,并且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串联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与第三导电电极层接触的第一发光元件的另一端和第二发光元件的另一端可以设置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设置成覆盖第一导电电极层的一部分的第一绝缘层,其中,第一绝缘层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第二导电电极层和第三导电电极层接触。第二导电电极层和第三导电电极层可以设置在基本上相同的层上。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导电电极层和第三导电电极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绝缘层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第二导电电极层接触,并且绝缘层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第三导电电极层接触。绝缘层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第三导电电极层接触,并且绝缘层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第二导电电极层接触。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显示设备包括:第一电极,连接到薄膜晶体管;第二电极,连接到公共电源布线;至少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具有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的一端;至少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具有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的一端;第一接触电极,部分地覆盖第一电极并接触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一端;第二接触电极,部分地覆盖第二电极并接触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一端;以及浮置电极,设置在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之间并接触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第一接触电极、第二接触电极和浮置电极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可以设置成使得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长度方向指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中的任一个可以是p型导电半导体层,并且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中的另一个是n型导电半导体层,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可以电连接至第一电极,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二导电半导体层可以电连接至浮置电极,第二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可以电连接至浮置电极,并且第二发光二极管的第二导电半导体层可以电连接至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设置成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中的每一个的长轴的长度的1倍至2倍。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中的每一个的长轴的长度可以为3μm至6μm。其他实施方式的细节包括在详细描述和附图中。有益效果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构造的显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显示设备,包括:/n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n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彼此面对的区域中;/n第一接触电极,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并接触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端;/n第二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间隔开,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并接触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三端;以及/n第三接触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和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之间并接触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四端,/n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长轴的长度长,以及/n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01 KR 10-2018-00898391.显示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彼此面对的区域中;
第一接触电极,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并接触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端;
第二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间隔开,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并接触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三端;以及
第三接触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和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之间并接触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四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长轴的长度长,以及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所述距离是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长轴的所述长度的1倍至2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接触电极的宽度比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和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之间的距离短,并且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长轴的所述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些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四端彼此面对的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对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准,并且在基本上相同的行中对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四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准,并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在直线上彼此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导电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
所述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中的任一个是p型导电半导体层,并且所述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中的另一个是n型导电半导体层,以及
接触所述第三接触电极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四端包括不同类型的导电半导体层。


9.显示设备,包括:
第一导电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间隔开的第二电极;
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
第二导电电极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并接触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所述一端的第一接触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并接触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一端的第二接触电极;以及
第三导电电极层,包括接触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另一端的第三接触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接触,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兴孔兑辰李熙根赵显敏太昌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